本书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熊培云
1973年生于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创始人。
过去或现在与熊培云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凤凰周刊》等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南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其文字沟通理性与心灵,自由、明辨、宽容、温暖。近年来在海内外华文媒体发表评论、随笔千余篇,致力于建设一个人道的、人本的、宽容的、人人皆可自由思想的中国与世界。
代表作有《重新发现社会》(新星出版社)、《自由在高处》(新星出版社)《思想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译著有《中国之觉醒》(法文,香港田园书屋)。
到现在为止,所见过的印象深刻的记者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被书卷气裹挟,他的专业背景可能是哲学或是新闻。他们大多怀揣着过浓的忧患意识,整夜的为祖国担忧,夜不能寐。他们笔下的社会满目疮痍,让他充满怜惜不能自已。他们写起文章偏好旁征博引,外国人什么的是他们的最爱...
评分我不知道為什麽會這樣 中國,貌似現正處於一個錯誤的模式,我自己如此覺得 許許多多的城市人,都以為自己居於國家建設的頂端,天朝太多例子說明了城市人與進城打工的民工之間的矛盾。都不過一介屁民,又有何榮譽感可自居呢 某日,多人聊天,三三兩兩,與某人交談,問及為何不願...
评分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巴黎飞往北京的路上。在天上,阳光灿烂,碧空如洗。 XXXXXX(某名言)——XXX(某名人) 。。。。 遥想我在法国西布列塔尼居住的那段时光,最难忘的除了当地清凉婆娑的太阳雨,恐怕就是与乡间节庆有...
评分为了看乡村演变的相关资料找来看,有些失望。全书作为专栏或独立文章的拼凑痕迹较强,而作为一本书的逻辑性不强(窃以为至少老老实实按时代顺序讲也许还更好一些)。实例也并非是“一个”村庄里的(甚至不是一个地区里的),标题也许叫“村庄里的中国”更恰当。 不喜各种装幽默...
评分闲来无事,随便下本书读。今儿翻的是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刚开始看,所以不能算是读后感。但我真的是有点看不下去,忍不住要先吐槽几句。 一个记者写自己的故乡、村庄,借此来揭示那些被遗忘的人们的生活、勾连大历史和小历史、为农民鼓与呼。这些自我宣誓的愿望...
蜻蜓点水又扯得太远
评分冗长,杂乱,多无用的悲悯,作者的主观太强烈,影响阅读体验,加上文字功底太差,经常看的很烦躁。。。。个人这里能看到,大概只剩一些涉及历史的只言片语了。
评分回头整理一下笔记。正好继续读梁漱溟。没有料想的好,但就像第一次读刘瑜、林达、许知远的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识教育读多了也就疲了,还是要读正经论文来搭架子。
评分太不像话了竟然第一次读熊培云的文字,比想象的要好,不过也就只是蛮出色的专栏文字。要平衡好自己的个人经历、专业特长、业余爱好和公共情怀太不容易了。第三章扳回一星。
评分差点意思,但中心思想是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