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前史

世界史前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作者:布賴恩•費根(Brian Fagan)
出品人:後浪
頁數:424
译者:楊寜 等
出版時間:2011-11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0035296
叢書系列:後浪大學堂
圖書標籤:
  • 曆史
  • 史前史
  • 人類學
  • 世界史
  • 考古學
  • 考古學理論
  • anthropology
  • 考古
  • 世界史
  • 曆史
  • 文明起源
  • 古代史
  • 人類發展
  • 考古學
  • 史前文明
  • 全球史
  • 曆史研究
  • 文明演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對人類起源的探究由來已久,《世界史前史》就為讀者解答瞭這樣的疑問和睏惑。

世界史前史權威學者布賴恩•費根以其科學的視角和完善的理論生動地講述瞭史前人類活動與發展軌跡。本書結閤考古學、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等多門學科,甚至遺傳學與心理學,探索人類的起源、流徙,以及農業生産的齣現,以至國傢的形成,帶領讀者進行瞭一次跨越長達 250萬年的時空之旅。

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嚮讀者簡潔地介紹瞭曆史、文化、空間和時間的基本概念,並係統概括瞭人類史前時代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概述解釋人類及其他靈長目動物的起源和科學研究方法。其中涉及最富爭議的現代人的遷移路徑問題。在這一點上,作者贊成“非洲遷徙理論”。第三部分著重討論瞭古代文明的標誌之一農業的起源及其與現代世界的關係。最後一部分,針對西亞、非洲、南亞、東南亞和東亞和美洲的古代文明進行瞭廣泛討論。

著者簡介

布賴恩•費根(Brian M. Fagan),當今世界頂級的考古學作傢之一, 國際公認的世界史前史權威。他是20世紀60年代非洲史領域跨學科研究的先鋒。 自1967年開始,成為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人類學教授(後成為榮休教授), 並開始專職於麵嚮大眾寫作和講授考古學。

費根教授撰寫瞭多部暢銷教材:《古代生活:考古學和史前史導論》(Ancient Lives: AnIntroduction to Archaeology and Prehistory)《簡明考古學導論》(Archaeology: A Brief Introduction) 、 《地球上的人們》(People of the Earth:An Introduction to World Prehistory) 等,並在全世界得到廣泛傳播。 費根的大眾作品包括《尼羅河的劫掠》 (The Rape of the Nile)、《洪水、飢饉與帝王:厄爾尼諾和文明興衰》(Floods,Famines and Emperors:El Niño and the Fate of Civilizations)、《大暖化》(The Great Warming)等。 他是《牛津考古學指南》(Oxford Companion to Archaeology) 的主編, 齣版瞭多部有關非洲考古的學術專著, 後因其在教育界和考古學界孜孜不倦的努力而獲得美國考古學會頒發的首屆公共教育奬。

圖書目錄

前 言1
關於年代和度量單位5
緻中國讀者7
第一部分 史前史
第1章 世界史前史導論2
1.1 “天地之初” 4
1.2 僞考古學 6
1.3 史前史、考古學和世界史前史 6
1.4 人類史前時期的重要發展 8
1.5 循環和綫性時間 10
1.6 文字記錄、口述曆史和考古學 13
1.7 學習世界史前史 15
1.8 文 化 16
1.9 文化史、時間和空間,以及“對民族誌的現在的迷思” 17
背 景 17
時 間 18
空 間 20
類型學和“民族誌的現在” 21
科學專題:為過去測年 23
1.10 文化進程和過去的生活方式 23
1.11 文化變遷機製 24
1.12 文化作為適應 27
多重綫性文化進化 27
遺址專題:古埃及底比斯戰爭災難 28
科學專題:古代社會組織形式 29
文化傳統與文化變遷 30
1.13 訴諸無形:意識形態和互動關係 31
意識形態和信仰 32
互動關係 33
1.14 小 結 33
第二部分 地球上最早的人類
第2章 人類的起源36
2.1 大冰期(180萬年~15 000年前) 38
2.2 早期靈長目動物的進化和適應 40
靈長目 40
“從樹上下來” 42
2.3 人類進化的化石證據( 700萬年 ~ 150萬年前 ) 44
最早的人族? 44
科學專題:鉀氬測年法 46
什麼是南方古猿? 47
拉密達猿人 48
從地猿到南方古猿 49
2.4 各種南方古猿(300萬年~250萬年前) 52
縴細型南方古猿:非洲南方古猿 52
粗壯型南方古猿:埃塞俄比亞南猿、鮑氏南猿和粗壯南猿 52
南方古猿驚奇種 52
2.5 早期人屬:能人(250萬年~200萬年前) 53
急劇的驟變? 55
2.6 誰是最早的人類? 56
遺址專題:坦桑尼亞的奧杜瓦伊峽榖 58
2.7 最早的會製造工具的人類 59
2.8 是獵人還是清道夫? 62
2.9 最早的人類心智 64
2.10 語言的發展 66
2.11 最早的社會組織 67
2.12 小 結 68
第3章 走齣非洲70
3.1 背景:冰期 72
3.2 非洲匠人(約190萬年~約60萬年前) 75
3.3 從非洲輻射齣去的人類 77
歐洲和亞洲的直立人 78
3.4 直立人的生活方式 80
古人的生活方式 80
遺址專題:德國舒寜根遺址 82
熱帶森林的竹器和砍砸器 84
語 言 86
3.5 古智人(約60萬年~13萬年前) 86
3.6 尼安德特人(約20萬年~3萬年前) 87
科學專題:DNA與考古學 89
3.7 現代人的起源(約18萬年~15萬年前) 93
連續還是替代? 94
分子生物學技術與智人 95
生態與智人 97
3.8 走齣熱帶非洲 99
3.9 小 結 99

第三部分 現代世界的誕生
第4章 大流散102
4.1 冰期晚期的世界(距今50 000~15 000年) 105
4.2 居住在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居民(距今45 000~15 000年) 106
遺址專題:外邦島民:弗洛雷斯人 108
科學專題:放射性碳測年 109
4.3 冰期晚期的歐洲:剋魯馬努人(距今約43 000~15 000年) 109
剋魯馬努人的生活 109
剋魯馬努人的技術 111
世界上最早的藝術 113
遺址專題:法國肖維岩洞 116
4.4 歐亞大陸的狩獵—采集者(距今45 000~15 000年) 116
4.5 東亞地區(距今35 000~15 000年) 119
中國型牙和巽他型牙 120
4.6 西伯利亞東北部的早期人居(?距今25 000~15 000年前) 120
4.7 最早的美洲人(?距今15 000年前~公元前11 000年) 121
30 000年前的聚落? 122
遺址專題:智利的濛特沃德遺址 123
距今15 000年以後的聚落 124
4.8 剋洛維斯人(約公元前11 200~前11 000年) 125
4.9 小 結 127
第5章 食物生産的起源128
5.1 全新世(公元前10 000年以後) 131
5.2 狩獵—采集型社會的變革 131
5.3 狩獵—采集者的社會復雜性 135
5.4 農業起源理論 137
早期理論:綠洲和側翼丘陵區 138
5.5 復興革命 139
5.6 多重起因理論 139
人口和資源理論 139
科學專題:浮選法和植物遺存 140
生態理論 141
科學專題:AMS放射性碳測年法 142
5.7 食物生産的影響 143
進度的不同和原因 143
人類生活的改變 144
5.8 營養與早期的食物生産 148
5.9 小 結 149
第6章 最初的農民150
6.1 動物的馴養 152
6.2 小麥和大麥的栽培 154
6.3 亞洲西南部的農民(約公元前10 000~前5000年) 155
遺址專題:阿布•鬍賴拉人 158
遺址專題:土耳其東南部的宗教儀式建築 160
6.4 埃及和非洲的早期農民(公元前7000年前~前1000年) 162
6.5 歐洲的農民(約公元前6500~前3000年) 164
遺址專題:英國的伊斯頓石圈和埃夫伯裏怪石圈 164
6.6 亞洲的早期農業(公元前6000年以前) 168
中國南方的水稻栽培 168
中國北方的最早農民 170
6.7 美洲的早期農業(公元前8000年以前) 171
美索美洲:古伊拉•納奎茲和早期耕作 172
玉 米 172
安第斯山地區的農民 174
6.8 小 結 176

第7章 酋長及酋邦178
7.1 互惠原則及“大人物” 180
7.2 太平洋上的酋長和領航員(公元前2000年至現代) 182
7.3 美國西南部的酋長們(公元前300年至現代) 187
霍霍坎文化、莫戈隆文化和史前普埃布洛印第安文化 188
科學專題:樹木年代學(年輪測年法) 189
7.4 北美東部的造墩人(公元前2000~公元1650年) 194
阿登納文化和霍普韋爾人 195
密西西比傳統  197
遺址專題:阿拉巴馬州的芒德維爾遺址 200
7.5 小 結 203
第四部分 早期文明
第8章 國傢組織型社會206
8.1 什麼是國傢組織型社會? 208
8.2 城 市 209
8.3 國傢起源理論 211
“城市革命” 211
早期生態模式 212
技術與貿易 213
科學專題:黑曜石探源 214
戰 爭 216
文化體係和文明 217
環境變化 218
8.4 社會路徑:權力的三個範疇 218
派係之爭和意識形態 220
8.5 作為變革主體的人類 222
8.6 文明的衰落 223
8.7 小 結 225

第9章 美索不達米亞和東地中海世界226
9.1 起源(公元前5500~前3000年) 229
遺址專題:埃利都神廟 230
最早的城市:烏魯剋 232
文字和冶金術 232
聲音專題:蘇美爾文學 234
9.2 蘇美爾文明(約公元前3100~前2334年) 235
9.3 阿卡德人和巴比倫人(公元前2334~前1650年) 238
9.4 赫梯人和海上商人(公元前1650~1200年) 238
赫梯人 239
烏魯布倫和海上貿易 240
冶鐵技術 242
9.5 米諾斯人和邁锡尼人(公元前1900~前1200年) 242
米諾斯文明(公元前1900~前1400年) 242
邁锡尼文明(公元前1 600~前1200年) 244
9.6 海上民族和腓尼基人(公元前1200~前800年) 246
9.7 亞述人和巴比倫人(公元前900~前539年) 247
9.8 小 結 248

第10章 埃及和非洲250
10.1 前王朝時期的埃及:古代“大富翁”(公元前5000~前3100年) 252
科學專題:阿比多斯的古代佳釀 254
10.2 王朝時期的埃及文明(公元前約3000~前30年) 256
古風時期與“偉大文化”(公元前3000~前2575年) 257
古王國時期(公元前約2575~前2134年) 258
遺址專題:埃及薩卡拉階梯金字塔 258
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40~前1640年) 261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30~前1075年)  263
聲音專題:阿巴納之子——阿赫摩斯 264
近代時期(公元前1070~前30年) 265
10.3 埃及和非洲中心論 265
10.4 努比亞:庫什之地(公元前3000~前633年) 266
10.5 麥羅埃和阿剋蘇姆 268
麥羅埃(公元前593~公元330年) 268
阿剋蘇姆(公元100~1000年) 269
10.6 古代非洲王國 271
鐵器的傳播(公元前約500~公元250年) 272
加納、馬裏和桑海王國(約公元800~1550年) 272
大津巴布韋(公元1100~1500年) 274
10.7 小 結 276
第11章 南亞、東南亞和東亞278
11.1 南亞:哈拉帕文明(公元前約2700~前1700年) 281
成熟的哈拉帕文明 283
11.2 哈拉帕之後的南亞(公元前1700~前180年) 286
11.3 中國文明的起源(公元前2600~前1100年) 287
王 都 287
皇傢墓地 289
青銅器製作 289
商朝勇士 290
11.4 諸侯爭霸(公元前1100~前221年) 291
遺址專題:秦始皇陵 292
11.5 東南亞文明(公元1~1500年) 292
吳哥王朝(公元802~1430年)  293
遺址專題:柬埔寨的吳哥窟 294
11.6 小 結 297

第12章 美索美洲低地文明298
12.1 起源:前古典時期的低地人(公元前2000~公元300年) 300
12.2 奧爾梅剋文明(公元前1500~前500年) 302
遺址專題:聖巴托洛的瑪雅壁畫 304
12.3 瑪雅文明的起源(公元前1000年以前~公元300年) 306
聖巴托洛、納剋貝和埃爾•米拉多爾(約公元前1000~前300年) 306
王權、象形文字和政治周期 308
瑪雅文字 309
政治周期 309
12.4 古典瑪雅文明(公元300~900年) 310
蒂卡爾和烏科剋滕的崛起 311
卡拉科爾和卡拉剋穆爾 313
帕倫剋和科潘 313
12.5 古典瑪雅的衰落 317
遺址專題:薩爾瓦多的賽倫慘劇 318
科學專題:從科潘看瑪雅文明的衰落 321
12.6 後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公元900~1517年) 322
12.7 小 結 323

第13章 美索美洲高地文明 324
13.1 高地文明的崛起:瓦哈卡河榖(公元前2000~前500年) 326
13.2 阿爾班山(公元前500~公元750年) 328
13.3 墨西哥河榖:特奧蒂瓦坎(公元前200~公元750年) 329
遺址專題:特奧蒂瓦坎的聚集區 331
13.4 托爾特剋人(公元650~1200年) 333
13.5 阿茲特剋文明(公元1200~1521年) 335
特諾奇蒂特蘭 336
遺址專題:特諾奇蒂特蘭的馬約神廟 337
第五太陽紀 339
聲音專題:阿茲特剋人眼中的人類 339
阿茲特剋國傢 340
西班牙人的徵服(公元1517~1521年) 342
13.6 小 結 343
第14章 安第斯諸文明344
14.1 安第斯文明的海洋基礎 347
14.2 沿海初創期(公元前2600~前900年) 348
14.3 初升期和查文•德•萬塔爾(公元前900~前200年) 350
14.4 起始期 353
沿海地區(公元前1800年以後) 353
的的喀喀湖盆地: 奇裏帕和皮卡拉(公元前1000~公元100年) 353
遺址專題:秘魯西潘諸王 354
14.5 莫希王國(公元前200~公元700年) 356
14.6 中興期:蒂亞瓦納科和瓦利王國(公元600~1000年) 357
蒂亞瓦納科 357
瓦 裏 358
14.7 晚期中間期:西坎文化和奇穆文化(公元700~1460年) 359
14.8 晚期:印加帝國(公元1476~1534年) 362
14.9 西班牙人的徵服(公元1532~1534年) 365
遺址專題: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 366
14.10 小 結 368
科技詞匯 370
考古遺址和文化詞匯 375
延伸閱讀 387
後 記 399
齣版後記 40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我们这趟穿越史前史的时空隧道之旅在现代化的门槛前戛然而止。它伴随着大发现时代的开始而终结,这个时代见证了欧洲的探险家们离开家园,航行到了从未去过的远方,去寻找黄金和香料来侍奉上帝,或仅仅是为了满足心中难以遏制的巨大的好奇。 西欧诞生于3000年前。几千年来,西欧...  

評分

先说失望,说的是插图本,插图呢? 所谓历史,基本就是现有证据和物品的推测,作为一本教科书,这本书完美的解决了提纲携领泼水似的知识普及,倒是把我很多的零碎知识串了起来,当然也避免不了教科书的普遍缺点,就是哪个知识点都不深入,而且作为美国的教科书,明显在美洲文明...  

評分

觉得这书整体只能说“还行”。插图中的地图有点糙,用着不舒服。行文很像是美国的畅销书,典型的美国人的碎嘴子文风,尤其是前半部分。但毕竟是普及读物,还不错。 下面是读书时想到的 1 讨厌美国人的社会学,简直伪科学。 2 也许考古学意图描绘的一切,都已在我们的本能之...  

評分

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由来已久,《世界史前史》就为读者解答了这样的疑问和困惑。   世界史前史权威学者布赖恩•费根以其科学的视角和完善的理论生动地讲述了史前人类活动与发展轨迹。本书结合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等多门学科,甚至遗传学与心理学,探索人类的起源、...  

評分

觉得这书整体只能说“还行”。插图中的地图有点糙,用着不舒服。行文很像是美国的畅销书,典型的美国人的碎嘴子文风,尤其是前半部分。但毕竟是普及读物,还不错。 下面是读书时想到的 1 讨厌美国人的社会学,简直伪科学。 2 也许考古学意图描绘的一切,都已在我们的本能之...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這個會覺得我們目前認識的曆史真的隻是滄海一粟

评分

介紹太過簡略,分析不足

评分

不錯的入門書,內容相對比較新。但理論提煉不夠,顯得比較散。關於中國的部分相當不準確,其他可想而知。

评分

大學堂真的很有愛...第四部分我攪得如果不是完全沒概念的話可以不用讀瞭,書的重點不在這裏。

评分

大學堂真的很有愛...第四部分我攪得如果不是完全沒概念的話可以不用讀瞭,書的重點不在這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