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女,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于纽约出生,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在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亚斯的指导下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36年,博亚斯退休,她任该校人类学系代理系主任,直至1939年。1948年因病去世,享年61岁。
《菊与刀》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出于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之目的所做的军方调查报告。但本书自1946年正式出版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现代“日本学开山之作”。64年间,已经被翻译为30种语言,创下了天文数字般的3000万册销量。更值得称道的是,本书作者对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定义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性的解读范本,问世64年间,想模仿和超越这本作品的不计其数,但没有一本能做到。
收拾旧文档,看到这篇大一的作业,写的什么自己都不记得了,贴出来留个纪念吧~~ 《菊与刀》读书报告 阅读书籍 《菊与刀》 露丝﹒本尼迪克特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11月版 一、作者及其学术生涯简介 1.作者生平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是美国当代著...
评分 评分最近花了五天看了一本书,名曰《菊与刀》。与自身状态相比,我觉得这次行动很迅速,相比于以前半个学期磨掉的《吾国吾民》,算是质的进步。起码我的行为反馈给我自己,我再一次乐学了。 刚刚看完,趁着大脑还有些余热,写下点真切的感想,不论怎么样,多一种交流,多一种思想...
评分 评分从人类学的角度,日本人的为人到底遵循什么样的内部逻辑?这本书试图找出答案。 距离鲁思写作这本书已经过去50年了。50年,对于日本这个能够轻易从行为上"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鲁思语)的民族来说,很多表面上的东西也许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此书中提到的日本民族的...
了解日本,日本不错的
评分人类学有趣的视角。
评分本书起源于二战后期,轴心国败局已定之时,米国政府为了制定战后对日政策,邀请了国内各学科的知名学者对日本进行研究。作者是米国著名学者,人类历史学派的开创人,理所当然在受邀之列。她通过访谈战俘,阅读大量日本文学作品和电影,得出了最终结论是:日本政府最终会投降,美国也不能直接对日本进行统治,而要保留日本原有的行政机构和天皇制度。而最终事实的发展,与她的报告和建议基本吻合。之后她将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引起了巨大反响。本书主要是简述了日本文化的各方面特点,比较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运用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与其他主流文明(主要是美国和中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例如她认为日本是一个情义社会,但是与中国伦理社会提倡的“仁”,又有本质区别,而与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更加南辕北辙。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本书也值得一看。
评分这个读完了 还行 对小日本的了解多少都有些忘了 现在看书虽快 但是记忆明显不如少年时代 没关系 练练就好
评分照猫画虎难画骨,能理解自己民族特性的终究是生活于其中的自己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