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女,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于纽约出生,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在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亚斯的指导下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36年,博亚斯退休,她任该校人类学系代理系主任,直至1939年。1948年因病去世,享年61岁。
《菊与刀》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出于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之目的所做的军方调查报告。但本书自1946年正式出版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现代“日本学开山之作”。64年间,已经被翻译为30种语言,创下了天文数字般的3000万册销量。更值得称道的是,本书作者对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定义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性的解读范本,问世64年间,想模仿和超越这本作品的不计其数,但没有一本能做到。
在我看来,尽管本尼迪克特同学多次有意识地对照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但是她写到的那些日本特征还是有好多应该算在中国头上。比如重视等级秩序的传统,情义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们重视一些非功利的个人修行,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普遍价值观等等。 真正属于日本独特性的,应...
评分读书的时候就被无数人推荐的书。以前不屑于了解,后来想明白了,讨厌一样东西也应该弄明白原因,不然就是糊弄自己。 一边读一边想起了《聪明的一休》,本尼迪克描写的幕府时代与一休中的描写没什么差别嘛。 还记得桔梗店老板的卑躬屈膝样子吗?那时候商人是比较富裕的,但商人...
评分 评分按:不知大家手中的《菊与刀》有无这篇文章在附录,川岛武宜的评论是我手头能见到的相关文章中最具学术性和批判性的。本文在高度肯定本尼迪克特的学识能力、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同时,不光从细节问题上指出了若干问题,还指出了本书的一些方法局限,比如历史视角的缺失、将日...
评分菊与刀这本书是一篇关于日本人的报告,但这里并不想讨论日本的民族性和国民性问题,本文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本尼迪克特分析日本民族的方法。 本尼迪克特从没未去过日本,也不懂日语,更没有接触过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日本人。她只凭借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游记﹑日本自己的文...
这个读完了 还行 对小日本的了解多少都有些忘了 现在看书虽快 但是记忆明显不如少年时代 没关系 练练就好
评分美国人类学家眼中的日本人
评分专家不愧为专家啊····没去过日本,没有和日本人长期接触,也能写出这么中肯客观的有关日本人的专著~···可读性很好。日本人的别扭,严谨细致,近乎变态的对某些认定事情的执着,强烈的不安感,猥琐的性观念,扭曲的阶级观,婆媳一代又一代相残折磨······带着深深地偏见看的。越了解这个民族,越觉得复杂可怕的情绪。但这是个绝对值得佩服的顽强卓绝的民族。 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研究文了,有些东西还是改变了。但是本质,仍然如此。 比较大的应该是女性的地位改变吧。从出产的明星就可以看的出来···貌似再也找不到一个温婉可人的日本式美人了吧···
评分了解日本,日本不错的
评分一本从西方人的视角看待东方文化的书,因此这部书显而易见的不讨日本人的好。新度户稻造的《武士道》可与之相参考,另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亦不失为另一个版本的《菊与刀》。人的双眼其实是一直能够看到鼻子的,只是离的太近了,以至于在生理上彻底忽略,这个就叫做盲目自大,我们中国人最大的毛病就在这里,不了解近邻,更没法了解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