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巴特勒·葉芝在28歲時,采集愛爾蘭鄉間神話,集結成《凱爾特的薄暮》,這本書展示瞭一個與現實平行的幻想世界之全貌,也是葉芝投身唯靈論與神秘主義的起始。葉芝在自序裏說,“這個世界盡管殘缺破損、笨拙不堪,卻也不乏優美宜人、富有意義之物,我像所有藝術傢一樣,希望用這些事物創造齣一個小天地,通過幻象,嚮那些願意順著我指的方嚮看去的同胞,展示愛爾蘭的一些特點。”這本《凱爾特的薄暮》的意義不僅在於拾起瞭散落在鄉間的純樸珍寶,而且是愛爾蘭民族傳統文化復興的推動力量,最終幫助促成1921年愛爾蘭自由邦的建立。
W.B.葉芝(1865-1939),愛爾蘭詩人,1923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他一生幾乎都用於對生命奧秘的無盡探求和對美的無限追求,被喻為“20世紀最重要的英語詩人之一”,也有人認為他就是20世紀最偉大的英語詩人。
我爱上它的封面先,后来看到文字,感觉像是一个单纯的男孩在跟我说话,还有叶芝诗作小册子像是一份惊喜的小礼物~~ 我跟一本书谈起恋爱了~ 最近心情有点低沉,我相信这本可爱的书会让我有可爱的心情,就像跟小男友谈场爱恋
評分两本涉及魔与幻且不应当错过的书 一、《佩德罗•巴拉莫》,鲁尔福 著 译林出版社出版 我误以为这是一本普通的书,任它在桌上躺了很久,直到某个百无聊赖的下午。阅读它的过程,仿佛传说中无知者懵懵懂懂闯入鬼界:貌似安详的路面空无一人,街景愈行愈陌生,只听得自己喘...
評分深绿的封面,黑色的阴影,“凯尔特的薄暮”几个字在黑底上毫不突出,但是,已经隐隐传递着一种奇幻与神秘的气氛……在一种静寂的心情下,我翻开了W.B.Yeats的这部著作。 在自序里,Yeats就表达了他的一种看待世界的态度——“公正的记录”、“不用我的任何观点挑剔、辩解”...
評分给老师写的交差文= = —————————————————————————————— 吟游诗人的幻视法 ——读威廉•巴特勒•叶芝《凯尔特的薄暮》 《凯尔特的薄暮》是由一束爱尔兰传说短章织成的精致小书。1893年,年青的诗人叶芝怀着为因异族铁蹄凌虐而面临夭折...
評分直到去年,在某个冬夜的光和文学区,我才知道爱尔兰文学史上有叶芝这个人存在。 这本书封面甚得我心,这种苍绿正属于我心目中的那个爱尔兰。记得当年大学第一次接触爱尔兰文化,是在图书馆借的一本书,叫做《祭司与王制——凯尔特人的爱尔兰》,翻开的封二的一幅图就把我征服...
抒情版聊齋誌異?
评分簡單地說就是一本(非常散文而抒情的)愛爾蘭民間傳說田調紀錄。看到那些愛爾蘭農民極為自然地將天主教信仰和精靈崇拜融閤在一起,感覺還蠻妙的XD
评分精裝,我愛...不過翻譯水平差點,紙質也不大好。
评分2012378
评分愛爾蘭古老的土地便是葉芝“瓜棚柳巷總愛談說樹精狐仙的老父親”。。天馬行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