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古稀的博斯曼斯开始回忆过往的生活,他习惯在笔记本上记下偶然想起的一些记忆碎片、一个人名、一个电话号码。偶然的一天,他想到了在40年前曾经交往过的一个女孩,她叫玛格丽特•勒科兹。那段时间,两人经常出双入对,因为两人有共同的经历,都被人跟踪。玛格丽特是被一个名叫布亚瓦尔的男人,而博斯曼斯是被他的母亲和继父。玛格丽特是在一家咖啡馆内认识布亚瓦尔的,后者开始对她死缠烂打。为了摆脱这个人,玛格丽特去过瑞士,又辗转来到巴黎,就是在那里她认识了博斯曼斯。玛格丽特的工作是当保姆,她的雇主是个有点神秘的男医生,他过去似乎和一些邪教团体有关联。后来,男医生被捕,玛格丽特再次选择逃亡,渺无音讯。
40年后的现在,博斯曼斯决定重新找到玛格丽特,于是他前往柏林,再次找寻这个神秘的女人……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他的文学才华受到评论界的瞩目,该小说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嗣后他接连发表了多部作品,几乎部部获奖。1975年的《凄凉的别墅》获书商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
莫迪亚诺的小说主题大多和“寻根”还有“记忆”有关。这和莫迪亚诺的本人经历有关,他父亲是犹太人,但在二战时候和盖世太保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他母亲作为演员,也曾为德军效劳过。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也希望借助写作来解开自己的困扰,或者说是舒解那种永远不知道真相的焦虑情绪。
法国作家莫迪亚诺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有点出人意外。不过,这是对中国读者而言。尽管他的作品从上世纪80年代就被译介到了中国,近年来也不断有新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但他在中国的影响仅限于法语文学圈内。但是,在法国,他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一流作家,其地位足与2008年摘得...
评分这是回忆之书,关于遥远的地平线。地平线是一个永远存在的地方,又永远无法到达。地平线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如莫迪亚诺所说,“在我们二十岁时,这发亮的线条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未来的种种许诺和希望,到了六十岁,地平线是那遥远而又幸福的过去,是失去的时间”。 ...
评分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小说家。他的作品多以二战法国被占领时期的普通人生活为主要题材,运用大量回忆和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地平线》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
评分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小说家。他的作品多以二战法国被占领时期的普通人生活为主要题材,运用大量回忆和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地平线》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
评分“一段时间以来,博斯曼斯想到自己青年时代的某些片断,这些片断并不连贯,全都突然中止,出现了一张张无名的脸,以及短暂的相遇。这一切都是在遥远的过去,但这些短暂的片断,不能跟他一生中的其他岁月衔接起来,就依然悬浮在这漫长的现时之中。” 如果你对这本书有兴趣,留下...
西默农式的侦探寻访、心理分析,新浪潮电影式的随意闪回,存在主义式的哲学思考……确实是典型的当代法国文学作品。
评分啊,没看懂(´・ω・`)
评分我也常常在某些夜晚(什么时候?在哪里?),身上沾着某些人(谁?)的气味,以为看到了地平线而不愿动身回去。
评分相较从前的作品,同样的追寻主题却多了些温情,或许上了年纪都会对过去和记忆多些慈悲的缘故吧。
评分第三人称,偶尔惊鸿一瞥变成“我”,甚至出现“你”,有意无意地暴露出文本自身的不可靠性,还可以继续拿回忆的不可靠作借口。而主角依然是作家,在回忆,甚至回忆套回忆。潜伏着“畏惧”与“躲避”的姿态,但是其对象却又是缺席的,好像随时会来,好像永远不会来……总结: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