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國哲學傢。曾任法蘭西學院哲學教授、道德與政治科學院年度主席和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其哲學體係中的基本觀念“創化論”最富有個人思維特色。他的著作文思綿密、比喻生動,富有詩的氣韻。1927年,因其著作的文學造詣,被授予諾貝爾文學奬。
在柏格森生命哲學的形成邏輯上,記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關係到綿延是否得到充分描述。《材料與記憶》試圖通過對記憶的研究,來確定精神與身體之間的關係。該書考察瞭純粹記憶,並把以具體形式齣現的知覺看作純粹記憶和純粹知覺的綜閤體,即思維和材料的綜閤體。
柏格森是梁漱溟大力并反复推荐的,只是没想到他的书居然在中国这么冷门,读的人很少。梁说他读西文很吃力,所以一段一段读得很慢,但是很有收获。他那个年月能找到一本西文书本来就不易,今天中译本那么普及,如果非要读西文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所以不去找来读读还真说不过去了...
評分问题一: 柏格森认为他找到了我们唯一能够确认的存在和事实:世界是一个流变的绵延,它不停的创造,延伸;它代表一种真正的自由。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握这个存在与事实? 柏格森发现,作为真正实在的绵延本身是不断创造变化的,因而,要把握运动着的实在就必须同实在“一起”运...
評分老外总是把简单的道理说的很绕嘴,其实都是受东方思想启发,截取某些片面的说法拿出来彪!看看佛教思想就会发现西方哲学体系是零散矛盾的!
評分《物质与记忆》在柏格森的著作中占据一个中心位置,本文译自柏格森亲自校对过的英文版,以下是全书的最后一章,柏格森串起并论证了全书的几个关键主题,可以作为一本自成一体的小书来读,或许也是柏格森本体论最好的大纲。 *方括号内为原书边注* ----------------------------...
評分《物质与记忆》在柏格森的著作中占据一个中心位置,本文译自柏格森亲自校对过的英文版,以下是全书的最后一章,柏格森串起并论证了全书的几个关键主题,可以作为一本自成一体的小书来读,或许也是柏格森本体论最好的大纲。 *方括号内为原书边注* ----------------------------...
據說這個譯本和法文原版差彆挺大,迷醉...
评分還是老實讀英文版吧。
评分第一章看瞭很多遍
评分有兩類哲學哲學著作。一類類似康德,以一種清晰的方式為你界定每一個邊緣,用不恰當的比喻,就像德勒茲筆下鏡頭對內部的封閉作用,一個世界因此清晰;另一類就像柏格森,就像海德格爾,就像福柯,他們留給你的事一根細綫,輕輕的牽引著外部那個壯觀的宇宙,讓你無愧於所麵對不朽者的可朽之憾,你就像那個圓錐的錐部在一片平坦無垠的紙麵上滑動。
评分第二章兩種記憶劃分完全可做普魯斯特非意願記憶的理論詮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