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生命的秘密

DNA:生命的秘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美]詹姆斯·沃森 安德魯·貝瑞
出品人:世紀文景
頁數:320
译者:陳雅雲
出版時間:2011-8
價格:7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069114
叢書系列:世紀人文係列叢書·開放人文
圖書標籤:
  • 科普
  • 生物學
  • 生物
  • 遺傳學
  • DNA:生命的秘密
  • 科學
  • 科學技術,科普,科學史
  • 詹姆斯·沃森
  • DNA
  • 生命
  • 遺傳
  • 科學
  • 生物學
  • 分子
  • 秘密
  • 基因
  • 生命之源
  • 科學探索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獲奬著作!

諾貝爾奬得主、“DNA之父”詹姆斯•沃森集五十年研究思考之大成!

“如果我們能無懼地接受DNA所揭露的真相,就不會再為我們子孫的未來而絕望悲嘆瞭!”

——詹姆斯•沃森

這是一部關於遺傳學的簡單曆史,以孟德爾遺傳定律為開始,到DNA雙螺鏇結構的發現,再到最終人類基因組圖譜的完成,這過程堪稱跌宕起伏。其中不乏閤縱連橫,鬥財鬥智,充滿完美閤作的同時也充斥相互拆颱,甚至有時一項科學研究的完成似乎全看運氣。

這也是一部關於科學天纔的有趣故事,他們是天纔,但同時也是普通人。有人篤信宗教,有人是社會主義者;有人喜歡越野機車,有人酷似搖滾樂手;有人爵位也不放在眼裏,有人卻為瞭自身利益不顧人類福祉。

這還是一部包含瞭轟動一時的社會經典案例的案例集。希特勒那臭名昭著的種族主義就是起源於科學傢所謂的“優生學”嗎?剋隆人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嗎?基因改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當剋林頓總統宣布人類基因組草圖的完成時,人類已經在扮演上帝的角色瞭嗎?辛普森殺妻案中,DNA技術到底是在公平執法還是放走瞭罪犯?

這更是一部事關人類醫療前景的未來之書。哮喘、老年癡呆癥、精神分裂癥、先天性心髒病、糖尿病、癌癥,以及艾滋病……種種睏擾人類生活,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都會在遺傳學不斷發展的未來得以預防和治愈嗎?科學的道德標準和社會的道德底綫相差十萬八韆裏嗎?到底是什麼力量阻礙瞭遺傳學在醫療上的貢獻?

一位科學傢對自然傑作的由衷贊嘆,一位人文主義者對人類的深切關懷,注定成為記述這時代偉大科學旅程的史詩。

著者簡介

[美] 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

美國著名生化學傢,生於1928年。1953年發現DNA雙螺鏇結構,並與剋裏剋和威爾金斯同獲196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奬。1986—1993年擔任紐約冷泉港實驗室主任;1989—1992年被任命為美國國傢衛生研究院人類基因組國傢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士及英國皇傢學會會員,曾榮獲總統自由奬章和國傢科學奬。

[美] 安德魯•貝瑞(Andrew Berry)

遺傳學博士,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研究員,曾編撰維多利亞時代著名生物學傢華萊士著作全集Infinite Tropics。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遺傳學的起源:從孟德爾到希特勒
每天吸20根雪茄的孟德爾——嚮果蠅的父親緻敬——天生美臀——美國陸軍的智力測驗——遺傳學不可靠——“優生學”= 種族主義?——讓希特勒拜為聖經的書——談“優”色變的科學界
第二章 雙螺鏇:生命之所在
製造瞭原子彈的生物學傢——狠狠挖瞭物理學界的牆角——分子三明治——玩“玩具模型”,解生命奧秘——WC組閤解開雙螺鏇——諾貝爾委員會的頒奬“潛規則”
第三章 解讀密碼:DNA問世
捨棄奶酪,選擇細菌——名聞宇宙學界的“α ”論文——RNA領帶俱樂部——傢務蛋白質——長頸鹿參與間諜活動——既是雞,也是蛋
第四章 扮演上帝:定製DNA分子
從醃肉邁嚮剋隆——潘多拉寶盒大會——為瞭科學,喝K-12牛奶——好人VS科學怪人,謹慎VS怯懦?——十大妖怪排行榜——以“D”開頭的都危險——夏娃偷吃“限製酶”——爵位拒絕者、社會主義者、諾貝爾奬獲得者——基因尋寶遊戲
第五章 DNA、金錢與藥物:生物技術的新世界
P4實驗室的噩夢——生物學與投資界的閤作——生物學與法律界的糾纏——生技界內部的硝煙——蛛絲盔甲裝備未來美軍——DNA反對者的開胃菜
第六章 麥片盒裏的風暴:基因改造農業
中國的基因改造作物——夏威夷木瓜産業危機——咖啡的雙重標準——植物和食草動物的軍備競賽——“佳味”西紅柿味不佳——“黃金稻米”指點未來——“紐特健康糖先生”——瘋牛病風波——關於“基因改造食物”的誤區
第七章 人類基因組:生命的腳本
科學“大聯盟”——股市崩盤重創基因組計劃——遺傳學傢的舊愛——經費,經費,還是經費——華盛頓壓力鍋——基因專利的毒藥——剋林頓總統也看不下去瞭——在街角自學齣來的生物學教授——和阿波羅號登月一樣偉大的成就
第八章 解讀基因組:進化現場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地下賭局——人類基因總量隻比雜草多一點點而已?——“麥剋爾•喬丹”因子——以岩石為食物——地球生命史,細菌的故事——人類與蘑菇有相同的進化根源?——不是科幻片,腳上長齣眼睛——分子療法代替放化療——果蠅歸來
第九章 非洲起源說:DNA與人類史
埃及木乃伊和冰凍長毛象——人類和大猿何時分道揚鑣?——綫粒體夏娃——大大縮短的人類族譜——《叛艦喋血記》上演——女性的遷移決定瞭人類曆史?——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膚色背後的遺傳學——牛津尋祖公司,幫你尋找祖先
第十章 DNA指紋技術:脫氧核糖核酸的法庭歲月
辛普森殺妻案中的DNA證據——現實版《少數派報告》——DNA指紋,逮捕20年前的強奸犯——DNA指紋,解決沙俄皇室羅曼諾夫傢族懸案——軍隊遺骸鑒定樣本庫——DNA指紋,幫助辨識“9•11”遇難者——DNA傢譜鑒定服務,你和誰有共同的祖先?——DNA親子鑒定服務,該負責任的都彆想逃脫——DNA數據庫VS公民自由
第十一章 狩獵基因:人類疾病的遺傳學
單基因病,亨廷頓氏舞蹈癥、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癥等患者的未來——華裔科學傢、基因追蹤者徐立之——學術界與商業界的激烈競爭——復閤型基因病,哮喘、精神分裂、心髒病和癌癥等患者的未來——孤島上的哮喘傢族——冰島,基因獵人的理想國——英國“生物銀行”
第十二章 嚮疾病挑戰:防治遺傳疾病
住在塑料泡泡中的男孩——讓母親扣下扳機的絕癥——《不存在的女兒》的悲劇,唐氏癥候群——道德上的兩難境地——種族優生學復闢?——基因極權政治——德係猶太人的緻命疾病——“正義世代”計劃——美國政府扼殺基因療法實驗?——《美麗新世界》登場
第十三章 人類的本質:天性VS教養
“護國公”剋倫威爾造成瞭愛爾蘭人的愚蠢?——“政治正確性”盛行——遺傳學幫助“因材施教”——赤腳教授,集體農莊突擊隊員代錶大會——與智商有關的基因——雙胞胎相似性研究,新聞媒體的最愛——田鼠的一夫一妻製——精神疾病基因、同性戀基因、暴力基因
尾 聲 我們的基因與未來
《科學怪人》,神般的力量——基因種姓製度,科幻電影《韆鈞一發》成為現實?——遺傳學改善整體人類的生命——人類在扮演上帝?——接受基因療法的速度慢得不道德?——殺人的科學——基因送給人類最美好的禮物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从2月8日开始,一直到3月1日中午才全部看完。原因很多,第一本身基础比较弱,在阅读诸如双螺旋是如何编码蛋白质这样的专业阐述时,可以说是一字一句反反复复,真的挺难。不过作者水平很高,逻辑清晰,表达流畅且善用比喻,加上译者也很给力,所以像我这种最普通的水平也是可以...  

評分

http://www.verycd.com/topics/139656/ 知道了一个软件英雄,Jim Kent,当然还有比如从进化论看待为什么人类基因数(3w个左右)为什么比很多东西,比如大多数植物要少,还有比如剪切酶是为什么发现的,病毒学史,一切方法论以历史缘由为佳啊。  

評分

http://www.verycd.com/topics/139656/ 知道了一个软件英雄,Jim Kent,当然还有比如从进化论看待为什么人类基因数(3w个左右)为什么比很多东西,比如大多数植物要少,还有比如剪切酶是为什么发现的,病毒学史,一切方法论以历史缘由为佳啊。  

評分

http://www.verycd.com/topics/139656/ 知道了一个软件英雄,Jim Kent,当然还有比如从进化论看待为什么人类基因数(3w个左右)为什么比很多东西,比如大多数植物要少,还有比如剪切酶是为什么发现的,病毒学史,一切方法论以历史缘由为佳啊。  

評分

克里克是一个迷恋于探索问题复杂本质的人。儿时的他总是带着数不尽的问题父母为此买了百科全说期望能满足他的好奇心,但这使他更加缺乏安全感,他向母亲坦露了他的担忧:要是在他长大以前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被解决了,那么到时候他将无事可做,母亲则向他保证,总有一两件事情...  

用戶評價

评分

下午大緻翻瞭遍就不打星瞭。不是我想找的書。

评分

DNA結構發現者沃森親自執筆的優秀科普書,內容廣泛,在遺傳學曆史、轉基因食品、基因治療、DNA在探求人類史的應用以及人性取決於基因(先天)還是教育(後天)等領域給齣瞭豐富樂觀的論述。

评分

下午大緻翻瞭遍就不打星瞭。不是我想找的書。

评分

科普好書

评分

分子生物學 生技 入門。12.14第一遍。第600本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