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陈寅恪评此书,赞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冯友兰(一八九五-一九九○),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五二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如果说胡适讲哲学史“截断众流”地从“诗的时代”讲起,那么冯友兰的这本哲学史,以大气魄把两千年来的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是另一种“截断众流”。这本哲学史,上篇讲诸子,下篇讲玄、佛、道、朴之类,虽略有粗泛之感,但也算举玄勾要,有条理且有通识,远高于现今...
评分书中有言,“叙述一时代一民族之历史而不研究其哲学,则如画龙不点睛”,冯友兰按照西方完善的哲学理论把中国历代哲学思想梳理了一遍。由于冯在近代哲学史中是杰出人物,里面很多的看法和结论非冯断不敢轻易言之。比如“故著书立说,中国(文人)哲学家视之,乃最倒霉之...
评分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1.哲学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哲学与宗教的区别:大宗教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 4 高于道德价值——超道德价值 2.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圣...
评分书中有言,“叙述一时代一民族之历史而不研究其哲学,则如画龙不点睛”,冯友兰按照西方完善的哲学理论把中国历代哲学思想梳理了一遍。由于冯在近代哲学史中是杰出人物,里面很多的看法和结论非冯断不敢轻易言之。比如“故著书立说,中国(文人)哲学家视之,乃最倒霉之...
评分西哲化的初级尝试,为这种尝试打个三星吧,中国的这点儿东西,根本不需要用西哲化的方法,无他,不是一套活儿。
评分读文言文还是不太习惯,小白应当先读冯先生的简史
评分五四的这种成果是幽默的,对自己的土地也辜负了,知道了马克思的深度,导致后来的延安完全称不上现代革命,老毛孤军奋战
评分讨论这本书好不好是愚蠢的,应该讨论这该死的定价,72块钱,不打折!
评分西哲化的初级尝试,为这种尝试打个三星吧,中国的这点儿东西,根本不需要用西哲化的方法,无他,不是一套活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