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叙事文学研究

中古叙事文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湘兰
出品人:
页数:272
译者:
出版时间:2011-7
价格:3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90036
丛书系列: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叙事学
  • 文学
  • 学术
  • 魏晋南北朝史
  • 史学史
  • 古典文学
  • 历史书写
  • 中古史
  • 中古文学
  • 叙事文学
  • 中国文学
  • 古代文学
  • 小说研究
  • 文本分析
  • 历史背景
  • 文学史
  • 叙事结构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刘湘兰编著的《中古叙事文学研究》运用叙事学理论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最基本的文献和概念的考察与梳理入手,以中古叙事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史传和小说创作兴盛的原因,小说概念内涵的变化,小说与史传、史志、杂传、佛道二藏复杂的交互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古叙事文学研究》重点考察了魏晋六朝史官制度对杂传创作的兴衰产生的影响,汉代小说在修辞性叙事上的丰富的含义,史书《五行志》、唐修《晋书》与中古小说在叙事角度上的异同,释道类杂传在叙事手法、叙事观念上所特有的宗教色彩对当时小说及史传创作的深刻影响等。

作者简介

刘湘兰,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中国古代文体学。

目录信息


绪论
第一章 中古史传、杂传与小说之文献考察
第一节 史传内涵之界定
第二节 杂传内涵之界定及文献考察
第三节 两晋史官制度与杂传的兴盛
第四节 小说内涵之界定及文献考察
小结
第二章 汉代小说叙事之个案研究
第一节 汉代小说的文献考察
第二节 “汉武故事”系列的修辞性叙事
第三节 《燕丹子》与《荆轲传》叙事比较
小结
第三章 汉唐间的五行志与志怪小说
第一节 共同的思想观念与文化背景
第二节 五行志与志怪小说的交集
第三节 五行志与志怪小说的分化
小结
第四章 六朝小说与唐修《晋书》叙事比较
第一节 历代学者对唐修《晋书》取材于六朝小说的评价
第二节 唐修《晋书》对六朝小说的采择与编排
第三节 六朝小说与唐修《晋书》叙事之整体分析
第四节 志人小说与唐修《晋书》之叙事
第五节 志怪小说与唐修《晋书》之叙事
小结
第五章 宗教思想对杂传与小说叙事之影响
第一节 佛教“生死轮回”时空观对叙事思维的拓展
第二节 中古叙事文学中的梦幻情节
第三节 道教“洞天福地”观念对六朝叙事文学之影响
第四节 “异形”叙事情节之分析
小结
第六章 释道类杂传叙事分析
第一节 《高僧传》叙事整体分析
第二节 《高僧传》“神异”情节的叙事分析
第三节 《神仙传》叙事整体分析
第四节 《神仙传》“历炼”情节叙事分析
小结
第七章 中古叙事文学的人物类型分析
第一节 孝子形象分析
第二节 女性形象分析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者对史官制度的讨论、认为唐修《晋书》采小说入史之法袭自臧容绪,有些新意;对五行志与六朝志怪小说的联系挺有眼光,不过似乎是受启自李剑国等前人观点而未明言;似乎对宗教史不甚了解;文献断代多取李剑国说而信古;叙事学运用得挺low,基本靠转引原文,而且还是用来论所谓...

评分

作者对史官制度的讨论、认为唐修《晋书》采小说入史之法袭自臧容绪,有些新意;对五行志与六朝志怪小说的联系挺有眼光,不过似乎是受启自李剑国等前人观点而未明言;似乎对宗教史不甚了解;文献断代多取李剑国说而信古;叙事学运用得挺low,基本靠转引原文,而且还是用来论所谓...

评分

作者对史官制度的讨论、认为唐修《晋书》采小说入史之法袭自臧容绪,有些新意;对五行志与六朝志怪小说的联系挺有眼光,不过似乎是受启自李剑国等前人观点而未明言;似乎对宗教史不甚了解;文献断代多取李剑国说而信古;叙事学运用得挺low,基本靠转引原文,而且还是用来论所谓...

评分

作者对史官制度的讨论、认为唐修《晋书》采小说入史之法袭自臧容绪,有些新意;对五行志与六朝志怪小说的联系挺有眼光,不过似乎是受启自李剑国等前人观点而未明言;似乎对宗教史不甚了解;文献断代多取李剑国说而信古;叙事学运用得挺low,基本靠转引原文,而且还是用来论所谓...

评分

作者对史官制度的讨论、认为唐修《晋书》采小说入史之法袭自臧容绪,有些新意;对五行志与六朝志怪小说的联系挺有眼光,不过似乎是受启自李剑国等前人观点而未明言;似乎对宗教史不甚了解;文献断代多取李剑国说而信古;叙事学运用得挺low,基本靠转引原文,而且还是用来论所谓...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中古史传、杂传、小说的文献和叙事特点做了专题探讨,有助于了解中古叙事文学。但,除了关于两晋史官制度和杂传关系的讨论较有新意外,其它内容更多的是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和更充分、具体的讨论。援引别人的研究偏多,且,引用时有重复。第206页谈及南北朝道教发展影响仙传的传主成仙前的身份变化,以《列仙传》到《神仙传》为例子,但这两部作品都不属于南北朝,论证不太恰当。第7页脚注2,林丰楙为李丰楙之误。第8页倒数第3行,“盖两家之说”为“盖两家之学”之误,同页倒数第2行,“亦喜借俘屠以自重”为“亦喜借浮屠以自重”之误。第160页第1行,《难灭神论》为《难神灭论》之误。第178页脚注5,《全上古三代三国六朝文》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误。另,第175页倒数第2行,“当悉此闲”疑为“当悉此间”之误。

评分

页7脚注2“林丰楙”为“李丰楙”之误。

评分

页7脚注2“林丰楙”为“李丰楙”之误。

评分

页7脚注2“林丰楙”为“李丰楙”之误。

评分

有些东西不好说,但我感觉还是有点启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