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綺薇,深水埗街坊,是溝通及講故事的能手。畢業於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現於小學任教。三年多,一直跟深水埗受重建影響的街坊一起快樂地爭取,尋求協作方案。間中參與藝術中心的「傳說我城」活動,分享城市生活中的點滴傳奇。
舊區要重建,政府說目標是改善居民生活,會用以人為本的方式進行,議會通過重建計劃。在深水埗的興華街、青山道、元州街上,一群將被清拆的唐樓,自此被統稱為K20-23項目。
唐樓的年老居民犯了法,罪名是不肯依期遷出,「非法霸佔官地」。在推土機和舊樓磚牆之間,這群各有名字、各有故事的人,都叫做街坊;街坊有話想說,有沒有人要聽﹖
《推土機前種花》是一頁一頁的口述歷史。區內古老店鋪的老闆細說的故事,既不可替代,亦無從複製,在在反映地道的生命力、創造力。作者並試圖從另一角度來看巿區重建:舊社區為何及如何嘗試保持原來的生活方式?
- 珠玉在前, 梁文道就此書的評論: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5624.html - 作者的身份是動人的, 因為她就是街坊, 就是在長沙灣長大的。她去奔走去組織, 有 all the grounds。這跟菜園林的高春香, 有點相似。 - 我們看這些'故事'、案例, 像《黃幡翻飛...
评分市區重建局的新章程首頁大大隻字﹕「以人為先」,「與民共議」,空喊口號,司馬昭之心,以解決市區老化之名,大條道理奪走居民家園。到局網頁一看,那些老街拆卸重建後都變了什麼?不是名鑄,就是名軒或名峰,屁。被「改善」了的市區,原本的居民有哪位能夠得益?這是哪門子「...
评分- 珠玉在前, 梁文道就此書的評論: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5624.html - 作者的身份是動人的, 因為她就是街坊, 就是在長沙灣長大的。她去奔走去組織, 有 all the grounds。這跟菜園林的高春香, 有點相似。 - 我們看這些'故事'、案例, 像《黃幡翻飛...
评分- 珠玉在前, 梁文道就此書的評論: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5624.html - 作者的身份是動人的, 因為她就是街坊, 就是在長沙灣長大的。她去奔走去組織, 有 all the grounds。這跟菜園林的高春香, 有點相似。 - 我們看這些'故事'、案例, 像《黃幡翻飛...
评分- 珠玉在前, 梁文道就此書的評論: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5624.html - 作者的身份是動人的, 因為她就是街坊, 就是在長沙灣長大的。她去奔走去組織, 有 all the grounds。這跟菜園林的高春香, 有點相似。 - 我們看這些'故事'、案例, 像《黃幡翻飛...
“到处去讲故事的雄仔叔叔说过,他所说的故事,不过是微尘落在当风处。”
评分每讀一頁都想哭
评分陈旧唐楼里蕴藏的,不仅是街坊数十年经营的生计血脉,更有传统文化手艺、社区人情和自然社群互助网络。这不就是大陆念兹在兹的街区制和谐生活么?然而,只有金钱规条理性的香港政府,用推土机将之一一铲平。 最让人伤心的,是那一个个深情老实的街坊,过中不少人情牵挂,竟因这场不得已的迁离,终成诀别!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离别,最后仅差分毫,就再也赶不及,追不上?”一边看一边抹眼泪,伤心。
评分每日奔波為賺錢,可轉頭看到這些平實的人生不免重新審視自己究竟在幹什麼。想到小時候住在大院裡,一共七個單元,每家每戶都是相互熟悉相互照應,反而現在,再不會出現那樣的家了。我亦相信,歲月有聲。
评分类似纪录片的手法,作者展示了在都市的繁华发展中所牺牲的文化,以及人们为了保留这样的文化所作出的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