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性事件研究(第二捲)

群體性事件研究(第二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學林齣版社
作者:肖唐鏢 編
出品人:
頁數:329
译者:
出版時間:2011-7
價格:3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4860199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群體性事件
  • 中國政治
  • 政治學
  • 中國研究
  • 社會運動
  • 抗爭政治
  • 政治社會學
  • 群體性事件
  • 社會學
  • 公共管理
  • 政治學
  • 突發事件
  • 社會運動
  • 社會治理
  • 危機管理
  • 社會穩定
  • 中國社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群體性事件研究》講述瞭:國內學界對社會矛盾,糾紛與衝突類問題的研究,由來已久。來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隨著自鄉村,繼而到城鎮以信訪和群體性事件為主要錶徵的社會衝突日益頻發,這一領域正吸引著日益增多的研究者的關注。

本“中國社會穩定研究書係”包括“中國社會穩定研究論叢”與“中國譽體性事件案例報告”兩個係列:“研究論叢”既含結集齣版的論文集,也有單獨成篇的學術專著,以集中展示學界的相關研究。

著者簡介

肖唐鏢,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穩定與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曾應邀到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美國杜剋大學從事訪問研究,主要從事農村基層和地方治理研究,對農村宗族和社會政治穩定問題有長期、深入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四項,主持國際閤作研究項目四項,齣版《中國鄉村報告——政府行為與鄉村建設研究》《村治中的宗族》《多維視角中的村民直選》等學術著作。

圖書目錄

總序
群體性事件與危機管理學術研討會綜述
一、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機理
二、社會階層的變化及其對社會穩定的影響
三、群體性事件的類型、過程及結果研究
四、從預防到應對的公權力職能探析
五、總結與展望
第一篇 群體事件的類型、過程與結果
群體性事件:分類框架及其分析潛力
一、當代群體性事件的一個分類框架
二、各類群體性事件的社會穩定影響後效分析:三個維度的考察
公信力,纔是群體性事件的“防火牆”——2010年群體性事件盤點
一、2010年群體性事件的特點
二、2010年群體性事件的動嚮
三、對於2010年群體性事件的基本認知和判斷
四、經驗與教訓
五、加強政府公信力建設
群體性事件的後果——國內研究的考察與評論
一、群體性事件後果的總體性研究
二、農民群體性事件後果的探討
三、工人和市民抗爭行動後果的分析
四、其他社會群體抗爭後果的分析
五、結論與建議
農村群體性事件的後果及其治理意義——四個案例的比較分析
一、引言
二、四例農民群體性事件簡介
三、農民群體性事件的四類結果
四、農民群體性事件結果的影響因素分析
五、治理啓示與政策建議
虛實交織的群體性事件——對2009年網絡事件的分析和討論
一、虛實交織所引爆的群體事件:以2009年網絡事件為例進行聚類分析
二、三種類型的網絡事件:不同的功能取嚮
三、網絡事件:未必就是壞事
第二篇 信訪、民眾集體行動的發生機理
民眾何以偏好信訪:以衝突解決理論為視角
一、信訪作為民意錶達的一種途徑
二、信訪作為衝突解決途徑多元化的一種替代形式
三、信訪作為一種政治信任與政治不信任的晴雨錶
四、結論與建議
農村的抗議帶頭人研究
一、抗議帶頭人的作為
二、抗議帶頭人的産生
三、壓製及其後果
四、結論
相對剝奪、政治機會結構與社會群眾性事件關係初探
一、前言
二、社會行動理論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適用性
四、研究設計
五、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六、代結論:民眾采取“政治行動”背景因素初探
西部農村一些教師維權行動分析
一、抽樣學區教師集體性上訪狀況
二、教師上訪事件發生的背景因素分析
三、討論
集體行動的邏輯與搭便車的睏境——鑒於羊村個案的分析
一、研究的緣起
二、羊村概況
三、事件始末
四、相關討論
第三篇 群體性事件、民眾集體行動的治理與迴應
馬路上的法庭——某基層政府對勞動者集體抗爭的包容
一、個案
二、政策背景
三、馬路上的法庭
四、承擔維穩責任的各個政府部門
五、抗爭結果的初步推斷
六、群體性事件的規模
七、啓示和結論
抗議行為中的力
一、暴力集體行動及其效果
二、暴力在社會抗議中的使用
三、中國暴力抗議的場景
四、結論
網絡中的信任及其影響——以重慶市社區警務網絡為例
一、導言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方法
四、不同類型網絡中的信任分布
五、信任對網絡的影響
六、結論
清代移民社會商業糾紛及其調處機製——以重慶為例
一、移民在重慶商業領域的活動
二、個人商業糾紛的類型
三、團體商業糾紛的類型
四、商業糾紛的調解機製
五、結論
第四篇 他山之石
墨西哥社會轉型期發生的幾次重大事件及與執政黨的執政規律
一、對執政黨來說,學會公開與民眾對話和自覺接受民眾的監督,是民主執政的基礎
二、腐敗是一黨長期執政的伴生物,但是,最緻命的是在最高領導層中齣現腐敗現象
三、貧富差距巨大,為什麼沒有導緻社會中的暴力革命
農民研究的他山之“玉”——裴亦理的農民研究
結構變遷與機製-過程——查爾斯?蒂利論社會變遷與集體行動的視角
一、邁嚮曆史的解釋
二、結構變遷
三、機製與過程
四、結語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一半的論文很有價值,特彆是颱灣學者的分析相當精細。

评分

真特麼好用,隨便摘哪一段都能放的上颱麵

评分

標準的學術研究……當資料收集也還是不錯的,主要是每個事件起因、經過和結果還是交代得夠。至於看法,就是見仁見智瞭。

评分

李連江&歐博文、張佑宗&吳振嘉、蘇陽&賀欣、蔡永順四篇論文可讀。

评分

李連江&歐博文、張佑宗&吳振嘉、蘇陽&賀欣、蔡永順四篇論文可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