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本名李勇,先祖由江西迁湖南后第26代。18岁负笈北上,至今22年。任过公务员、记者,现供职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语文出版社。平生最爱读书、写作二事,笔端游走于历史文化和时事评论之间。现已出版《闲看水浒》、《皇帝文臣和太监》、《晚明七十年》、《闲话红楼》。
《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主要内容简介:一位在南方山村长大的70后,当他用稚嫩的眼开始看世界的时候,他不知道他在目睹中国乡村一百年来最巨大的变化:知青回城、人民公社的解体、高考恢复、传统民俗的回归、琼瑶小说邓丽君歌曲流入山乡、南下打工潮的开始、乡民对财富的欲望被激发……直到这位少年进城多年后,回首这一切,才明白他有幸赶上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尾巴,他和他的同龄人是为耕读文化唱挽歌的一代。作者的少年时光,虽清贫然而温馨,因为他成长在中国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大时代。这不仅是十年砍柴个人的经历,也不仅是湘中一隅已消逝的场景,而是一个大国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由十年砍柴所著。
这本书,我在回家的火车上看完了。 我是一个典型的80后,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从未呼吸过雨后泥土的清新,我也从不知晓,那乡间的泥泞弯曲小路承载了父辈们的记忆;但是这本书朴实简洁的语言,倒是让我想起了许多小时的往事。 彼时,奶奶还很健朗、父亲还很伟...
评分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想起以前在读者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于是又找出来看了一遍,还好,没第一次看时那么受触动了,但在当时,这绝对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没有之一。从那时起就开始知道未来的路不好走,不好走,但自己只有...
评分去年读了巨流河,今年读了这本。两本书给我几乎一致的感觉。 都是相当好的记录,都有深厚绵长的感情,砍柴兄的这本,因为年代更近,数次让我感同身受而落泪,在读到祖父葬礼的时候,想起我日渐衰弱的爷爷;在读到1989年进城读大学的时候,想起被我小时视为偶像的舅舅……而巨...
评分也是农村孩子出生,四川离湖南不算太远。气候、山水,甚至有些方言,都很类似,所以看着这本书更亲切。 我是80后,所以部分记忆无法重合。但是对童年,对家乡的感觉,却又很多相似。 首先,我自小就被教育,想要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我小时候还没有...
评分《进城走了十八年》,这个书名易让人误解,以为是在城里生活了十八,从一个边缘人到和这个城市融为一体的过程。我以为写的是这个心理蜕变的过程,其实不是,作者写的是自己到城里读大学之前的生活。这个十八年,是作者从闭塞的山洼走向开放的城市的十八年。这十八年,是作者走...
难得
评分虽然差了10年,但很多经历还是很真切。
评分父辈经历的七八十年代,宗族社会被连根拔掉,乡土中国惨遭巨变。童谣作为一个切入点简直太好不过,不妨整理。“打倒害人精,人民得翻身”“回到家,推开门,一举打倒王洪文;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一举打倒姚文元”从永不翻案到马上平反,恐怕每个孩子心里都是一个大问号
评分难得
评分很多记忆重叠。和现在相反,由于乡下学风好,城里不少孩子去乡下借读。还有不少新疆孩子一直在湖南借读长大,说起来,是另一部辛酸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