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景明,40后人。出生于昆明,1967年云南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79年移居香港,曾获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1988年起主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工作,历时=十年,其闻参与多项大陆贫困地区的国际农业援助项目,并撰写农村社会研究文章。2007年夏退休,兼任该中心“民闻历史”收藏及相关网站工作。
此书既是人生历程的忆叙,也是对家族史的追溯。作者出生于昆明的书香门第之家,从童年、上学到赴军垦农场劳动、教书,在跨时代的岁月中成长,有着各种有趣的生活体验。她还描述了献身省城公用事业的父亲,卧病多年、性格达观坚强的母亲,个性、经历和婚恋各不相同的舅舅、姑姑、叔叔等家族成员的形象。命运的波折,生活的磨难,人世的沧桑,时代的巨变,都在书中得到了真切动人、生气淋漓的呈现。
最近看熊老师的这本书,从一个人、一个家庭看似琐碎的小事中看到那个时代和云南的发展变迁,从而看到中国的发展,每个人的命运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书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大意是“就是再艰难,都不要失去生活的自信力,往往最艰难之时就是转机之时。。。”,她不疾不徐,娓娓...
评分这几年流行个人史,龙应台的《大将大海1949》,齐邦媛的《巨流河》等等,还包括这本书。作者熊景明出身滇中望族,在这本回忆录里,她主要描述了自己的父母和自己以及身边人在40-70年代这三十年里的动乱经历。写的颇为哀婉。难得的是,书中对反右和文革的评判居然没有被和谐。书...
评分这几年流行个人史,龙应台的《大将大海1949》,齐邦媛的《巨流河》等等,还包括这本书。作者熊景明出身滇中望族,在这本回忆录里,她主要描述了自己的父母和自己以及身边人在40-70年代这三十年里的动乱经历。写的颇为哀婉。难得的是,书中对反右和文革的评判居然没有被和谐。书...
评分几点感想,略述如下。 其一,自传体回忆录可读性之强弱,受传主影响最大。传主背景特殊、学养深厚、阅历丰富,记载自然丰富多彩,充实饱满。如果执笔者兼具深厚的学养和文字功底,传记读来既有记述更有韵味。唐德刚作《李宗仁口述自传》、何炳棣著《读史阅世六十年》、金安平...
评分这是作者写的个人回忆,也是对自己的家族史的记忆。近年来个人写史蔚为风气,许多人是从这些个人记忆中寻找大历史,比如,如何度过大饥荒,如何经历文革或者其他的政治风浪。所谓小人物的大历史。这里也许最出名的是齐邦媛的《巨流河》,她所写下的回忆都是大事件:郭松...
最喜欢的部分是林达的序,还有作者的母亲
评分"直至1949年,变革属史无前例,真正做到使天下归于一色。如此巨变,过程必要用超常强力,社会再造就是个人重塑历程,刚性个体脆裂消失,幸存者则必须为幸存而改换生存方式。长达几十年,“个人自由”四个字,成为脚下不得触摸的地雷,因为“个人自由”事关丰富多彩。"
评分2014年在地坛书市买的这本书,今天才读完,书虽不厚重,但却美好,我以为比对时代较少思考和过于沉湎于自我的巨流河要强。作者在农场时思考的问题今天也值得我们铭记:哪天我们才可以不必说谎而得以存活?哪天我们才能真诚免于恐惧地生活?
评分又笑又喊睇完。熊老师的记忆力真劲。记忆变成文字的过程有什么变化了?
评分又笑又喊睇完。熊老师的记忆力真劲。记忆变成文字的过程有什么变化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