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百年中国历史中一页似乎久已被人遗忘的篇章——《清帝逊位诏书》,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挖掘了其中仍然富有生命的机理。作者认为,在走向共和的古今大变局中,现代中国的立国基础不单纯是辛亥革命那种激进主义立宪精神。它的另一个精神基础体现在《清帝逊位诏书》之中。逊位诏书虽不是一个形式完备的宪法文本,但它总结和承载了晚清以来若干次或被动或主动的改良立宪运动,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主义的潮流,弥合了革命造成的历史裂痕。可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共同构成和发挥了现代民国的宪法精神。
本书从五个方面论证了《清帝逊位诏书》的宪法意义。第一,它对冲、稀释乃或阻止了南方政权的种族革命激情,避免了类似法国革命的趋势。第二,通过清帝逊位,传统王朝屈辱而又光荣地把王权交给了一个立宪共和政体,整个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结构。第三,清帝逊位的优待条件不仅仅是一项政治赎买,更是一个建国契约,它对复辟帝制构成某种制约。第四,逊位诏书确立了中华民国的两个主题,一个是建立共和政体,一个是人民制宪,实现“五族共和”。第五,天命流转问题,逊位诏书隐含着承认人民主权是中华民国的新天命。基于此,作者认为,作为现代中国——中华民国宪制的一个重要构成,《清帝逊位诏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高全喜 1962 年生,江苏徐州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政治哲学和宪政理论。著有《理心之间——朱熹与陆九渊的理学》(1992)、《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2004)、《休谟的政治哲学》(2004)、《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2005)、《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2007)、《现代政制五论》(2008)、《从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论现时代的政法及其他》(2009)等。
中国版“光荣革命”的意义 ——读高全喜《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 杨津涛 刊于8月8日《人民政协报》 宣统三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公元1912年的2月12日,宣统帝奉隆裕太后懿旨,颁布逊位诏书。这在结束了清...
评分花两三个小时草草读完此书,也就够了。 作者将辛亥革命也称为立宪时刻(P35),实在值得商榷。全书既以“立宪时刻”为题,却未认真探讨此一重要宪法概念Constitutional Moment的来源和内涵,是否算学术一大硬伤?既然作者自称随笔之作,或许可以谅解。但无论如何提升...
评分 评分 评分几次坐地铁的时间匆匆读完这本书。高老师才华横溢,是当代中国自由主义学者中的翘楚。有一种说法是,中国自由主义学者多喜欢耍嘴皮子,少见可以与汪晖、刘小枫等学者(此二人其实立场颇不同,但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往往[且不无合理性地]被归为同一阵营,颇值得品味)相抗衡之人。...
视角很好,论证太粗糙
评分其实也就万把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鼓励原创
评分其实也就万把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鼓励原创
评分坦率地讲,读完非常非常失望。一个学者,既然选择以历史为切入点,那么你最起码是应该尊重基本又基本的史实,这几乎是常识。
评分从历史学来看是过度解读,从宪法政治学而言勉强说得过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