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百年中国历史中一页似乎久已被人遗忘的篇章——《清帝逊位诏书》,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挖掘了其中仍然富有生命的机理。作者认为,在走向共和的古今大变局中,现代中国的立国基础不单纯是辛亥革命那种激进主义立宪精神。它的另一个精神基础体现在《清帝逊位诏书》之中。逊位诏书虽不是一个形式完备的宪法文本,但它总结和承载了晚清以来若干次或被动或主动的改良立宪运动,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主义的潮流,弥合了革命造成的历史裂痕。可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共同构成和发挥了现代民国的宪法精神。
本书从五个方面论证了《清帝逊位诏书》的宪法意义。第一,它对冲、稀释乃或阻止了南方政权的种族革命激情,避免了类似法国革命的趋势。第二,通过清帝逊位,传统王朝屈辱而又光荣地把王权交给了一个立宪共和政体,整个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结构。第三,清帝逊位的优待条件不仅仅是一项政治赎买,更是一个建国契约,它对复辟帝制构成某种制约。第四,逊位诏书确立了中华民国的两个主题,一个是建立共和政体,一个是人民制宪,实现“五族共和”。第五,天命流转问题,逊位诏书隐含着承认人民主权是中华民国的新天命。基于此,作者认为,作为现代中国——中华民国宪制的一个重要构成,《清帝逊位诏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高全喜 1962 年生,江苏徐州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政治哲学和宪政理论。著有《理心之间——朱熹与陆九渊的理学》(1992)、《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2004)、《休谟的政治哲学》(2004)、《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2005)、《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2007)、《现代政制五论》(2008)、《从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论现时代的政法及其他》(2009)等。
中国版“光荣革命”的意义 ——读高全喜《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 杨津涛 刊于8月8日《人民政协报》 宣统三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公元1912年的2月12日,宣统帝奉隆裕太后懿旨,颁布逊位诏书。这在结束了清...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中国版“光荣革命”的意义 ——读高全喜《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 杨津涛 刊于8月8日《人民政协报》 宣统三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公元1912年的2月12日,宣统帝奉隆裕太后懿旨,颁布逊位诏书。这在结束了清...
在季风翻完,细读了感兴趣的部分。高全喜处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主权连续性”的问题,可惜的是他自己沉静于“光荣革命”的想象之中,不能更有力也更深入地反思。(汪晖给章永乐的《旧邦新造》写序,主要也是谈章书中的这个面向,但辛亥主权继承的研究实际上高全喜是先于章永乐的。)
评分合上书,新的一天了,Liam唱完最后一句“Goodbye I'm going home”也息了声音。它只能是一曲挽歌吧?看起来又要去翻硬盘里的走向共和了,或许能有点头绪。
评分作者在本书中认为,《清帝逊位诏书》集中体现了晚清以来改良主义立宪运动所体现的宪法精神,而这份文献跟《临时约法》放在一起,反映了民国的建立,是改良主义与激进革命主义合流的产物。然而随着清帝被逐出故宫以及国民党北伐成功后尊孙中山为国父,改良主义的宪法传统在中国已无迹可寻,让人遗憾。
评分坦率地讲,读完非常非常失望。一个学者,既然选择以历史为切入点,那么你最起码是应该尊重基本又基本的史实,这几乎是常识。
评分作者在本书中认为,《清帝逊位诏书》集中体现了晚清以来改良主义立宪运动所体现的宪法精神,而这份文献跟《临时约法》放在一起,反映了民国的建立,是改良主义与激进革命主义合流的产物。然而随着清帝被逐出故宫以及国民党北伐成功后尊孙中山为国父,改良主义的宪法传统在中国已无迹可寻,让人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