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时刻

立宪时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高全喜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168
译者:
出版时间:2011-7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0647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高全喜
  • 宪法学
  • 政治
  • 晚清
  • 政治哲学
  • 近代史
  • 近现代史
  • 立宪 现代史 政治制度 历史时刻 民主进程 法治发展 中国历史 里程碑 体制演变 法治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选取百年中国历史中一页似乎久已被人遗忘的篇章——《清帝逊位诏书》,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挖掘了其中仍然富有生命的机理。作者认为,在走向共和的古今大变局中,现代中国的立国基础不单纯是辛亥革命那种激进主义立宪精神。它的另一个精神基础体现在《清帝逊位诏书》之中。逊位诏书虽不是一个形式完备的宪法文本,但它总结和承载了晚清以来若干次或被动或主动的改良立宪运动,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主义的潮流,弥合了革命造成的历史裂痕。可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清帝逊位诏书》,共同构成和发挥了现代民国的宪法精神。

本书从五个方面论证了《清帝逊位诏书》的宪法意义。第一,它对冲、稀释乃或阻止了南方政权的种族革命激情,避免了类似法国革命的趋势。第二,通过清帝逊位,传统王朝屈辱而又光荣地把王权交给了一个立宪共和政体,整个改变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结构。第三,清帝逊位的优待条件不仅仅是一项政治赎买,更是一个建国契约,它对复辟帝制构成某种制约。第四,逊位诏书确立了中华民国的两个主题,一个是建立共和政体,一个是人民制宪,实现“五族共和”。第五,天命流转问题,逊位诏书隐含着承认人民主权是中华民国的新天命。基于此,作者认为,作为现代中国——中华民国宪制的一个重要构成,《清帝逊位诏书》不啻为一种“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作者简介

高全喜 1962 年生,江苏徐州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政治哲学和宪政理论。著有《理心之间——朱熹与陆九渊的理学》(1992)、《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2004)、《休谟的政治哲学》(2004)、《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2005)、《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2007)、《现代政制五论》(2008)、《从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论现时代的政法及其他》(2009)等。

目录信息

一 中华民国肇始之宪法创制 / 5
二 《清帝逊位诏书》的宪制背景 / 27
1.《临时约法》的宪法短板 / 32
A.革命建国问题 / 34
B.人民制宪问题 / 43
2.从《十九信条》到《清帝逊位诏书》 / 52
三 《清帝逊位诏书》释义 / 71
1.《清帝逊位诏书》之颁布 / 71
2.《清帝逊位诏书》之宪法价值 / 82
A.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 83
B.“袁世凯条款”与帝制复辟 / 105
C.三个优待条件及宪法与文化蕴含 / 116
D.《清帝逊位诏书》语境下的“中华人民” / 134
E.古今变局中的“天命流转” / 143
后 记 / 16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辛亥百年,学界再次掀起研究辛亥革命的热潮。这一次,焦点不仅仅凝聚在革命党身上,作为革命对象的清室以及作为第三方出现的立宪派不再只是革命党身边的陪衬,而是堂而皇之地进入主流的研究范围。回首百年,历史学再一次拓宽了它的视野,让我们能够更加完整、更加全景...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真的挺不值这个定价的,车轱辘话来回说,倒很适合压缩一下发在期刊上。全书归纳起来就两句话:一,清帝逊位诏书具有宪法意义,其价值体现在五个方面;二,这个诏书没有得到中华民国以及后来的共和国应有的重视,所以速成的革命成功之后,国体虽变更为共和,却并没有立宪政体之辅助,以至前者名存实亡。

评分

高全喜的书,不是逻辑混乱,就是过度简单。这本书亦然。班弄了一些新名词讲了一个老问题。过度阐释,一厢情愿曲解,常常无法自圆其说。尤其在历史知识上,更显示出其观点的陈旧。其人写作太快,又多好发高论,实为今年学界的反面典型。。。当然,在书评里我不能这么写。。

评分

合上书,新的一天了,Liam唱完最后一句“Goodbye I'm going home”也息了声音。它只能是一曲挽歌吧?看起来又要去翻硬盘里的走向共和了,或许能有点头绪。

评分

激进革命历百年,共和、立宪之理念已如断壁颓垣、虚空泡影。今人碌碌,不思读史,犹鼓吹暴力反抗恶政,真不知此辈妄人他日复有何面目见袁世凯、梁启超、张謇等先贤于地下。 110925-110926

评分

在季风翻完,细读了感兴趣的部分。高全喜处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主权连续性”的问题,可惜的是他自己沉静于“光荣革命”的想象之中,不能更有力也更深入地反思。(汪晖给章永乐的《旧邦新造》写序,主要也是谈章书中的这个面向,但辛亥主权继承的研究实际上高全喜是先于章永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