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叙述的是1927年前后武昌城的一段历史。小说以两个青年人陈明武和马维甫为主线,讲述战争对老百姓生活的摧毁,以及战争中人的成长、毁灭和重生,讲述一段城墙永久的消失和一段历史永久的定格。与书写乱世人生的其它小说不同,方方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自在状态的世俗烟火,没有以回望的姿态对旧日的时光进行历史的喟叹,相反,小说的叙述平实而冷静,掩藏了历史的价值判断,而充分尊重其模糊性:所有的毁灭中都包含着重生,而所有的重生又都孕育着死亡的因素。因而,《武昌城》的故事反而成了一个浑然自在的天成状态,而所有人对于变故来临而产生的应激反映都只不过是寻常的逻辑,都包含了世代的永恒真理。或许,小说的故事发展和人物逻辑都略显老套,但其记录历史的方式、解读历史的态度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贯穿了历史与现实的潜在规则。
敌对双方的围城之战古已有之,素来为创作者所青睐,因为对垒中隐含的繁富戏剧性。如盲诗人荷马唱诵的《伊利亚特》,中国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均主体或部分涉及冷兵器时代的攻城与守城,说明地域或有相异,战争并无不同。小说家方方的新作《武昌城》,亦是写铁血征...
评分武昌,我的大学坐落的地方。以前,提到武汉的武昌,总有一种黯然失落。武汉破,武汉的武昌更破。可是看完了这本《武昌城》,我由衷的对武昌,确切说是对武昌城升起一种崇敬之感。 算是文科生出身的我,从前只知道有个名词叫做“武昌失守”,来到武汉也只有个模糊的概...
评分2006年秋天,我提着大包小担,从汉口火车站下车,在滚滚热浪中,坐上汽车,出发前往武昌桂子山——那是我的大学所在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对武汉的第一印象深深烙在我的心里——又大又破。那时,我所向往的城市,是繁华的、现代化的、整饬的、摩天楼林立的地方。 第一年的生...
文笔一般,思路不宽。难能可贵有人能写武昌围城。对于城市本身来说,1926年的武昌围城要比1911年的武昌起义重要得多。
评分喜欢的第一个武汉作家。第一本讲战争的小说意外的好读,虽没有《乱世佳人》那样的厚重和震撼,但是简单好读,而且是自己生活的城市发生的一场战争。#读多了真的会慢慢的更习惯历史
评分读过的最好的历史小说之一
评分为很少书写的北伐历史加一颗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看来40年代晚期的大百万级同族战争绞肉机的发动也是有预演的啊。20世纪前80年确乎是中华民族最集中最密集强度最大的人性灾难史期啊
评分小说渐入佳境,让人感动无比。真正的深沉,在于弱小、真实人性的挣扎,在于行至尽头后的无望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