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叙述的是1927年前后武昌城的一段历史。小说以两个青年人陈明武和马维甫为主线,讲述战争对老百姓生活的摧毁,以及战争中人的成长、毁灭和重生,讲述一段城墙永久的消失和一段历史永久的定格。与书写乱世人生的其它小说不同,方方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自在状态的世俗烟火,没有以回望的姿态对旧日的时光进行历史的喟叹,相反,小说的叙述平实而冷静,掩藏了历史的价值判断,而充分尊重其模糊性:所有的毁灭中都包含着重生,而所有的重生又都孕育着死亡的因素。因而,《武昌城》的故事反而成了一个浑然自在的天成状态,而所有人对于变故来临而产生的应激反映都只不过是寻常的逻辑,都包含了世代的永恒真理。或许,小说的故事发展和人物逻辑都略显老套,但其记录历史的方式、解读历史的态度却从另外一个角度贯穿了历史与现实的潜在规则。
就文学性而言,它算不上方方的上乘之作,甚至,无论文字还是结构,小说都是传统而中庸的。可我觉得,这一次,方方的目的不在拿奖,而是为这个城市留下记录,就像《春天来到昙华林》等一样。 即便在武昌生活了10多年,对于八九十年前北伐攻城的这段历史,也是极其陌...
评分敌对双方的围城之战古已有之,素来为创作者所青睐,因为对垒中隐含的繁富戏剧性。如盲诗人荷马唱诵的《伊利亚特》,中国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均主体或部分涉及冷兵器时代的攻城与守城,说明地域或有相异,战争并无不同。小说家方方的新作《武昌城》,亦是写铁血征...
评分 评分 评分读完《武昌城》,感觉陷在里面久久难以释怀。方方用她优美的文字让人领略了一段很多土生土长武汉人都不甚了解的历史。用了两天零零碎碎的时间地看完小说,感觉自己也跟着亲历了小说中的各种生离死别。 小说把我带回了1926年中秋临近之际,随着小说中各型人物,穿梭于武昌城内...
记住吧,哪怕你不懂得。
评分四星。1.葛浩文说的叙事靠情节推动,人物心理描写少,确实是方方作品一大通病。2.个人的荣誉和使命感同时代前进的方向相抵触、难以两全,主人公马维甫在这两难中渡过死守武昌城的艰难岁月。3.极端状态下,人性之恶。4.青年学生的政治热情往往输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上,无论敌我,都是时代炮火下的炮灰。
评分#喜欢《团长》 自然也就喜欢《武昌城》
评分面对重新被打捞出的这段苦难历史,以及早已湮灭的武昌城墙,写作上的一些毛病(人物模糊、语言潦草)都能被原谅。第一次看战争小说,有点憋不过气来。看到长春观、归元寺、大东门这些地名会有些恍神。女作家能够把一场四十天的战役写成这样已经殊为不易,分成攻城与守城两个视角来写尤其好。
评分吓到我了 攻城太惨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