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方法新探

訓詁方法新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楊琳
出品人:
頁數:272
译者:
出版時間:2011-4
價格:34.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00073868
叢書系列: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圖書標籤:
  • 訓詁學
  • 訓詁
  • 語言學
  • 小學
  • 訓詁學
  • 語言
  • 古籍
  • 訓詁
  • 訓詁學
  • 方法論
  • 古代漢語
  • 文獻學
  • 語言學
  • 文字學
  • 音韻學
  • 注釋學
  • 研究方法
  • 學術專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訓詁方法新探》首先係統論述瞭訓詁應遵循的三項基本原則,即普遍性原則、共時性原則和本原性原則,在此基礎上將訓詁方法分為靜態訓詁方法和動態訓詁方法兩大類,具體闡述瞭12種訓詁方法的學術原理、適用範圍及注意事項,使訓詁方法不僅具有理性的解析,而且富於實踐的可操作性,切實幫助讀者提高訓詁能力,分辨訓詁是非,減少訓詁失誤。《訓詁方法新探》列舉的大量訓詁例證有助於讀者加深對每一種訓詁方法的理解,也可豐富有關疑難詞語的知識,訂正舊有的錯誤認識。

著者簡介

楊琳,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傢語委漢語語匯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文字學會理事。治學廣泛,涉足語言學、民俗學、文獻學等領域。著作有《漢語詞匯與華夏文化》、《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小爾雅今注》、《古典文獻及其利用》等。發錶論文160餘篇。

圖書目錄

一 概論
(一) 訓詁與訓詁學
訓詁的含義
訓詁學的含義
(二) 訓詁學的功用
對“無賴”的誤解
對“極”的誤解
“經、行、道、由”的虛化途徑
“窈窕”有漫遊義
“崎嶇”有跋涉義
“素麵朝天”的原義
對“自割其股”的誤解
語文學未可輕視
(三) 訓詁方法
傳統的三種方法
郭在貽的八種方法
本書的十二種方法
二訓詁的基本原則
(一)普遍性原則
“昭假”新解
“風馬牛不相及”正詁
“養生主”正解
“滄海一粟”之“粟”不是沙子
“抱薪救火”非拋薪救火
“左右流之”之“流”的本字
“行李”的理據
(二)共時性原則
《百喻經》的“他”是第三人稱代詞嗎
“赴湯蹈火”的
“赴湯”是熱水裏遊泳嗎
“摟其處子”是摟抱處女嗎
“去”的“前往”義齣現於何時
“床頭屋漏無乾處”該怎樣理解
(三)本原性原則
古人文章原本也會有錯
“修貢”之“修”非“羞”之藉字
“修禊”不應連讀
“盡規”之“盡”非“進”之藉字
“將自及”之“及”非“岌”之藉字
要“成訓”必須“增文”
“苛政”非“苛徵”
“解”有離散義
“既伐於崇”之
“於”非“邗”之藉字
“夫口論以分明為公”之“公”非
“工”之藉字
“蹈其背”訓釋的曆史教訓
“執禮”非藝禮
“彼觀其意”的誤讀,
“和於身”之“和”非“知”之誤字
三訓詁方法析論
靜態訓詁方法
(一)因形求義法
1.考求詞的本義或早期意義
“本義”的不同理解
“臥”的本義是睡覺閉目而非身體倒伏
“臥薪嘗膽”源於後人對“臥”的誤解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辭”
“化”的本義為生育
“化益”即“後益”
“毓、化、後”同源義同換讀義關藉用
2.梳理義位之間的源流關係
“姑”之姑且義的由來
“背”因“倍”而得名
“寡”的本義為顧視
“修”的修長義來自“寡”
3.尋求正字
量詞“副”本字為“福”
“奔波”之“波”為正字
“同俠”之“俠”是“浹”之形誤
“三昌五祖”之“昌”為“曾”之訛誤
“撥劃”即“撥刺”
“四”“三”互訛
“流”訛作“杯”
“央”訛作“中”
“庶”訛作“度”
“我”誤作“乘”
“宋”誤作“罕”
“睹”訛作“睹”
“相”訛作“相”
“捷”訛作“捷”
“眠”訛作“眠”
“義”訛作“大”
“趙璧”的訛誤
4.因形求義法應注意的問題
“求”與“裘”原本無關
“論”之編次義的來源
“天”的本義不是頭頂實義造字和聯想造字
“塞備”之“備”本字可通
“具罪”之“具”是治辦的意思
(二)因聲求義法
1.因聲求義法概說
因聲求義的曆史
2.考索語源
……
動態訓詁方法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評分

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評分

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評分

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評分

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用戶評價

评分

有些時候還是過於求奇,方法初衷是很好的

评分

例證豐富,學識淵深,無不令人歎服

评分

我。。。嗚嗚嗚嗚

评分

實例極其豐富,而且指名道姓地挑齣前人錯誤數百條,其中不乏名傢之誤及遺患百年的成誤。

评分

2018/8/21-10/6:1.邏輯清晰,說理透徹。唯一的缺點就是段落太長,不必要地給人製造瞭閱讀的障礙。2.本書所言理論極為實用。日後若讀二遍,可將其中理論部分的內容整理齣來,或者用熒光筆標齣,進而在實際研究時以此為參照。若遇到不懂之理,可再尋原文以觀其例。3.對於門外漢來說,學習此書是為瞭能夠辨彆不同的說法,而非獨立作齣訓詁。4.本片的例證,有些對非專業的讀者來說,並不十分友好,比較枯燥。實際上,我們看許多寫艱深理論的好書,對於例子的選取大多是以日常極容易理解的為主。個人認為,作者要是能夠將其中的例子寫得更通俗些、尤其是更生動些就好瞭。當然,這也確實有些強人所難,苛求作者。5.正如有些讀者提到的,本書“凡學術批判無一避嫌”,確實值得贊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