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方法新探

训诂方法新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杨琳
出品人:
页数:272
译者:
出版时间:2011-4
价格:34.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100073868
丛书系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标签:
  • 训诂学
  • 训诂
  • 语言学
  • 小学
  • 訓詁學
  • 语言
  • 古籍
  • 訓詁
  • 训诂学
  • 方法论
  • 古代汉语
  • 文献学
  • 语言学
  • 文字学
  • 音韵学
  • 注释学
  • 研究方法
  • 学术专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训诂方法新探》首先系统论述了训诂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普遍性原则、共时性原则和本原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将训诂方法分为静态训诂方法和动态训诂方法两大类,具体阐述了12种训诂方法的学术原理、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使训诂方法不仅具有理性的解析,而且富于实践的可操作性,切实帮助读者提高训诂能力,分辨训诂是非,减少训诂失误。《训诂方法新探》列举的大量训诂例证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每一种训诂方法的理解,也可丰富有关疑难词语的知识,订正旧有的错误认识。

作者简介

杨琳,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语委汉语语汇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字学会理事。治学广泛,涉足语言学、民俗学、文献学等领域。著作有《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小尔雅今注》、《古典文献及其利用》等。发表论文160余篇。

目录信息

一 概论
(一) 训诂与训诂学
训诂的含义
训诂学的含义
(二) 训诂学的功用
对“无赖”的误解
对“极”的误解
“经、行、道、由”的虚化途径
“窈窕”有漫游义
“崎岖”有跋涉义
“素面朝天”的原义
对“自割其股”的误解
语文学未可轻视
(三) 训诂方法
传统的三种方法
郭在贻的八种方法
本书的十二种方法
二训诂的基本原则
(一)普遍性原则
“昭假”新解
“风马牛不相及”正诂
“养生主”正解
“沧海一粟”之“粟”不是沙子
“抱薪救火”非抛薪救火
“左右流之”之“流”的本字
“行李”的理据
(二)共时性原则
《百喻经》的“他”是第三人称代词吗
“赴汤蹈火”的
“赴汤”是热水里游泳吗
“搂其处子”是搂抱处女吗
“去”的“前往”义出现于何时
“床头屋漏无干处”该怎样理解
(三)本原性原则
古人文章原本也会有错
“修贡”之“修”非“羞”之借字
“修禊”不应连读
“尽规”之“尽”非“进”之借字
“将自及”之“及”非“岌”之借字
要“成训”必须“增文”
“苛政”非“苛征”
“解”有离散义
“既伐于崇”之
“于”非“邗”之借字
“夫口论以分明为公”之“公”非
“工”之借字
“蹈其背”训释的历史教训
“执礼”非艺礼
“彼观其意”的误读,
“和于身”之“和”非“知”之误字
三训诂方法析论
静态训诂方法
(一)因形求义法
1.考求词的本义或早期意义
“本义”的不同理解
“卧”的本义是睡觉闭目而非身体倒伏
“卧薪尝胆”源于后人对“卧”的误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辞”
“化”的本义为生育
“化益”即“后益”
“毓、化、后”同源义同换读义关借用
2.梳理义位之间的源流关系
“姑”之姑且义的由来
“背”因“倍”而得名
“寡”的本义为顾视
“修”的修长义来自“寡”
3.寻求正字
量词“副”本字为“福”
“奔波”之“波”为正字
“同侠”之“侠”是“浃”之形误
“三昌五祖”之“昌”为“曾”之讹误
“拨划”即“拨刺”
“四”“三”互讹
“流”讹作“杯”
“央”讹作“中”
“庶”讹作“度”
“我”误作“乘”
“宋”误作“罕”
“睹”讹作“睹”
“相”讹作“相”
“捷”讹作“捷”
“眠”讹作“眠”
“义”讹作“大”
“赵璧”的讹误
4.因形求义法应注意的问题
“求”与“裘”原本无关
“论”之编次义的来源
“天”的本义不是头顶实义造字和联想造字
“塞备”之“备”本字可通
“具罪”之“具”是治办的意思
(二)因声求义法
1.因声求义法概说
因声求义的历史
2.考索语源
……
动态训诂方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评分

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评分

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评分

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评分

传统训诂学不管方法如何,但是出发点我觉得是在释疑,释的方法可以做的很程式化形式化,但问题是疑在何处是个很主观经验相关的东西,而答案是否合适更是在己。 书中提到的《汉书 苏武传》“蹈其北以出血”,“蹈”或为“搯”之假,或为“焰”,或为“掐”,最后引...

用户评价

评分

有些时候还是过于求奇,方法初衷是很好的

评分

较之以往的训诂学教材有特出之处,训诂学最重要的还是实践,本书能够抛开虚头巴脑的理论,以讲方法为主,最重要的是例证精详,考订严密,实在是美不胜收。能在阅读前人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有理有据加以纠正,令人叹服。感受比较深的就是不要随意就声转通假,不要看到另一古籍用不同语言表达同一意见就说原书有误,本字可以通的偏要找新解是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意思。有些例子读过之后真感觉如同当头棒喝。所列举的三个原则、十二种方法,思路清晰,而且从作者所涉及的学科看,相当广博,只有佩服了。我还存有疑义的地方是作者比较喜欢用生殖文化解释某些问题,不过听老师讲,最新研究祖的本义好像是肉案,似乎不尽如郭沫若所解,对于本书来说,算是大醇小疵,无害。

评分

连文法,对文法,异文法,文例法有点意思。和小说一样扣人心弦。

评分

迄今所读最好的训诂学书,例证丰富,引书广博,方法归纳明确而适用,应当置于案头常常查阅。

评分

训诂古今,翻译中外,解释难易,注疏文理,其道一也。然知易行难,非博学广识之人不为也。 三原则:普遍性原则、共时性原则、本原性原则 十二法:因形求义、因声求义、词例求义、方言求义、异语求义、连文求义、对文求义、文例求义、异文求义、义理求义、名字求义、文化求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