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紀德(Andre Gide,1869-1951)是法國20世紀最重要的作傢之一。他著作甚豐,體裁多樣,小說主要有《背德者》、《窄門》、《浪子歸來》;散文主要有《人間食糧》、《新食糧》;迴憶錄主要有《如果種子不死》;遊記主要有《蘇聯歸本》、《漫遊土耳其》;戲劇主要有《薩烏爾》、《康多爾王》、《俄狄浦斯》等,此外還有大量文論和日記。
小說主人公米歇爾屈服於自己無法抑製的思想與欲望,他順從所有人的意願和自己的欲望,他看到小男孩偷剪刀卻縱容著;他極力地聽從夏爾的建議,甚至不顧一切辭退佃農把莊園交給他管理;他順從另外一群男孩,和他們一起捕獵,卻忘瞭自己本身是莊園主,應該禁止捕獵,懲罰捕獵者……而其妻子瑪塞琳在米歇爾自我標榜的新生活的拖纍下,既得不到愛情,也成不瞭母親,最終在抑鬱中撒手人寰。
第一次读纪德的小说,读的过程非常痛苦。不是因为难懂,而是米歇尔的情绪。他总是在到处走,总是不满意,对他的妻子玛赛琳也是一无所知。全篇几乎没有对话,在文章里,我们听不见玛赛琳的声音,她完全是一个被忽视了的人。我不知道这样一段婚姻和感情对玛赛琳来说是怎样的沉重...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说实话,看到的不是很懂。或者正如作者说的,他只是在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关于生活的困惑。因此米歇尔才对朋友说:“请你们现在把我从这里带走,告诉我生活的理由”。 大胆揣测,米歇尔大病痊愈后,就从一个信念坚定的清教徒变为以感官代替思想的异教徒,站在一个可笑的...
重讀一次,發現並沒有重讀的必要。倒不是說同妻多麼可憐而讓人心生不適,而是情節零散,被第一人稱帶著四處跑,毫無停歇,但又不可能會有在路上的酣暢淋灕的感覺。對米歇爾的掙紮我幾乎可以選擇視而不見,這是他自找的不是嗎?他熱愛一切生機勃勃的,健康的小男孩,這種病態的戀慕讓他對妻子又愧疚,又虧欠。他一度強調他和妻子有愛情,不過是自欺欺人。
评分沒有看齣任何所謂同誌及戀童情節,反對亂貼標簽行為。
评分沒有邊界,這纔是真正的地獄。你們無處躲藏,我在同一個世界等著你們。
评分說真的,紀德的小說真是欣賞不來。。。
评分嗯,瞄到右邊“以下豆列推薦”裏第一位是“20世紀百部最佳同誌小說”,其實還好吧,一點都不明顯啊,整本小說更多的是米歇爾在個人自由與道德束縛之間的抗爭~米歇爾在新婚旅行中的一次重病,給之前束縛自己的道德的壁壘打開瞭一個缺口,病愈之後如同獲得瞭新生,開始一次又一次體驗違背道德所帶來的樂趣,比如無視小男孩在自己眼皮底下偷走剪刀,容忍並參與在自己莊園裏的偷獵,探聽彆人傢族不光彩的私事....然而米歇爾又不能像梅納爾剋一樣完全自由,因為種種緣故,比如對妻子的愛與責任,使他無法完全背棄道德,以至於在渴望自由與道德束縛之間掙紮,一係列行為釀成瞭最後的悲劇~心疼死去的瑪塞琳,卻又無法責怪米歇爾,正如紀德在前言裏所說,這部小說不是起訴狀,也不是辯護詞,紀德隻是在小說中拋齣瞭一個問題,至於答案,讀者見仁見智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