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
年幼时最大的理想是做图书管理员,好每天有书看。及长,幻想当作家,变成文学青年。一辈子养过猪,做过兽医,大学学的是农业机械,最后误打误撞,成了大学教历史的老师,众人眼中的学者。
一生碰壁无数,头撞南墙不 回头,不是墙破,就是我亡。由幼及长,从黑板报算起,写过的文字无数,黑板报都擦了,小说都烧了,所谓的学术文字和随笔评论,留下来的比较多,有些变成铅字,好像有十几本了,均遗憾多多。平时写点时评。年过五十,没有长进,再活五十年也许能好些。
著有《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北洋裂变》等作品。其中《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获得2010南方阅读盛典最受读者关注年度图书(非文学类),并列入中国国家图书馆给高级干部的重点推荐书目。
张鸣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ming1
张鸣的文章是我一向喜欢的──有思想,有见地,有学问,无官腔,十分好读。——易中天
张鸣写史的方法像唐德刚,他的文笔是恣肆汪洋的、带评夹叙的,非常好。——梁文道
我们能不能找到真的历史?现在有学者零零碎碎、点点滴滴在做这个事情,就是告诉你们,你们知道的这些事情在当时不是这样的。张鸣做的工作,就很重要。——陈丹青
张鸣用材料和逻辑把很多问题讲得很清楚,事实和逻辑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清楚很多问题,是很有说服力的。——秦晖
看透枪杆子,了解锄把子,张鸣抓住了这两个要点,中国历史的真相就能说个八九不离十了。我对他的理解,有时候也经常是我对我自己的理解。——吴思
读张鸣的文章既可以作轻松的享受,也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近代史的知识,可以说是读史的捷径。——李零
张鸣的文章很好读,很好看,更重要的是他很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很有见地。张鸣很多很小的文章,但揭示的问题却很深刻。看他的书,可以使我开拓心胸,开拓眼界。——王学泰
我觉得在大学里张鸣是比较稀有的教授,民国时像他这样的教授并不稀有,在当今大学里,却是太缺也太少了。 ——丁东
幸运的是总有一些历史书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告诉我们怎样认识社会,怎么从历史出发来认识现在的社会,张鸣的书也罢,吴思的书也罢,李零的书也罢,意义就在这。——徐庆全
我觉得张鸣老师很好打交道,我们很欢迎像张鸣老师这样的学者给我们报纸和杂志撰稿。我觉得学者应该和媒体有这样互动的关系。——解玺璋
1911年,歲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槍響,將一個疲態盡露的老大帝國搖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發生的那些事,是一場意外,意外裡的意外。這場意外,毀了一個王朝,像扳道岔一樣,把古老的中國,扳到了另一個軌道上。在中國,第一次出現了沒有君王的政治,在亞洲,第一次有了參眾兩院的民主共和國。回望辛亥百年,一段精彩不輸三國的歷史!
又看了一本讲民国的书。 从《文武北洋》开始,到《非常道》、《袁氏当国》、《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对于晚清以降的这段历史,了解的越多,兴趣也就越大,客观来说,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真正吸引人也就只有晚清以降到国民党退守台湾的这段。 张鸣的书也看了三本了...
评分 评分民国百年,辛亥百一。回首1911年的中国,那场让后来教科书浓墨重笔的革命,竟是充满了偶然与不可思议。 如果不是革命党人不小心搞糟了炸药;如果不是瑞瀓非得放话盘查全营;如果不是荫昌夹着尾巴连军舰都没敢下;如果不是爱新觉罗家一个皇族内阁伪立宪凉透了地方官僚的心;...
评分如果你没有读过陶菊隐的《武夫当国》,你大可以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就像如果你从来都没读过民国史,当然可以认为这本书里写的都是历史的真相。很不巧,二者我都读过,所以张鸣这本书在我眼里就是装逼的范儿。他不愧养过猪,当过兽医,懂得用乱七八糟的剩饭兑出美味泔水的法子。...
评分高中的时候,我不喜欢上历史课,因为那时已经开始讲晚清到民国那惨痛的一百年,教科书里面的历史充满了黑暗和耻辱,一翻开书就觉得憋屈的透不过气来。 除了痛恨美英法俄等国,还有尤其是对日本产生刻骨仇恨外,更多的是对当时中国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于是自然而...
張鳴的《辛亥:搖晃的中國》以“管中窺豹”的寫作模式,講述在辛亥革命前後各界風雲人物的傳奇故事,從革命黨人到滿清遺老,從會黨老大到北洋軍閥,筆鋒不乏辛辣戲謔,讀來令人覺得津津有味,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辛亥革命,只是作者似乎喜歡把某些語句反復使用,使得讀到某處總覺得在前面某個章節依然出現過,有些累贅感,4顆星
评分这么碎片化的语言真是让人读不下去! 不好意思,名声再大也读不下去……
评分很好的启蒙
评分很好的启蒙
评分很好的启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