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上、中、下卷)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上、中、下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INK印刻出版公司
作者:陶菊隱
出品人:
页数:18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1-5-12
价格:NTD1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613530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陶菊隐
  • 个人感情代入过多
  • 陶菊隱
  • PR
  • 近代史
  • 政治学
  • 北洋軍閥
  • 軍閥混戰
  • 中國近代史
  • 政治史
  • 歷史研究
  • 民國史
  • 軍事史
  • 地方史
  • 史話
  • 北洋政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紙上風雲際會,筆下家國興亡

一部涵蓋清末民初動亂歷史的煌煌巨著

民國第一代報人陶菊隱,直擊分贓鬥法的政治戰場

非得讀過這本書,才知道軍閥是什麼玩意兒

軍閥割據、群雄並起的時代,

每個人都想當總統,卻沒有人能肯定,明天誰會是總統!

袁世凱當了大總統不過癮,還想披上黃袍作皇帝,後來的張勳也依樣學樣搞復辟;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相繼登上寶座,背後還有個軍權一把抓的段祺瑞,東北張作霖虎視眈眈,實力雄厚的吳佩孚也非等閒之輩,還有孫中山成立於廣州的軍政府,以及西南、桂系各路軍閥爭嚷不休,再加上美、日、德、意等帝國野心蠶食鯨吞、假借民主之名的詭異國會、無情戰火的燒殺擄掠……。風雨飄搖的民國初年,是一齣讓人笑不出來的荒謬大戲。

清末民初,天下大亂,群雄併起,逐鹿中原。近代中國歷史上的這一個亂世,憂患與希望共生,中國人改變國族命運的宏願由此發端,一直延續至今日,而結果仍莫衷一是。

本書作者陶菊隱,上世紀初為新聞界翹楚,與天津《大公報》張季鸞素有「南陶北張」之譽,為名重一時的大記者。他長期醉心歷史,勤於搜集資料,終於完成這部涵蓋清末民初動亂歷史的煌煌巨著。

這部書資料珍貴翔實、寫法樸素淺易,生動刻畫彼時軍政要員的野心和性格,可以說,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部同類的著作,在規模和深入人心方面,可以與其相提並論。

■ 上卷

回首百年 軍閥崛起

民國建立君憲派與革命黨紛爭的大時代

軍閥統治是中國近代史一段由皇朝轉向民眾為權力主體的過渡期。北洋新軍乃清政府在帝國主義覬覦豪奪,人民力量風起雲湧壓逼之下,有鑑日本以小謀大的新式戰力,不得不然的舉措。因此給了袁世凱遊走三方交換權益以壯大的空間,而官至大總統職甚至回復帝制,然時代的風火輪不停往前,袁世凱終於吞不下人民革命收穫的果實,氣憤成疾以卒。

■ 中卷

回首百年 軍閥混戰

民國初年最荒謬的政軍奪權戲法

袁世凱垮台之後,北洋派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曹錕、吳佩孚等各路軍閥相繼竄起,表面相互合作,對抗南方軍政府,私下各懷鬼胎,擁兵自重,人人都想一統天下。他們偽造民意,組織公民打手掌控國會;藉故引發戰火,燒掠平民百姓;更為軍火私利,勾結日、美等外國勢力,出賣國土路權,終至引爆五四運動等一波波民間愛國浪潮。

■ 下卷

回首百年 軍閥末路

民國十年派系爭權與統戰分化的時代惡劇

孫中山北伐受阻之後,奉皖兩系出擊吳佩孚引發奉直戰爭,「黎元洪復職失敗」、「曹錕昭然賄選」,權位相奪,醜態盡出,在北方軍閥派系內訌陷入爭城奪地的大混戰之際,帝國主義趁虛涉入分化、破壞反帝統一戰線的陰險策略,誘使動搖不定的民族資產階級脫離群眾運動的軌道,反帝怒潮洶湧、工人武裝起義,白色恐怖籠罩南北,內不安外有患,遙遙無期的和平統一無疑雪上加霜……

作者简介

陶菊隱(1898-1989)

湖南長沙人。

十四歲進入長沙《女權日報》當編輯,不久即轉任《湖南民報》,開始撰寫時事評論;1920年受聘為上海《新聞報》駐湘特約通訊員,其後相繼擔任《武漢民報》、上海《新聞報》、《申報》、天津《大公報》等媒體的駐地記者及特派員,親身經歷軍閥混戰時期的腥風血雨,周旋於軍政要員之間,迅速傳達「戰地」第一手情報,與天津《大公報》張季鸞並稱中國「報界雙傑」。1941年上海被日軍佔領,他退出新聞界,過著隱居生活;1949年出任上海文史館副館長,文革期間遭受殘酷迫害,獲平反後恢復寫作生涯。著有《袁世凱演義》、《記者生活三十年》、《孤島見聞》、《籌安會六君子傳》、《蔣百里先生傳》等。

目录信息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上卷)
緒言
第一章 袁世凱在朝鮮的十二年
第二章 清政府命袁世凱訓練「新建陸軍」
第三章 袁世凱高升直隸總督
第四章 清政府的最後掙扎
第五章 辛亥革命爆發
第六章 袁世凱重登政治舞台
第七章 袁世凱通過帝國主義進行南北和談
第八章 南北和議成立和清帝退位
第九章 假統一與假和平的短暫時期
第十章 袁世凱「武力統一」的準備期
第十一章 國民黨「二次革命」的徹底失敗
第十二章 孫黃分家的真相
第十三章 戰勝國民黨後袁世凱排除異己的種種措施
第十四章 袁世凱利用進步黨鋪平了帝制的道路
第十五章 在復古浪潮和恐怖氣氛中出現了終身總統制
第十六章 內憂外患推遲了帝制運動的進程
第十七章 袁世凱與北洋軍舊將之間的矛盾
第十八章 兩種不同的帝制派
第十九章 帝制問題逐步明朗化
第二十章 袁世凱接受帝位與五國提出聯合警告
第二十一章雲南組織護國軍討袁
第二十二章袁在四面楚歌中取消帝制
第二十三章停戰時期各省假獨立和半獨立的怪現象
第二十四章馮國璋召集南京會議與袁世凱的暴斃
第二十五章南北「二次統一」的完成
第二十六章中央集權和地方割據的矛盾
第二十七章府院爭權和督軍同盟干政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中卷)
第二十八章 北京政府宣佈對德絕交
第二十九章 段祺瑞嗾使督軍團脅迫總統和國會
第三十章 黎元洪在張勳的劫持下宣佈解散國會
第三十一章 黎元洪在張勳的劫持下宣佈解散國會
第三十二章 南北軍閥爭搶地盤地位的明爭暗鬥
第三十三章 十二天的復辟政變
第三十四章 馮國璋到北京代行總統職權
第三十五章 段祺瑞再起後的對內對外政策
第三十六章 第二次南北戰爭的開端和西南各省形勢
第三十七章 段內閣因湖南戰局突變而倒台
第三十八章 南北不戰不和的混沌局勢
第三十九章 北方主戰主和兩派鬥爭的白熱化
第四十章 段內閣復活和軍政府改組
第四十一章 武力統一政策徹底破產
第四十二章 徐世昌當選北京政府總統
第四十三章 南北和議實現
第四十四章 上海和會的召開和破裂
第四十五章 巴黎和會對山東問題作出可恥決定
第四十六章 五四運動的興起
第四十七章 北洋派內部矛盾進一步擴大
第四十八章 南方內部的鬥爭和軍政府的破裂
第四十九章 北方八省成立反皖聯盟和湖南驅張戰爭爆發
第五十章 安福政權因邊防軍潰而傾覆
第五十一章 北方兩個戰略集團發生裂痕
第五十二章 軍政府倒台和南方形勢的新變化
第五十三章 廣州非常國會選舉孫中山為總統
第五十四章 北方「四巨頭」召開天津會議
第五十五章 湘軍「援鄂」戰爭的失敗
第五十六章 華盛頓會議在中國的反映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下卷)
第五十七章 孫中山北伐受阻和西南各省內訌
第五十八章 奉直戰爭爆發和奉軍敗退出關
第五十九章 南北兩總統被逐下台
第六十章 保、洛「分家」和北京的無政府狀態
第六十一章 孫中山再回廣州改稱大元帥
第六十二章 「和平統一」與武力統一同告破產
第六十三章 直系軍閥驅逐黎元洪的惡劇
第六十四章 曹錕公開賄選總統
第六十五章 國民黨改組和西南各省內戰
第六十六章 直系內部露骨分化
第六十七章 江浙戰爭和第二次奉直戰爭接連爆發
第六十八章 直系失敗後的臨時政府和善後會議
第六十九章 北方軍閥爭城奪地的大混戰
第七十章 南方革命根據地的統一與鞏固
第七十一章 五卅慘案和洶湧全國的反帝怒潮
第七十二章 奉浙戰爭和奉系內部的變化
第七十三章 奉吳兩系聯合成功和國民軍退出北京
第七十四章 奉吳兩系的軍事聯合和政治鬥爭
第七十五章 北伐軍在兩湖戰場上的勝利
第七十六章 北伐軍在贛閩戰場上的勝利
第七十七章 張作霖就任安國軍總司令
第七十八章 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和上海工人武裝起義佔領上海
第七十九章 白色恐怖壟罩南北
第八十章 北洋軍閥末代統治者抱笏登場
第八十一章 國民黨內翻雲覆雨的鬥爭和轟動全國的廣州起義
第八十二章 日軍砲轟濟南城並實行軍事佔領
第八十三章 皇姑屯炸車案和東北易幟問題
後記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刚刚看完这5本,现在思维好象还没跳出来,感觉有点乱糟糟.当然,这可能和自己没有细致阅读、梳理有关系. 虽然很多人都提到了这套书里的红补丁,而且越到后面感觉红锝越刺眼。但是它的叙述和我个人的历史积累还是有距离的,不过,这也许是以前对这一层面没有太多的关注。所以,这...  

评分

结果这本书写得太平淡了,不过想想那个年代,他又能怎么写?老头很机灵啊,我看过他的自传,他居然上海文史馆馆员一直活到90年代居然没整人没挨整,奇迹啊。老头肯定知道毛的底细,居然守口如瓶,而且早早地41年就收山了,啥也不写了,文汇报继续送钱让他写他都不写了,真乖。 ...  

评分

这是一套购买多年的书,当时不知是中了那个书评推荐的邪了。以为是当年”著名记者“的大作就买了送给老爹当休闲读物的。估计与那本《文武北洋》是同一个时期吧。 最近费了十几个小时大致看了一过,有以下一些小小感觉: 一、描写历史的著作,和历史本身一样,也是有个”新鲜度...  

评分

这个书怎么说呢?太过于平铺直叙了,有很多其实可以写很精彩的地方却一带而过。这,我们就不强求作者了,也许这就是他的风格,毕竟作者不是专业的作家,而是个新闻记者,平实正是一个新闻记者所必要的。 最不能忍受的是中间打的红色补丁(本书序中的文字),动不动就是反帝...  

评分

对作者本人,我没有什么成见,原先也不熟悉,想来那个时代的当事人,写来不至于太差。 书中充斥大量"天朝历史观"和非黑即白的人物观,什么“民主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很多观点及其浅薄,片面,以成败论英雄的调调很重。 我郁闷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