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事件争论史

南京事件争论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日) 笠原十九司
出品人:
页数:316
译者:罗萃萃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22763
丛书系列:中日历史问题译丛
图书标签:
  • 南京大屠杀
  • 历史
  • 日本
  • 笠原十九司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史
  • 日本研究
  • 中国近现代史
  • 南京事件
  • 历史争论
  • 社会事件
  • 民国史
  • 事件研究
  • 舆论分析
  • 历史记忆
  • 公共讨论
  • 学术探讨
  • 史料考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内容简介: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他们残害杀戮了无以计数的战败投降的中国士兵、俘虏以及普通市民。尽管历史资料已充分表明:“南京事件”是证据确凿的史实,然而在日本,竟然存在“南京事件”否定派,他们固执地为否定“南京事件”而“争论”至今。《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将严谨地追溯、考证“争论”事件的整个过程,指出“否定派”所持论据中的破绽、识破其花招,拷问滋生如此“争论”的日本人之历史观。

作者简介

笠原十九司,1944年生于群马县,东京教育大学大学院硕士课程中途退学。现为都留文科大学教授。专业为中国近现代史、东亚近现代史。关于南京事件的论著有《东亚中的日军》(大月书店)、《中日全面战争与海军》(青木书店)、《南京事件》(岩波新书)、《南京难民区的百天》(岩波现代文库)、《南京事件与日本人》(柏书房)、《体验者讲述的南京事件》(高文研)等。此外,作者也是歌、人,著有《笠原十九司歌集·同时代》(本阿弥书店)。

罗萃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语教师。译著有《战败前夕》、《通向武陵桃园》、《南京大屠杀资料集——日军官兵日记》等。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言
序言世界关注的日本
留学生的震惊
本书的主题与目的
关于《南京事件争论史》书名的由来
第一章 “争论”前史
1.政府及军队上层早已获悉南京事件
2.南京事件为何未被记忆?
第二章 东京审判——“争论”的原点
1.为何南京事件被审判?
2.南京事件是如何审理的?——引自《松井石根狱中日志》
3.判决认定了什么?
4.辩护方的主张成了否定论的原点
5.“南京事件”为何未成为“国民的记忆”?
第三章 20世纪70年代——“争论”的起因
第四章 20世纪80年代——“争论”正式展开
1.经济高速发展与国民战争理念的变化
2.南京大屠杀“幻影论”登场
3.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的正式成立与研究进展
4.<证词中的南京战史>与<南京战史资料集>
5.加害证词与加害记录的公布
6.“屠杀少数人论”登场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争论”结束
1.迎接战后50周年的“清算过去”动向
2.南京事件资料集发行
3.发行历史书籍
4.在学术上结束“争论”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争论”蜕变
1.由“反省侵略战争并谢罪”蜕变为“追悼并感谢阵亡将士”
2.1997年出现逆流
3.南京大屠杀否定论书籍惯用的伎俩
结束语希望展开真正的学术争论
后记
附录
南京事件70年后的日本与世界
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与日本”的认识
面向东亚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认识
南京大屠杀与教科书问题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性暴力的构造
日中战争十五年与中国女性
论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残暴行为
日本学者论南京保卫战
南京事件相关书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斷斷續續看了一個多月,終於把有點沉悶的此書看完,果然較為純粹的學術書籍還是很難在閒暇時候閱讀。但是的確看完之後,視角又再次拓寬了一點。一件事情發生之後,多聽聽各方的觀感意見,的確是有助於拓寬自己的分析角度的。

评分

日本历来在南京大屠杀上争论不休,态度多次变化,这本书按时间线梳理日本各界的表态及演变。后面直接列出一串书单,倒是很省心。

评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南京事件

评分

评分

斷斷續續看了一個多月,終於把有點沉悶的此書看完,果然較為純粹的學術書籍還是很難在閒暇時候閱讀。但是的確看完之後,視角又再次拓寬了一點。一件事情發生之後,多聽聽各方的觀感意見,的確是有助於拓寬自己的分析角度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