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原十九司,1944年生于群马县,东京教育大学大学院硕士课程中途退学。现为都留文科大学教授。专业为中国近现代史、东亚近现代史。关于南京事件的论著有《东亚中的日军》(大月书店)、《中日全面战争与海军》(青木书店)、《南京事件》(岩波新书)、《南京难民区的百天》(岩波现代文库)、《南京事件与日本人》(柏书房)、《体验者讲述的南京事件》(高文研)等。此外,作者也是歌、人,著有《笠原十九司歌集·同时代》(本阿弥书店)。
罗萃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语教师。译著有《战败前夕》、《通向武陵桃园》、《南京大屠杀资料集——日军官兵日记》等。
《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内容简介: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他们残害杀戮了无以计数的战败投降的中国士兵、俘虏以及普通市民。尽管历史资料已充分表明:“南京事件”是证据确凿的史实,然而在日本,竟然存在“南京事件”否定派,他们固执地为否定“南京事件”而“争论”至今。《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将严谨地追溯、考证“争论”事件的整个过程,指出“否定派”所持论据中的破绽、识破其花招,拷问滋生如此“争论”的日本人之历史观。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书有点过贵了。。。书中只有一些章节比较有可读性,最有价值的莫过于揭示远东军事法庭不以澄清具体伤亡数目为目的,这应该是中日解决这一症结的突破点吧,无论死了几千还是上百万,屠杀就是屠杀
评分以前一直喜歡讀笠原先生寫的書,不過,對這本書比較失望。首先作者沒能以客觀的立場來梳理這段歷史,只要提到虛構派和中間派的著作,就基本少不了批判,而且有些批判的情緒化太嚴重,已經上升到諷刺和挖苦的程度。因此,嚴格來說,這本書應該叫大虐殺派眼中的南京事件爭論史。此外笠原的一些批判也並非完全沒有問題,比如本書P.106對秦郁彥的指責。笠原指責秦對小野賢二提供的新史料“絲毫沒有考慮” ,仍然依據兩角業作手記推定木府山事件中中國戰俘的死者為8000人。不過,秦實際上引用了小野提供的新史料大勢隆陣中日記(《南京事件 增補版》P.145-6),所以並非是“絲毫沒有考慮”。而且,根據兩角業作的手記,8000俘虜實際上大部分都成功逃跑,被日軍殺死的幾乎沒幾個,因此秦不可能依據這樣的史料來推斷8000人這個數字。
评分太过资料化以致后半段有点无趣
评分日本历来在南京大屠杀上争论不休,态度多次变化,这本书按时间线梳理日本各界的表态及演变。后面直接列出一串书单,倒是很省心。
评分太过资料化以致后半段有点无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