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麦克尤恩(1948—),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萨塞克斯大学,于东安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一九七四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大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记录,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奇迹”的同义词。
《水泥花园》其实是个很单纯的故事,由“我”——一个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十五岁少年杰克絮絮叨叨地讲述出来。
杰克和父母及姐姐弟弟妹妹共同生活在一幢荒岛般孤立、封闭的房子里,房子里有个不小的地窖,而房子的周围是一片荒野。父亲因心脏病突然离世,父亲死后不久,母亲也因某种不名病症慢慢枯萎,拖了几个月后在睡梦中死去。母亲临死前请杰克和姐姐朱莉共同掌管家,否则外人就会进来接管他们,家也会被人搬空。几个孩子为了不致被拆散,决定将母亲的遗体用水泥砌在地窖的一个大铁柜子里。
从此,作为家的这幢房子真正成为一个孤岛,父母的相继去世使四个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儿。在广阔的天地里,他们如同囚徒,困在水泥花园中,他们是无知的可怜孩子,却要联合起来捍卫“家”的完整性,抵御外来者的入侵。四个可怜的孩子的命运由此揭开序幕……
阅读这本书的时间花得不长,薄薄的书页似乎随意就能翻完。然而一路读下去,竟是阴腐之气贯穿全身。可令我感到诡异的是,在作者看似平淡不经波澜的描述之下,一切单独抽离开,看着本应是如此惊悚,病态,古怪和离经叛道的,如,死亡,自渎,葬母,以及姐弟乱伦却都是那样...
评分我一直愛伊恩,這不容置疑 就像我愛梵高的畫一樣,壓抑,敏感,神經質..... 關於伊恩的陰暗,我想我不必再作過多的介紹,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沒必要懂,一如愛情,也一如人心,有些東西不必作過多的解釋,我只是要告訴你,我愛伊恩,一如我愛你,信不信由你。 伊恩的說太...
评分可能是紧接着上一本First Love, Last Rites 读的,很多地方都似曾相识。想要做回婴儿的小Tom让人想起那篇Converstation with a cupboard man,只不过这回人家是自愿的,有一段连Jack躺在童车附近,也开始向往那种闭塞,被限制的小小空间了,这可以给那位“橱柜怪人”的心理做个...
评分在看了那么多对于杰克的解析之后,我反倒对朱莉更感兴趣。在麦克尤恩惯常使用的青春期男孩视角下,女孩往往投射着他们的某种渴望。对于杰克来说,朱莉气质里带着的诱惑性和侵略性能满足他成长里某种隐秘的幻想。在一开头朱莉就被描述成那种校园里的popular girl. 她穿着亮绿色...
评分感觉还是短篇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更好一些。
评分四个孤儿被困水泥花园,为了捍卫家的完整性,大姐变成母亲,小弟成为婴孩,“我”也最终完成了父亲的角色转变。高潮和结尾令人背脊一凉,其精彩程度挽救了前面的平庸。“恐怖伊恩”还是很合口味的。
评分最近在读斯蒂芬金的论写作,特别注意了对话描写,“他说”“她说”最多大笑或叹气,绝无任何主观形容词,棒。短平快的句子,散发奇异的味道,一帧帧画面渗着热气划过眼前,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漫长夏日废墟探险。分不清主人公是少年还是彷徨失措的中年还是一夜已老。描写太细腻,无论是流汗、空虚、绝望,还是“看着你的方式就像在回忆你”,太真实,五感皆备。
评分感觉还是短篇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更好一些。
评分无人知晓+戏梦巴黎,冰冷绝望的无人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