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死

电影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保罗·谢奇·乌塞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153
译者:李宏宇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0446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电影
  • 电影研究
  • 电影理论
  • 文化
  • 美国
  • 历史
  • 艺术
  • 文艺理论
  • 电影
  • 死亡
  • 文化
  • 影像
  • 叙事
  • 哲学
  • 反思
  • 艺术
  • 时代
  • 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一部另类的电影史与电影哲学论著。它以储存电影的介质(胶片、光盘、数字技术)等为线索,大声疾呼:“电影,正在死亡!”但与这个略显夸张的呼喊想比,本书更深层的用意在于,让我们重新思考电影作为一种活动影像,它的本质为何,它存在的条件为何,它的文化价值与意义为何。

作者简介

保罗•谢奇•乌塞(Paolo Cherchi Usai),现任荷兰Haghefilm Foundation 总监,曾任澳大利亚国家视听资料馆馆长、美国乔治?伊斯曼影像博物馆电影部门高级馆员、罗彻斯特大学电影学副教授,杰弗瑞?塞茨尼克电影保护学校校长。曾与人共同创办波尔德诺默片影展及国际早期电影研究促进会(DOMITOR);他同时是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预备成员和国际电影资料馆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其著作有《无声电影导论》(Silent Cinema: An Introduction , 英国电影学院出版,2000)等。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活动影像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消亡的命运,而消费主义则是其加速消亡的催化剂。尽管有一次次的导评、加长和修复,但都不足以保留活动影像最原始的存在意义,而仅仅是创造了再消费的机会。 这是对活动影像、介质和时间的哲思,是对消费主义时代的反思。 虽然那52篇形而上的命...  

评分

去年十一月读完这本书到今天,我无数次在讨论、闲聊中提起相关片段。 如同书中所言,营销专家们永远是热衷于电影的,即便他们理解不了电影的价值,他们至少很清楚,“电影是用来卖大钱”的,于是有了商业片。 现在的问题是,几乎只有商业片了。 有数以千计的电影并未得到应有的...  

评分

活动影像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消亡的命运,而消费主义则是其加速消亡的催化剂。尽管有一次次的导评、加长和修复,但都不足以保留活动影像最原始的存在意义,而仅仅是创造了再消费的机会。 这是对活动影像、介质和时间的哲思,是对消费主义时代的反思。 虽然那52篇形而上的命...  

评分

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否会致使胶片电影的死亡?这一问题到现在或许依旧没有答案。 的确,而今大众眼中的电影大多是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呈现,但是在电影界依旧不乏对胶片电影钟情而执着之人,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就是一个例子。在胶片电影淡出大众视线多年甚至于人们几乎已经...  

评分

活动影像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消亡的命运,而消费主义则是其加速消亡的催化剂。尽管有一次次的导评、加长和修复,但都不足以保留活动影像最原始的存在意义,而仅仅是创造了再消费的机会。 这是对活动影像、介质和时间的哲思,是对消费主义时代的反思。 虽然那52篇形而上的命...  

用户评价

评分

元电影,image/film。观点看起来极端到原教旨主义的层面实则不然,是从极端的严格限定出发推出他要谈的问题(看起来是现有这个问题,然后倒推出极端理论的)。另外中文版经常一个英文词对应三四个中文词,这翻译也真有点绕……

评分

历史上被焚烧的书或稿不知有几多,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它们被某种意志决定不能流传于后世,从文化的想象角度讲,能够遍历人类所有的经验而无碍,自然是乌托邦似的,电影像雕刻或画等其他的艺术品一样,作为观念与物质的综合体,它最终没办法脱离为其所保存的载体而存活,元理论的快感在于本体论的诱惑。

评分

终极悲观,假如真的只是一两百年的寿命,宏观看来,而今的迷影话题,自娱自乐而已

评分

换个角度阅读电影

评分

蛮坑爹的一本小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