呛时政、拗历史、拼创意
用故事本能 重塑世界
“即使是像番茄酱那样不起眼的微物,也都有其漫长的故事,
不只是起源,还有跟人互动的细密道理。”
“故事起源于与哲学相反的假设——
如果有一匹马,刚好不会跑呢?
如果有一条鱼,刚好不想活在水里呢? 如果有一个人,刚好偏偏不会死呢?”
这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
故事虚假,古怪,奇特,不常见,违背道理,却能给人真实感应,可贵的生命、消失的变化。任何东西摆进故事,就吸引不同的眼光,任何人参与故事,就有了共同的感受。
杨照相信故事蕴含启示的永恒灵光,也忧心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故事没落了,因此为世人敲响警钟。他用了五十个故事代替精密的论述,庖丁解牛拆解故事的本质,分类为“对故事的冲动”、“故事的功能”、“说故事的方法”以及“重新认识故事”四个部分,每篇文章一千字左右,用故事包裹阐述,彼此灌注,轻巧迷人。
梁文道说:“杨照就像一个在民间晃荡的吟游诗人,又像一个上古时代荒原部落的预言者,他说故事的技巧及语调却足以使听众明了那句古训:单是故事,便已包含一切。”
张大春说:“杨照以生动而全面的文本观察提醒我们:不止是知识和想象力在召唤故事;故事也在丰盈着我们的知识和想象力,这个循环不息的过程既是文学教养,也是文明内容。”
杨照,台湾文学才子 ,本名李明骏,一九六三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
曾任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主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新新闻》周报总编辑、东森ETFM联播网“周末大人物”主持人等职,现为《新新闻》周报副社长。
杨照悠游于不同身份,以利落又不失幽默的笔触与谈吐,准确刺中问题核心,然而他对文学、历史、音乐与美食的爱好,又让人在他的言谈中得以感受诗意与浪漫的光彩。
学历史的杨照,总尝试着由更宏观、广泛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从时事或现象中反应“文化”与“人”的问题;从字里行间中寻找经常被忽略的细节,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线索与特质。
杨照喜欢小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每天一定写小说"。政治新闻看起来很热闹,这些热闹的事情是重复的,牵涉到一个漫长的、像学徒一样的过程,牵涉到你对整个生命、世界的看法,你需要不断地去琢磨你的记忆。
如果说麦基爷爷的《故事》是讲如何讲好故事的话,这部书可以说是已有的有趣故事所引发的种种效应。内容不胀,但相当充实,在不到10万字的一部小书里穿梭历史,引经据典,作者杨照不愧是博学的大家。 每日睡前读上几则,遂觉得此日有个良好的结尾,可以涂上睡眠面膜安心入眠了...
评分看序的时候,非常震撼到我的一个点: 我们失去了听故事的态度,没有这种态度,再精彩的故事我们也无法从中得到乐趣。 首先要对“日常生活”以外的事物,抱持高度兴趣,还得愿意相信陌生稀奇的事真的发生过,真的会发生。 ——其实这里有一个隐藏的前提逻辑。 没有一...
评分444444444444444444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
评分头一次看关于说故事的故事书,准确的说,应该是“故事效应”。 我们从别人的口中把故事听来,然后又传递出去,这样故事就成了一个连接人们关系的一个点,有的人讲的精彩绝伦、引人入胜,有的人讲的生涩枯燥,让人不愿继续再听。这本书呢,我觉得还不赖,关键是你怎...
评分【乌鸦】 有一个故事,也是关于光的起源的,则是住在北极圈的伊纽特人说的。他们说世界刚形成的 时候,有一只乌鸦在寻找啄食掉落在地上的豆子,牠找啊找,找得很辛苦,心里便想:「这 世界上如果有光,可以看得到地面上的豆子,那么啄食起来就简单多了。」 伊纽特人的乌鸦...
都是段子,其实若是个专题讲座应该不错。顺便原版比诺曹其实挺好看的。
评分刻意“用故事講故事”,多了說教,少了趣味,變成了“小故事中有大智慧”這類的書。
评分都是段子,其实若是个专题讲座应该不错。顺便原版比诺曹其实挺好看的。
评分深思一朵花,只写一缕香气。
评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如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