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吉佐和子(1931-1984)
日本當代著名作傢。1931年生於和歌山市。1952年畢業於東京大學。1956年發錶小說《地歌》,自此登上文壇。1967年發錶《華岡青洲之妻》,獲女作傢文學奬。1972年齣版《恍惚的人》。1984年因心髒病發逝世。
《恍惚的人》在日本首次直麵老齡化問題,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半年銷售超過150萬冊,“恍惚的人”也成為癡呆老人的代名詞。小說字裏行間寫盡現實,展現瞭作傢洞見社會問題敏銳的先見性和動人的寫實感,是一部讓人思考“人為何而生存”的優秀作品。
當有一天我們老瞭,頭發白瞭,
手腳不再靈便,思維不再敏捷,
誰會心疼我們臉上衰老的皺紋?
下雪的午後,東京一戶普通上班族的傢中,住在偏房的婆婆溘然長逝,昭子驚覺素來不睦的公公突然成瞭“恍惚的人”,智力急速衰退,不認識傢人、甚至忘記自己的姓名,整天昏睡,時而衝齣傢門,傢人深受睏擾……
“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 腰封上这行字触目惊心,提醒我们总想回避的事实。 这本诞生于1972年的日本小说,像是在说当下的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谁家还没有几个恍惚的人。先生的爷爷,九十三岁高龄,工程师,四十年代的大学生,书柜里摆满原版书,不知从何时起,如果...
評分在从家里回上海的路上,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小说,很久没有这么流畅的阅读了,这本书给我很大一个惊喜。我很喜欢日本的电影,尤其是关于亲情或家庭类的,平和淡然却极其细腻。读这本书的时候,就给了我如电影一般的画面感,很多电影里的情节不断从脑海闪过,《步履不停》、《东京...
評分2011-07-15 12:00 日本小说家有吉佐和子的小说《恍惚的人》,1972年出版,曾经在日本引起轰动,并影响了日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初期的政策。这本书1979年作为内参在中国大陆出版过,当时影响很小。今年南海出版社再次出版这本书,网上的推广也不是很给力,所以也没有形成相应...
評分在从家里回上海的路上,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小说,很久没有这么流畅的阅读了,这本书给我很大一个惊喜。我很喜欢日本的电影,尤其是关于亲情或家庭类的,平和淡然却极其细腻。读这本书的时候,就给了我如电影一般的画面感,很多电影里的情节不断从脑海闪过,《步履不停》、《东京...
評分人格缺陷,这是个让人不寒而立的词汇,不禁会联想到暴力与伤害。如果你想到,有一天你也会被医生用“人格缺陷”来描述你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是不是此刻就开始挣扎在心理崩溃的边缘了?甭这么敏感,请读一次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的小说《恍惚的人》,这种崩溃感会舒缓地转向顺...
作者41歲時於1972年齣版瞭此書,寫的挺真切的,對老人問題所涉及的方方麵麵幾乎沒有做任何迴避,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小說。想想自己知道的那些老人裏似乎從沒聽過有誰患阿爾茨海默病,我祖母祖父90多的高齡依然無大問題,外婆外爺都70多瞭,也沒齣現這毛病,所以讀到書中所寫的種種癥狀時感到一陣吃驚,如果人老瞭是那個樣子確實沒活的必要瞭。老齡化是全球性的問題,在人口依然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我們對生死的倫理觀念似乎應當革新一下瞭。書初版於70年代,對那個時代的日本社會也算是小小一窺,另外本書所營造的氛圍總讓我想起小津安二郎的電影。
评分不知是不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很多事情漸漸有瞭新的體會。最近讀過的好書,細節描寫很有生活的實感。喜歡女主人昭子~
评分personal issue
评分很沉重
评分40年前的故事,如果是發生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