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卡罗尔·欧茨1938年出生于纽约州的工人家庭,1960年毕业于锡拉丘兹大学,次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68至1978年在加拿大温索尔大学教英美文学,1978年以后,她搬到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文学创作。同时她和丈夫还经营一家小出版社,出版文学杂志《安大略评论》,直到她丈夫于2008年去世。
欧茨的创作力极为旺盛,以多产而闻名。自处女作短篇小说集《北门畔》(By the North Gate ,1963)问世以来,迄今她已出版一百余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诗集、剧本和文学评论等。1970年以长篇小说代表作《他们》(Them)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漆黑的水》(Black Water,1992)等三部作品曾获普利策提名,《大瀑布》(The Falls,2004)获2005年度法国费米纳文学奖。《我们是马尔瓦尼一家》(We Were the Mulvaneys,1996)于2001年入选“奥普拉读书俱乐部”的推荐书。她被认为是196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也是多届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
当代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以犀利与悲悯之笔演绎大师亦真亦幻的人生收官时刻
这是一部大胆颠覆的短篇小说集,五个惊异绝伦的故事分别幻想五位大师级作家生前最后的时光,剧情根据传记史实编造,通过模拟个别作家的独特文风写成。故事深刻、诚挚、令人心痛又感动,作者用那最犀利的文笔刻划出最深沉的人类心理,读来让人屏息。
本以为是名人传记,读到了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当然后面三个故事的事实基础确实比较坚实一点,艾伦·坡和迪金森这两篇就基本上是彻底自由发挥的同人作了。 最喜欢的是迪金森的这篇,故事设计挺有趣,迪金森的外貌和性格描写也挺好。 詹姆斯这篇里,大师的心理描写得很棒...
评分读书笔记170:狂野之夜 看上去是女作家的一次超级模仿秀,让我想起了洛克尔的六人,不同的是欧茨选了五个美国作家,用他们的笔调来描写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但是又不涉及浮士德一样的终点,没有直面死亡的那一刻。 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那两篇我感觉一般,最出彩的是爱伦坡和狄...
评分如果说海明威的文字像一把猎枪,那么美国著名女作家欧茨的文字就是一把手枪。大部分女性作家的文字像一把刀刃,犀利细腻;但欧茨的文字却迅疾有力,精准地击中要害。她的文字虽不失细致,但更重要的是兼具了海明威这种等级的大师式的力度,我们甚至时常会在阅读中忘记欧茨是一...
评分本以为是名人传记,读到了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当然后面三个故事的事实基础确实比较坚实一点,艾伦·坡和迪金森这两篇就基本上是彻底自由发挥的同人作了。 最喜欢的是迪金森的这篇,故事设计挺有趣,迪金森的外貌和性格描写也挺好。 詹姆斯这篇里,大师的心理描写得很棒...
评分关于题目 《Wild Nights!》书名翻译为《狂野之夜!》,本身在阅读上下文的情况下,翻译为“狂野之夜”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小说在开头就引用了狄金森最著名的一首诗《Wild Nights》,而江枫、普隆这两位国内比较著名翻译狄金森的译者对于这首诗都翻译为《暴风雨夜》。可是纵观...
四星好像高了点。狄金森和海明威的两篇比较喜欢,马克吐温和亨利詹姆斯的两篇是欧茨短篇惯有的模式,没什么感觉了。爱伦坡那篇真是坑爹。翻译有些生硬。
评分爱伦坡的那篇太HIGH了
评分大师的同人,YY的太夸张了,连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的那点事也给拿出来意淫……
评分怎么说呢,不舒服
评分读过第一篇《爱伦坡的遗书,或灯塔》。觉得它就是理想中的好东西,字字珠玑,可用笔抄写,可闭上眼睛完整看出作者试图描摹的世界。诗歌一样的语言。不停地击节。然后在读完之后觉得这等巧妙的东西仅仅只能读一篇,因为还没开始读她别的东西,这一篇已经在自溶,在自我摧毁。对它的敬意在逐日地、非常快地消减。会猜测到她是一个缺乏力气的作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