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孟子》學史大綱

清代《孟子》學史大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李暢然
出品人:
頁數:512
译者:
出版時間:2011-2
價格:3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12078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孟子
  • 學術史
  • 經學
  • 明清
  • 文獻
  • 思想史
  • 孟學史
  • 曆史
  • 孟子
  • 清代
  • 學史
  • 中國哲學
  • 儒學
  • 思想史
  • 學術史
  • 文化史
  • 經學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對清代有關《孟子》的著作進行較為全麵的介紹和評價,總結其思想上和學術上的積纍、創新以及"因襲"、重復,分析其與當時及其前後的種種思想觀念、學術形態的關係。

著者簡介

北大儒藏中心助理研究員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清代《孟子》學的意義 1
第二節 前人的研究模式和研究現狀 4
一、 傳統的哲學史、思想史和學術史的缺憾4
二、 有關《孟子》和四書的專書學史的研究6
第三節 本書的定位、基本思路和材料斷限 14
一、 本書的定位14
二、本書的基本思路和內容安排14
三、 存異求同的宏觀視角--"清代《孟子》學史大綱"命名之由來17
四、本書的材料斷限和資料來源19
第四節 判斷詮釋的閤法性及孰優孰劣的原則及實例舉隅 21
第二章 清代有關《孟子》學的官方背景 25
第一節 四書學在清代科舉教育中的興衰和演變 25
一、 四書學在清代科舉中的地位25
二、 八股文的性質、意義、流變和在清代的興廢26
三、從晚清新式學校的興起到清末科舉的廢止28
四、 附:鹹同間太平天國對待儒傢經典的政策29
第二節 以硃子學為內容的儒學作為清朝官方哲學的確立及其實際的地位與作用 31
一、 康熙帝理學基礎的奠定與反對門戶之爭,提倡躬行實踐的"真理學"31
二、 康熙帝從兼容並包到盛推重視經學傳統的硃子學33
三、 雍正間儒學的地位及孟子弟子的從祀36
四、 從雍正帝的《朋黨論》到乾隆帝的本朝"無名臣亦無奸臣"論--乾隆間程硃理學"師道"地位的喪失36
第三節 清朝政府的文化齣版事業及《孟子》主要的官方版本 40
一、 清代《孟子》、四書主要的官方版本40
二、 清朝政府重要的修書活動45
第四節 清朝政府對思想文化的控製 58
一、 順治康熙間的文字獄--坊刻製藝序案和硃方旦私刻秘書案58
二、 雍正前期的文字獄--查嗣庭科場試題案和謝濟世注《大學》案59
三、 雍正中期由曾靜投書謀反案引發的呂留良案--雍正帝的"夫子好辯"60
四、 乾隆年間的文字獄和禁書毀書改書的活動--盛世的嚴猛66
五、 清代文字獄對乾嘉考據學興起的影響評估68
六、 嘉道以降對思想文化控製的鬆弛和光緒年間對《四書改錯》的禁令68
第三章 清代《孟子》學著作總說 71
第一節 清代《孟子》學著作的種數和內容分布 71
第二節 清代《孟子》學著作的年代分布和分期 73
一、 清代偏義理的《孟子》學著作的年代分布73
二、 清代普通的偏考據的《孟子》學著作的年代分布74
三、清代四類特種的偏考據的《孟子》學著作的年代分布 (輯佚類、《孟子外書》類、孟子年譜類、孟子弟子類)75
四、 清代四書典故類著作的年代分布暨明清經書典故類著作的曆史地位76
五、 清代初學類《孟子》學著作的年代分布87
六、 清代《孟子》學著作的分期87
第三節 清代《孟子》學著作的體式 及其與學術創新、與內容性質的辯證關係 89
一、 預備理論:解經著作的"傳注體"與"子學體"89
二、 清代偏義理的《孟子》學著作的各種體式96
三、 清代偏考據的《孟子》學著作的各種體式115
四、 理論小結:"義理""考據"的重新界說 --兼論考據之學的共嚮性取嚮119
五、 清代偏文學的《孟子》學著作的體式和著作125
第四章 清代《孟子》學著作分期詳述 129
第一節 順治至康熙前期(1644-1691)的《孟子》學著作 130
一、順治到康熙前期(1644-1691)的《孟子》學著作綜述130
二、清初王學代錶人物的《孟子》學著作133
三、清庭的《日講四書解義》139
四、清初硃子學代錶人物的四書學著作140
第二節 康熙後期至乾隆前期(1692-1765)的《孟子》學著作 148
一、康熙後期(1692-1722)的《孟子》學著作綜述148
二、雍正年間(1723-1735)的《孟子》學著作綜述150
三、乾隆前期(1736-1765)的《孟子》學著作綜述152
四、顔元、王復禮、王源的四書學著作154
五、李光地的四書學著作156
六、閻若璩、毛奇齡的四書學著作及其影響157
第三節 乾隆後期(1766-1795)的《孟子》學著作 --清代《孟子》學著作發展的轉摺點 168
一、乾隆後期(1766-1795)的《孟子》學著作綜述168
二、趙岐《孟子章句》、孫奭《孟子音義》善本的刊行和《孟子外書》的重刊169
三、戴震對清代《孟子》學的貢獻、主要的義理學著作 以及《孟子字義疏證》的具體內容171
第四節 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的《孟子》學著作 181
一、嘉慶年間(1796-1820)的《孟子》學著作綜述181
二、道光年間(1821-1850)的《孟子》學著作綜述184
三、焦循的《孟子正義》、清代六部《孟子》新疏及其他相關著作188
第五節 鹹豐至光緒前期(1851-1895)的《孟子》學著作 203
一、鹹豐年間(1851-1861)的《孟子》學著作綜述203
二、同治年間(1862-18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處理的問題太駁雜,因為限定在“孟子”主題下,顯得格外淩亂

评分

作者處理的問題太駁雜,因為限定在“孟子”主題下,顯得格外淩亂

评分

作者是董洪利的學生,其知識儲備與乃師如齣一轍:一方麵對訓詁錙銖必較,另一方麵又能從闡釋學上對清儒方法作反思。讀完整本書,能感到作者在文獻打撈上下過苦功,對硃熹《集注》、焦循《正義》、戴震《疏證》等人的重要著作也有自己的心得。全書比較精彩的內容齣現在五章四節——對清人解經方法的反思以及舉戴震《疏證》為例。

评分

作者處理的問題太駁雜,因為限定在“孟子”主題下,顯得格外淩亂

评分

可以當資料看看,觀點瞭無新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