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京路电影文化消费史(1896-1937)》史学论著,应该说是我国更年轻的一代电影史学研究者在清醒地反思30年电影理论思潮后,摆脱文化投机心理,摒弃附庸于西方学坛的学术路向,在史学课题的设置、史学方法的融汇、独立的史学意识的探索上,多方位体现文化原创性的一种努力。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出彩的缀联不起来的材料与观点
评分比较重视史学性的考察,没有特别学术化的语言,比较好读。对文化消费和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点视角。
评分很早就听说了陈刚的博士论文,今日在高铁上才有空读完。创新之处是采用空间视角,即文化生态研究的做法融入史学研究之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第四章的文化消费空间的区域化互动,从地图,影院数量,其他娱乐空间的比较等方面,得出静安寺路与南京路电影文化消费区在文化消费主体与文化消费方式有区别的结论。
评分每部分之间都好割裂……逻辑性欠佳,也缺少大的贯穿性角度。
评分一看就是陈山老师的学生,致力于发掘史料。内容非常翔实,里面整理了1896年—1937年上海南京路的住宅、居住层次、舞厅、茶楼戏院、电影院的分布。在史料的基础上用区域社会史以及文化消费等知识进行论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