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文系的人

读中文系的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林文月
出品人:
页数:208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2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3947803
丛书系列:林文月散文系列
图书标签:
  • 林文月
  • 散文
  • 台湾
  • 随笔
  • 散文随笔
  • 中国文学
  • 文学
  • 台湾文学
  • 文学
  • 中文系
  • 大学生活
  • 成长
  • 阅读
  • 写作
  • 青春
  • 校园
  • 人文
  • 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读中文系的人:真是想你知道,文学是永恒感人的》共收二十二篇长短不等的文章,作者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部是分文随笔类;第二部是赏析评论类;第三部是近年来翻译《源氏物语》的相关文章。作者之所以把这三种类型不同的文章收在一起,乃是因为尽管内容性质有别,却都是读中文系的人始终努力用功的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又与在台大读中文系的那一段日子有深厚而又温暖的关联,因此书名也已《读中文系的人》命之。

作者简介

林文月(1933年-),台湾彰化县人,曾执教于台湾大学,担任美国华盛顿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史丹福大学客座教授、捷克查尔斯大学客座教授,身兼研究者、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三种身份。她的散文《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午后书房》《交谈》《拟古》《饮膳札记》等作品在台湾影响很大,多次获奖,部分篇章还被编入台湾语文教材;翻译的《源氏物语》目前为华语世界最优秀版本。曾获时报文学奖、台北文学奖、中兴文艺奖等文学奖项。

目录信息

第一部
偷得浮生二日闲 /3
生日礼物 /14
——为蔚儿十六岁生日而写
过年•萝卜糕•童年 /20
说童年 /24
读中文系的人 /34
马兵营之行 /41
重游神保町 /50
一本书 /56
终 点 /62
——为《源氏物语》完译而写
第二部
《诗经》“国风”中所表现的我国古代妇女 /69
曹丕曹植兄弟的文学观 /77
陶渊明、孟浩然与王维 /84
读晏殊的几首春秋之词 /91
“悠然见南山”与“池塘生春草” /100
——兼谈古典文学欣赏的一种态度
读《台湾诗荟》的广告启示 /121
平冈武夫与《白居易》 /135
简评海涛著《中国文学讲论》 /143
James Robert Hightower∶Topics in Chinese Literature
第三部
漂洋过海到东瀛的中国爱情典范 /153
我怎么开始翻译《源氏物语》 /162
《源氏物语》简介 /170
物语的世界 /177
《源氏物语》中的和歌 /181
日本平安贵族的一生行事 /192
后记:一个读中文系的人 /198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读书很慢,况且近日开始工作,更是夺取了我平日中午的时间。每日也只有在公交车上那短短的二十分钟可以静心读书。 全本书一共耗时两周,几乎天天都放在包里。虽时间相隔已不短,但还是能记得清第一篇的故事。 开篇即是林文月与家人的闲适假日,台湾郊区的一晚生活,让久在城...  

评分

是为书名所吸引读了这本书。 书中的一篇就名《读中文系的人》。 其中提出的一个疑问:“何以今日文坛上找不到几位中文出身的人?中文系的人都在做什么工作呢?” 作者是这么回答的:“我想中文系的人最重要的任务是在传递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各个角度和立场,小心翼翼地承担我...  

评分

说来惭愧,知道林文月是因为安妮宝贝。虽然评论界说她堪与周作人,林语堂、张爱玲相提并论。 那时候安妮宝贝又刚出了本新书,全民骂声一片,更有诸多学识渊博者列举了种种模仿抄袭罪状。其中提到了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高行健的《灵山》还有林文月译的《枕草子》。...  

评分

我读书很慢,况且近日开始工作,更是夺取了我平日中午的时间。每日也只有在公交车上那短短的二十分钟可以静心读书。 全本书一共耗时两周,几乎天天都放在包里。虽时间相隔已不短,但还是能记得清第一篇的故事。 开篇即是林文月与家人的闲适假日,台湾郊区的一晚生活,让久在城...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想读她翻译的《源氏物语》

评分

第一部,散文随笔;第二部,文学赏析、评论;第三部,翻译《源氏物语》的相关文章。

评分

写源氏物语几篇甚好,“我伸一伸腰,又做了一次深呼吸,自觉从来没有这样满足过,却也从来没有这样寂寞过”如此文字大概是林文月典型,平实沉着,但又有情其中。第二部分看得出是少年文笔,平平。就等林译《源氏物语》了。

评分

第一部,散文随笔;第二部,文学赏析、评论;第三部,翻译《源氏物语》的相关文章。

评分

想象这样的散文是繁文缛业之后心智弛而精神张时所写的,所以写作者不专门地对读者诉说,她只为一种珍藏和寄存去书写,在此,写作变成一件与精神同在的授命,这样的文学是面向了更庄肃的象体的,书写也保留了对最高格的承载的印记;昨晚还认同那位批评家所提的「民胞物与」的说法,现在却不这般认同,因为在「民胞物与」和林文月的散文之间确凿地存在一个无法辨析的沟壑,而如何在这道沟壑上架一座桥是批评家必须承担的;头脑里会想起班里几位女生,想着若谁成为林文月女士一般的知识分子如何如何;有一天,我也会有那么温馨那么饱满的书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