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自传性散文遗稿首度公开
直观生动地了解张爱玲的生活及其人生中某个关键日子
◎了解张爱玲在农村过年以及农民生活等等细节
◎了解张爱玲人生中某个重要的日子
◎了解张爱玲传奇一生的第一手资料
★《异乡记》里有些散句,不需要context,也可以兀自燃烧。——刘绍铭
《异乡记》为张爱玲当年从上海到温州寻访胡兰成时写下的所见所闻。
书中记载了张爱玲在农村过年、看见杀猪、农民生活等细节,精练的文字佐于真挚的情感流露,使得通篇读来生动有趣,农村百景跃然纸上。
此外,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张爱玲人生某个重要关键日子,书中文字更成为她日后创作《倾城之恋》、《秧歌》、《怨女》,甚至是《小团圆》等作品的灵感来源。
张爱玲文学遗产继承人宋以朗表示:发表这篇轶稿的原因是,“《异乡记》的发表,不但提供了有关张爱玲本人的第一手资料,更有助我们了解她的写作意图及过程……”。
张爱玲本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生于上海,中国现代作家。漂泊于上海、香港、天津、美国,成就传奇一生。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1932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中的校刊上发表了她的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1933年,在该校刊发表她的第一篇散文《迟暮》。1934年,张爱玲完成《摩登红楼梦》,父亲张志沂为之撰回目。1943年和1944年的两年中,连续发表多篇轰动性的中短篇小说,包括《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心经》、《金锁记》等,在沦陷时期的上海一举成名。1944年8月,胡兰成与张爱玲在上海秘密结婚。这之后,她又经历了与胡兰成的分手,以及其父去世等事情。于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并结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赖雅……1967年10月8日,赖雅去世,张爱玲开始将清朝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翻译成英文。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发现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其遗物则由友人宋淇、邝文美夫妇处理,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要不是因为读了《秧歌》和《赤地之恋》,我也不会找张爱玲的这本《异乡记》来读。 因为这本书只是她的一个笔记,一部残稿,总共三万多字。除了张爱玲迷和文学史研究者外,我认为其他人也不但有必要读这本书。 虽然我也觉得她写得不错,特别是《秧歌》,是进得了当代文学史...
评分在书店站着读完了这本小书,说实话,要大力推荐,太赞了写的,感觉一以贯之的敏锐纤细,依旧漂亮的文字,却摆脱了早期的浓丽,也不是后期的繁琐,流畅至极。精神世界里惘惘的荒凉感仍然存在,只是背景从旧上海的千幢万栋换到了农村乡镇,田野平畴。但是不得不说气象完全变了,...
评分(因时间匆促尚有许多未讲明白之处待他日修改。) 这实在不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或者说,我根本就不喜欢这书。这样薄的一本小书,大概三四万字,却花去了我好几天来读完。 有人说这本《异乡记》是回忆性散文,;有人说是自传性小说,跟《小团圆》一样。散文也好,小说也罢...
评分“你所熟悉的题材,是最好的题材。”近年来陆续披露的张氏小说,已不再有加工亲友传闻的兴致,最大的题材变成她自己的一生失利。个人的失利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不用说杜拉斯、萨冈之流,就连李后主有时也令人不耐烦上来。因此,随着张爱玲后半生作业的陆续曝光,多少粉丝捶胸...
评分快读了一遍,因为好看;又慢读了一遍,因为太好看。103页的薄书,包括宋以朗先生《关于〈异乡记〉》的8页。每一页留白处加起来比有字的地方还多,真不知道除了张爱玲,谁还能有这样的魅力,谁又能享有这样的待遇。 “闵太太见了笑着:‘阿玉哥,他们这种(原稿至此中断)”翻页...
丽水走了一整天,那条在中国之外流着的清溪如今凡是坐慢火车路过必能看到,丽水风景再奇丽,但她“真是看够了,看伤了。”之后投宿地大约是青田吧?欣喜以为终于要看到永嘉部分,戛然而止......
评分请看张爱玲如何来写屎尿屁的~
评分每个女人的一生,大概总有一次如此义无反顾寻爱的旅途。有过激情便好。为什么观众一定要死死抓住结果不放。爱情的结果只有一种,犹如生命的结果也不过就是死亡。
评分久违的感觉。张爱玲说怕没人读得懂这没头没尾的故事。她能花二十多年写《色·戒》,总有个李安来懂它。Lanny是Lancheng,菊生是蕊生,怎么会不懂
评分老上海人视角下的沿途风物,各种光怪陆离尴尬诡异,像外媒看待传统中国,好不接地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