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探討瞭17至18世紀自中國長江中部流域(湖廣)嚮長江上遊地區(四川)的人口流動,以及隨之而來的四川地區社會秩序的形成和整閤過程,包括在這個過程中內部所孕育的分裂 稱之為地域動蕩的“造反”。四川自古以來就得到瞭開發,但在明末,據說因張獻忠之亂而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土地重歸於荒蕪狀態。據推算,清初四川人口的總數不到50萬人。如果考慮到清末四川的人口超過瞭4000萬這個事實,那麼清代的四川具備瞭所謂原住民人數銳減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移民在空白狀態中創造齣來的傳統中國的“地域”,如何收攏歸一並形成秩序?在其過程之中又産生瞭怎樣的碰撞?可以說,這裏成瞭一個驗證上述問題的大實驗場。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今天為瞭趕圖書館的DDL一天時間讀完瞭1-6章,思路清晰,把明末張自忠屠川、康熙至乾隆的湖廣填四川,直到嘉慶白蓮教起義串聯起來。移民地主的成長與信仰白蓮教的流民團體是這一過程的一體兩麵,再到此後四川基層社會的公局化,邏輯鏈條較嚴密。佩服作者對縣誌這種常見材料的細緻解讀能力,加上雲陽塗氏的幾種族譜就完成瞭這邏輯嚴密的著作,考慮博論完成在1991年,十分難得。
评分書中記錄的奏摺很有意思,民大於田則移之,田大於民則墾之。關中地區的嚴重水土流失,與前清時期大批的人口流動,過度開墾不無關係。 果然漢族的種族天賦是 #種田基建生孩子
评分山田賢是研究中國移民史比較有名的日本學者,主要以地域社會輪研究移民社會的整閤與動蕩,但是這本書翻譯得不是特彆好,開始讀起來很生澀……
评分雜亂且不靠譜
评分今天為瞭趕圖書館的DDL一天時間讀完瞭1-6章,思路清晰,把明末張自忠屠川、康熙至乾隆的湖廣填四川,直到嘉慶白蓮教起義串聯起來。移民地主的成長與信仰白蓮教的流民團體是這一過程的一體兩麵,再到此後四川基層社會的公局化,邏輯鏈條較嚴密。佩服作者對縣誌這種常見材料的細緻解讀能力,加上雲陽塗氏的幾種族譜就完成瞭這邏輯嚴密的著作,考慮博論完成在1991年,十分難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