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生的父亲,一辈子投身于党的情报事业,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终身守护宗教般纯洁的革命信仰;一生未嫁的姑姑,早年孤苦伶仃,失去了对菩萨的依赖,将要告别尘世时,她的恐惧是:灵魂将要到哪里去安顿自己?
作者陈丹燕第一次踏上故乡广西平乐的土地,追随父亲和姑姑,开始寻根之旅缮。
陈丹燕,作家,写作的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和非虚构文学作品,关注青少年生活和上海城市变迁,并致力于旅行文学的创作。长篇小说《鱼和它的自行车》曾获得中国女性文学奖,非虚构作品《独生子女宣言》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奖。作品已在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奥地利、瑞士、越南和印度以及俄罗斯等国家出版发行。
这是一本追寻自己父母生命足迹的书,感人至深。 像大多数城市人一样,漂泊、辛苦、忙碌、世俗,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如此。作者动员自己的父亲留下6万多字口述史,以此为根据,进行了一次地理与心灵的寻根,作者试图解答这样的困惑:为什么物质条件非常差的父辈,却找到了生命的意...
评分莲生与阿玉,如此有地域色彩的名字,似乎为“亚热带阳光热烈而朦胧地照耀着”,娇宠而温润。而作为真实的个体,他们的人生路途迥然相异,但却始于同一个起点——都出生于广西桂林平乐的一栋砖木旧楼房里。阿玉和莲生是姐弟,相差五岁的姐弟:一个为家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评分莲生与阿玉,如此有地域色彩的名字,似乎为“亚热带阳光热烈而朦胧地照耀着”,娇宠而温润。而作为真实的个体,他们的人生路途迥然相异,但却始于同一个起点——都出生于广西桂林平乐的一栋砖木旧楼房里。阿玉和莲生是姐弟,相差五岁的姐弟:一个为家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评分先说个题外话,这本书很多照片的注释都是手写体(陈丹燕亲笔?),是为了追求原汁原味么。总之看得很不舒服,草一些的字我都看不明白。 先写莲生这部分 我初中的时候,被老师说是愤青,回家被父亲狠狠骂了好几年。 作为潮汕人,父辈对我的训导是,这个社会有不公是正常的...
评分在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纯属意外,是想着找陈丹燕其他的书,但书名旁,关于信仰的事,吸引了我就把他带回家了。 大概是从初中的时候就一直在乎想着信仰这件事,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除了亲人的爱,初次体会到不同的爱,才发现人活着没有信仰好像是不太好的吧。有段时间我觉得死是...
很厚重的一本小书,有很厚重的友情亲情和信仰的细节。看完我翻了一下出版社,居然找了桂林的出版社。哈哈。书的编辑和装订手感阅读感,是今年最好的。
评分后半截还好。读这本书时有种介于“小题大做”和“大题小作”之间的微妙感觉,总之就是左右都不满意啦。
评分谁家没点事?
评分这其实是个很私人的东西,对于和自己皮肉相连的一辈人的豁然离去,写到最后也难言哽咽。其实于我而言,最撕扯的还是阿玉卧床之后,不得不直面死亡的境况,当年明眸皓齿,胳膊滚圆的人们,却要赤裸裸直视虚无,在这种无所不在的逼视下,信仰有时候也只能够留给在世人作为慰藉。
评分这种装帧读起来很辛苦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