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玻璃球游戏》简单概括而言,就是一个象牙塔的寓言,和一个人如何成为真正的人的故事。因为包含的东西太多,眼下还无法作出全面的总结,姑且选择一个偏题的切入点,也许可以作为对这部作品的一个侧面了解。 黑塞似乎是个挺爱开玩笑的人,在这个乌托邦的虚构故事中,直接放入了...
评分 评分我是11月初看的,前4写于刚看完的时候,因为懒惰没一下写完,再想捡起来的时候,那种状态已经没有了,我依然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是活话已经变成了死话,所以之后每条就提一句要点而已 1.圣化之路 “圣化”在书里明确出现是在音乐大师死之前和克乃西特会面时克乃西特形容他...
评分——读《玻璃球游戏》,一个摘要式的笔记 每次读黑塞,内心都会产生一种渴望,像是被某种精神所感召,严肃、平静。 《玻璃球游戏》:并非倾心于黑塞笔下的大师们谦和温驯、宽厚正直的人格魅力,而是对那个虚幻式的“卡斯塔里”中所充溢的天性、顺从...
评分对话《玻璃球游戏》 人物: 施奈德(简称施) 某校学生 科里斯(简称科) 施奈德的同学与挚友 地点:某公园 正文: 施:你好,我的朋友,你很准时,要知道上次你可还迟到了十五分钟,那次正好还是个糟糕的雨天,我敢说那天比该死的伦敦的所有的坏天气加在一起还要让人郁...
個人更喜歡Hesse的短篇。
评分用五个多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啃完这本900页的长篇巨著,除了佩服黑塞对中印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乌托邦式理想的沉重反思,也意识到德语作为一门文学语言在表达复杂思想时的冗长与晦涩,实在是对非母语人士阅读耐心的巨大挑战。相比之下,法语世界似乎更善于用简明扼要的文笔展现深邃的思想,同样作为诺奖得主,加缪笔下的L‘etranger, 即使在法语初学者面前,也处处展现出亲切朴实的一面。联想到之前读过的Herta Mueller 与Patrick Modiano, 这样的对比就更为明显了。
评分個人更喜歡Hesse的短篇。
评分個人更喜歡Hesse的短篇。
评分用五个多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啃完这本900页的长篇巨著,除了佩服黑塞对中印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乌托邦式理想的沉重反思,也意识到德语作为一门文学语言在表达复杂思想时的冗长与晦涩,实在是对非母语人士阅读耐心的巨大挑战。相比之下,法语世界似乎更善于用简明扼要的文笔展现深邃的思想,同样作为诺奖得主,加缪笔下的L‘etranger, 即使在法语初学者面前,也处处展现出亲切朴实的一面。联想到之前读过的Herta Mueller 与Patrick Modiano, 这样的对比就更为明显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