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以《逐爱的女人》一举成名。在作品中,耶利内克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以尖锐透明得几乎冷酷的文字讲述了两个女工的故事:布丽吉特和宝拉如何追逐着各自的婚姻目标。
女人,追逐爱情,就像行者追逐远方的目标一样无可厚非。可是,《逐爱的女人》中的爱情似乎变了味道,背离了爱情的本身的意义,沾染了爱情以外的许多的东西。耶利内克用她看似玩世不恭、冷淡的语调叙述的是高度符号化的日常故事,以尖刻的笔触将生活温情的假面毫不留情地戳穿!
埃尔弗里得•耶利内克是当代奥地利最著名也是最具争议的女作家。1946年10月20日生于米尔茨施拉格,长于维也纳。耶利内克在教会幼儿园和学校度过了 “非常压抑”的童年。她自幼就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接受音乐训练。1964年耶利内克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戏剧和艺术史,后因精神状况恶化而中断学业。1968年她躲身于父母家和外界完全隔绝,次年她的父亲死于精神病院。1969年以后,耶利内克投身于当时的学生运动,并参与文学杂志《手稿》的活动。1971年她出色地通过了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毕业考试,
逐爱的女人》写在1975年,相对她其他的作品还有一定的故事性。她总是把一个极其简洁的故事打碎了,扔到各种对细致细节的刻画中。用极端理性的方式把叙事割得七零八碎,彻底玩弄了一把期待看到一本老老实实小说的无辜读者。 并非吹捧,《逐爱的女人》的开头精彩得让人难以置...
评分“这些女人通常以嫁人或者其他的某种方式毁灭”,“对女人来说,生命的终结,生孩子的开始”,“这些年轻男人会挑一个能干、节俭的女人娶回家。青春终结。衰老开始。”读到诸如此类凛冽的句子,心里不由一阵颤栗,继续读下去却又情不自禁地想为她快意恩仇式的磊落言辞击节叫好...
评分文/尘桥 心情复杂地读完了这本书。之所以五味陈杂原因有三:首先,书本身是比较精确地捕捉到了每个人性格中的一面;其次,我身边曾经有类似的环境和人物;这样的命运曾或许也是我的命运选项之一。 书有书的不同,故事也各自有各自的风格,很多人认为作者的人物塑造很扁平化,...
评分不知是作者的文风,还是译者的晦涩,在这部充满哲学式思辨的小说里,我迷失在字里行间,根本无暇顾及文字。寓意是深刻而残酷的,我只能说我没有在读书中得到愉悦。好吧,我承认我不适合读需要思想的书。
评分逐爱的女人》写在1975年,相对她其他的作品还有一定的故事性。她总是把一个极其简洁的故事打碎了,扔到各种对细致细节的刻画中。用极端理性的方式把叙事割得七零八碎,彻底玩弄了一把期待看到一本老老实实小说的无辜读者。 并非吹捧,《逐爱的女人》的开头精彩得让人难以置...
冷眼旁观 她们的爱情
评分09年读过
评分她比较易读的作品了,但是背后还是那种无情的人啊
评分和期待有点远
评分翻译滥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