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文化

香港·生活·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牛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呂大樂﹑吳俊雄﹑馬傑偉 合編
出品人:
页数:330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2-31
价格:1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019396489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香港
  • 文化研究
  • 香港研究
  • 社会学
  • 文化
  • 历史
  • 社會學
  • 港澳研究
  • 香港
  • 生活
  • 文化
  • 城市
  • 风俗
  • 人文
  • 历史
  • 日常
  • 传统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直以來,社會文化分析對於社會、文化、生活三者之間的界面及互動特別敏感和好奇,因此題材也相當廣泛。由呂大樂、吳俊雄及馬傑偉合編的《香港.生活.文化》,分析了不同社會部門與生活各個方面的文化現象,除近年討論得較為熱鬧的話題如身份認同、城市社會運動、媒體與公民社會之外,還有接觸到社會生活中不同層次與維度的問題──由父母育兒對策到公共知識份子,成衣工人的處境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社會的殖民性、地緣政治與香港研究。

書共分為四部份。第一部份的四篇文章以不同的介入點來探討後九七的身份認同問題。第二部份是城市社會運動。第三部份以公民社會與公共領域為主題,探討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第四部份所觸及的課題,從不同層次、領域去探討不同形式與性質的權力關係。

本書另一特色是各篇社會文化分析的經驗與實證基礎。本書內各位作者所採用的方法並不統一,有的引用問卷調查的統計資料,有的翻開歷史檔案文件,有的以政策文件或學術文獻為本,也有作者進行深入訪談,或進行深入的個案分析,總之各自按其研究的題材與需要回答的問題,選擇適合的方法與材料,來支持其分析與論點,讓讀者多角度反思不同的社會議題。

《香港.生活.文化》將助你深入觀察分析圍繞身邊的種種社會現象,從嶄新的視點看我們生活的城市。

作者简介

呂大樂,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近著《凝聚力量:香港非政府機構發展軌跡》、Hong Kong: Becoming a Chinese Global City、Hong Kong, China: Learning to Belong to a Nation等。

吳俊雄,香港大學社會學系任教,近著《此時此身處許冠傑》、《普普香港:閱讀香港普及文化2001-2010》(張志偉、曾仲堅合編)。

馬傑偉,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著有《影視香港:身份認同的時代變奏》、《酒巴工廠:南中國城文化研究》、《地下狂野分子》、Culture, Politics and Television in Hong Kong、《香港記憶》、《電視文化理論》、《電視與文化認同》等十餘種。近與吳俊雄合編社會科學通識叢書共八冊。

目录信息

目 錄
iiv 作者簡介
xi 導言:文化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文化
呂大樂 吳俊雄 馬傑偉
I 後九七身份認同
1 香港身份:本土性、國族性與全球性的交織
張炳良
21 學做中國人:後殖民地時代香港國民教育的文化政治
謝均才
54 後京奧香港身份認同
馬傑偉 馮應謙 林萃光
68 香港記者的中國故事
徐婉詩
II 城市社會運動
89 香港城市保育運動的文化政治
歷史、空間、及集體回憶
谷淑美
104 是失憶的抗爭?還是抗爭的失憶?
簡論城市抗爭的缺失
梁啟智
.vi.
117 集體行動力與社會運動
葉蔭聰
III 公民社會與公共領域
153 香港不能忘記六四之謎
傳媒、社會組織、民族國家和集體記憶
陳韜文 李立峰
196 尋找支持公共廣播的公民社會
梁麗娟
230 「港式」公共知識份子初探
陳智傑 吳俊雄 馬傑偉
IV 權力:嵌於社會生活
251 玉不琢,不成器?
細看香港父母育兒對策
蔡穎儀
276 全球化的困惑
成衣工人給我們的啟示
蔡寶瓊
287 在倫敦與香港之間:「麥理浩時代」的殖民性
呂大樂
302 香港:地緣政治與香港研究
張少強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這本書是二零零三年舉辦的一個研討會的論文集,如序言所言,這書的內容正突顯了文化研究的跨學科(雖然大部份論者都是以社會科學學者為主,少了民間論者及文學研究的學者,但仍不失其跨學科特色)、跨研究方法的良好示範。 其中,第一篇<<港式文化研究>>,更為香港文化研究的特...

评分

這本書是二零零三年舉辦的一個研討會的論文集,如序言所言,這書的內容正突顯了文化研究的跨學科(雖然大部份論者都是以社會科學學者為主,少了民間論者及文學研究的學者,但仍不失其跨學科特色)、跨研究方法的良好示範。 其中,第一篇<<港式文化研究>>,更為香港文化研究的特...

评分

我只能用尚待努力來勉勵香港學人,本身第一章港式文化研究強調以中文書寫,認為這是一種自覺的策略,這裡當然有一種反英語權的取向,以外來語論述本土文化難免有「隔」,但生吞活剝外國理論,強殖入本土文化研究之中,同樣有「隔」,除了中文書寫,如何從容進出文化理論與本...  

评分

我只能用尚待努力來勉勵香港學人,本身第一章港式文化研究強調以中文書寫,認為這是一種自覺的策略,這裡當然有一種反英語權的取向,以外來語論述本土文化難免有「隔」,但生吞活剝外國理論,強殖入本土文化研究之中,同樣有「隔」,除了中文書寫,如何從容進出文化理論與本...  

评分

這本書是二零零三年舉辦的一個研討會的論文集,如序言所言,這書的內容正突顯了文化研究的跨學科(雖然大部份論者都是以社會科學學者為主,少了民間論者及文學研究的學者,但仍不失其跨學科特色)、跨研究方法的良好示範。 其中,第一篇<<港式文化研究>>,更為香港文化研究的特...

用户评价

评分

只有最后两篇可读,还好是打折时买的。

评分

有几篇很值得读

评分

有几篇很值得读

评分

有几篇很值得读

评分

老生常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