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

城市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国灵,香港作家、文化评论人,曾任中文大学宗教及文化系、新闻及传播学院兼职讲师、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部客席讲师等。著有小说集《失落园》、《病忘书》、《伤城记》、城市论集《城市学2》、《城市学》(牛棚书奖2006候选书)、文集《爱琉璃》、《你看我看你》;主编《银河映像,难以想像》、《王家卫的映画世界》、《i城志》等。

曾获青年文学奖冠军、中文文学创作奖季军、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组推荐奖等;2006年获亚洲文化协会颁发一年期“利希慎基金奖助金”,赴纽约游学并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2007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杰出青年艺术奖(文学艺术)”。

文章发表于大陆和港台媒体,曾担任多个文学及电影比赛评审,包括青年文学奖、全港微型小说创作大赛、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Fipresci Award)、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等。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潘国灵
出品人:
页数:223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0-01
价格:3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6855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香港 
  • 文化 
  • 城市 
  • 随笔 
  • 潘国灵 
  • 社会学 
  • 香港文学 
  • 文化研究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者以文化浪游者的视角,漫游香港,投入而又疏离地看着这座城市,把晃动的城市影像一一记录、沉淀,穿梭于理论与事实之间。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本雅明的浪游理论说起,构筑城市理论起点;第二部分“文化权力篇”以轻松的笔调分析了性与隐喻、集体记忆等微观政治问题;“流行主义篇”解构年轻人文化、消费主义、流行符号,活泼生动,引人入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略有点惊讶,副标题是“香港文化笔记”,主标题却是“城市学”,粗心的人看到这个标题,多半会以为这是一本研究城市的理论著作,但“文化笔记”四个字泄漏了天机,这是一本关于香港的“文化笔记”。 促使我从书架上抽出这本书的原因,正是在这里。...  

评分

香港文化接触得不算少,可是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过什么,只是理所当然认为繁体字应该如是保存、吃着长大的岭南美食是日后尝到的如何山珍都无法超越、风水节庆习俗博大精深,凡此种种。 文如书名,紧紧围绕“城市”这个核心角度来审视香港,从古到今的遗留,以及特殊历史赋...  

评分

尽管是第一次,但是所得到的收获并非如我想象中那么完好,作者笔迹华美,思维天马行空,句与句之间欠缺逻辑,倘若文学功底不是很好,而且洞察力也不拔尖,这本书读起来很费劲,至少在看的过程当中走神是经常地。

评分

尽管是第一次,但是所得到的收获并非如我想象中那么完好,作者笔迹华美,思维天马行空,句与句之间欠缺逻辑,倘若文学功底不是很好,而且洞察力也不拔尖,这本书读起来很费劲,至少在看的过程当中走神是经常地。

评分

这是本渐入佳境的书。 后半部分明显很意思。 原来苏丝黄是这么个来历。 多次出现“自由行”,其意已表。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阴湿,郁热,异邦人的小城”——《第二炉香》 张爱玲

评分

其实写的很好 只是和我原来的想象差太多 有谁想买?我有意二手出售

评分

港铁及朗豪坊的亲切。

评分

这部书真是糟透了,虽然他想向本雅明、桑塔格致敬,但是写出来的文章,真是让人难以接受,感觉就是那种发表在杂志上的货色。对于香港的描述,在前半部分还好,到了消费文化上,基本没有啥香港特色了,那种消费文化在各地都差不多,那么香港的精神文化,本质上就是流行文化,或者说是没有特色的文化。

评分

专栏字数限制,还没讲清楚就要收尾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