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灵,香港作家、文化评论人,曾任中文大学宗教及文化系、新闻及传播学院兼职讲师、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部客席讲师等。著有小说集《失落园》、《病忘书》、《伤城记》、城市论集《城市学2》、《城市学》(牛棚书奖2006候选书)、文集《爱琉璃》、《你看我看你》;主编《银河映像,难以想像》、《王家卫的映画世界》、《i城志》等。
曾获青年文学奖冠军、中文文学创作奖季军、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组推荐奖等;2006年获亚洲文化协会颁发一年期“利希慎基金奖助金”,赴纽约游学并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2007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杰出青年艺术奖(文学艺术)”。
文章发表于大陆和港台媒体,曾担任多个文学及电影比赛评审,包括青年文学奖、全港微型小说创作大赛、香港电影金像奖、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联盟奖”(Fipresci Award)、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等。
作者以文化浪游者的视角,漫游香港,投入而又疏离地看着这座城市,把晃动的城市影像一一记录、沉淀,穿梭于理论与事实之间。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本雅明的浪游理论说起,构筑城市理论起点;第二部分“文化权力篇”以轻松的笔调分析了性与隐喻、集体记忆等微观政治问题;“流行主义篇”解构年轻人文化、消费主义、流行符号,活泼生动,引人入胜。
香港文化接触得不算少,可是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过什么,只是理所当然认为繁体字应该如是保存、吃着长大的岭南美食是日后尝到的如何山珍都无法超越、风水节庆习俗博大精深,凡此种种。 文如书名,紧紧围绕“城市”这个核心角度来审视香港,从古到今的遗留,以及特殊历史赋...
评分这是本渐入佳境的书。 后半部分明显很意思。 原来苏丝黄是这么个来历。 多次出现“自由行”,其意已表。囧
评分尽管是第一次,但是所得到的收获并非如我想象中那么完好,作者笔迹华美,思维天马行空,句与句之间欠缺逻辑,倘若文学功底不是很好,而且洞察力也不拔尖,这本书读起来很费劲,至少在看的过程当中走神是经常地。
评分为什么要读城?因为生长之所在,长于斯,活于其中。善变的城市,需要我们经常速读、细读或者深读。 《城市文化地理》这门课程在大学时曾经选修过,个人是学经济的,但对城市文化还是颇感兴趣。 看完这本书对潘国灵的细心观察所征服,或许是去过几次香港,也徒步丈量过香港的...
评分妈妈有一天你突然回来站着 盯着我半天然后跟我说 说我有一个亲生的妹妹还活着 我从来不知道也没见过 …… 你说有一天她将永远的回来 并且认我做她的亲生哥哥 这一切我虽然感到特别突然 可我也似乎在梦里见过 我没有问你我妹妹长的是个什么样子 也没有问你她怎么样的生活着 我...
A501 G127.658/bzh2
评分作者真是个装b大神(此处略为褒义) 从香港土话到拉丁文无所不晓 而且像韩少一样动不动就引经据典 然而能因pencil联想到penis。。这个真是雷死我了
评分重庆大厦 庙街 红灯区 青春电影 香港文化
评分不觉得多元化的城市其实走入了一元化的空间?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强奸耳朵的各式广告,被大银幕占据的墙面,为车辆让路的行人,怎么看都是无奈又活该。反正我不希望我的城市是附庸权力呵护权贵的城市,香港在这些方面起码比内地做得要好。
评分本雅明果然是永恒的缪斯。琐琐细细念叨对香港的爱与憎,字里行间隐约又有敝帚自珍的味道,行文难免流于私语的滥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