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罗兰·巴特 法國 文学 Roland_Barthes 羅蘭.巴特 法国 日記 現代文學
发表于2025-02-07
哀悼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母親是羅蘭.巴特的最愛
在她過世後,他用生命寫下了這些手札…
330篇生前未發表札記
一部獻給母親的戀人絮語
1977年10月25日,巴特母親逝世的翌日起,巴特將自己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他的喪慯--隨手誌於紙片上。
喪母劇痛,讓巴特面對自己的死亡,也重新思考遺忘、勇氣、時間、書寫等許多生命課題。他照常上課,完成許多寫作計畫、旅行講學,與朋友談笑,不讓人察覺他的悲慟,只有在日記裡,他卸下了武裝。他不再是理路清晰、言詞犀利的批評家、語言學家,而回到「家常」,回到血肉:一句話、一個畫面、一張照片都能讓他淚水潰堤。
書中330篇按序編入的文字,讓我們看到一個惶惑、恐懼、糾葛的巴特。他充滿矛盾:他渴望孤獨,又需要朋友;他悲傷得萬念俱灰,卻能神智清明地審視自己;他不斷對語言的限制與虛妄提出質疑(即使書寫達到極致仍是徒然),但他唯一的救贖--也只能是書寫。他想掙脫悲慟,重拾平靜;一方面又樂於沉溺其中,因為只有在悲慟之中,他才能與母親同在。
這本日誌有助理解巴特的思想,及同時期作品如《明室》等等,它們是巴特於喪母心情影響下所撰寫的,而其源頭就是《哀悼日記》裡的札記。
羅蘭.巴特
( 1915/11/12-1980/3/26)20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法國新批評大師,是繼沙特之後,當代歐美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也是在蒙田之後,最富才華的散文家。巴特是以結構主義觀察文化現象的先驅,並將符號學推向法國學術界的前沿,勾勒出結構主義「文學科學」的藍圖。巴特對於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結構主義、符號學、接受美學、存在主義、詮釋學和解構主義等等皆有極大影響,應用更廣及電影、廣告、音樂、時尚、設計、建築等領域。
这本小小的书竟然蕴含了如此深的情感,罗兰巴特的丧母之痛完全暴露在读者的面前,怪不得此书的出版遭到他生前好友的强烈反对。这不是为了出版而写的书,完全是自己的内心独白。短小的篇幅就和现在微博一样,诗一样的语言围绕生死展开,生者的痛与怀念永不消散。
评分这本小小的书竟然蕴含了如此深的情感,罗兰巴特的丧母之痛完全暴露在读者的面前,怪不得此书的出版遭到他生前好友的强烈反对。这不是为了出版而写的书,完全是自己的内心独白。短小的篇幅就和现在微博一样,诗一样的语言围绕生死展开,生者的痛与怀念永不消散。
评分无力前往
评分在pageone看完的一本书。在爱的中心,一个会痛的伤口。每个人的悲恸都有他自己的节奏。
评分感人肺腑 母亲就跟恋人一样 在诺大无人的房间里 看着一丝不苟的家具 却再也不会用的哀愁 作者去便利店里买东西想起母亲那段很感人
第二页,就让我深深感动:“我了解患病之中、弥留之际的母亲的身体。” 瞬间落泪。 作为一个学习了太多理论的文学学生,我被罗兰巴尔特的真诚带回自己的内心,又被他的智慧引向更深的思考。我无言以对,无法枉论天才,因为罗兰巴尔特始终是我心中的天才。 哀痛就是哀痛,自哀痛...
评分不做姿态的爱 不矫揉造作,只是去爱 只有亲人——母亲—— 那是绝对稳定的存在 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我们才会对纯粹的爱情有着憧憬和渴望 但我们在打心眼里希望爱情也同样稳定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不相信它会稳定 于是我们需要证明,我们需要姿态——只有互相印证,姿态才能成...
评分 评分 评分怀念,或哀痛倾诉 ——读《哀痛日记》 在收到罗兰·巴尔特的《哀痛日记》的那天晚上,我少有地在本书扉页的空白处写下了这样的话:这样一本精致的小书,阅读从此刻开始,我想这样的过程一定是慢一些、再慢一些的。尤其是面对《哀痛日记》,我唯有一条条地感知。 作为法国著...
哀悼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