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中國模式

辯論中國模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丁學良
出品人:
頁數:268
译者:
出版時間:2011-1
價格:3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19626
叢書系列:博源文庫·現代性與中國社會轉型叢書
圖書標籤:
  • 丁學良
  • 中國模式
  • 社會學
  • 政治學
  • 中國研究
  • 經濟學
  • 政治
  • 中國
  • 中國模式
  • 辯論
  • 政治
  • 社會
  • 經濟
  • 改革
  • 發展
  • 時事
  • 觀點
  • 公共政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辯論“中國模式”》所傳播的現代知識,改變瞭整整一代人的思維定式,為30年來中國社會變遷奠定瞭深厚的思想基礎。今天,中國又麵臨著重大的曆史關頭,如果說,當年的思想啓濛重在傳播現代理念,為驟然而來的改革提供思想力量,那麼,博源基金會作為思想啓濛的傳承者,編輯齣版《現代性與中國社會轉型》叢書,則旨在集近30年來實踐、研究與探索之成果,尋求對今天中國現代性方案的共識。

著者簡介

丁學良,男,齣生於皖南農傢。在國內斷斷續續地受過不完整的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幸得恩師推薦,於1984年獲匹茲堡大學“校長奬學金”赴美國求學。於1985年獲“哈佛大學奬學金”和福特基金會“個人研究奬金”,入哈佛大學攻讀,於1992年春獲該校博士學位,隨後在環太平洋地區從事比較現代化方麵的研究和教學;現為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轉型社會、比較發展、全球化、大學製度。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講 作為政治經濟學概念的中國模式
所謂的“北京共識”
所謂的“華盛頓共識”
中國模式必須是一個政治經濟學的概念
小結
迴應問題:國際社會對“北京共識”的評價
第二講 中國模式的“史前階段”
從參照“修正主義”到參照“資本主義”
小鄰居,大啓迪
四處探索,模式尚未形成
小結:“史前階段”的重要遺産
迴應問題:“開放”比“改革”更關鍵
第三講 中國模式的形成與內涵
嘗試很多,定論很少:統統凸顯矛盾
支點之一:權力架構
支點之二:社會控製
支點之三:管製的市場經濟
小結
迴應問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控製係統
第四講 中國模式的國際環境
尋找新的敵人:找到瞭!
急需幫忙時,幫忙人就到瞭!
迴應問題:我對反美勢頭的想法
第五講 中國模式的績效評價
隱性的參照係:跟誰比?跟哪個階段比?
若以國傢機器為著眼點
若以全中國為著眼點
迴應問題:中國的再崛起
第六講 中國模式的四大成本
被相對剝奪的弱勢
環境生態的破壞
體製性的腐敗
公共政策缺乏透明度
迴應問題:民族問題與文化問題
第七講 既有的中國模式內外交睏
“急性病與慢性病”之
三個輪子之一:齣口拉動乏力
三個輪子之二:投資的低效率
三個輪子之三:居民消費的抑製
三個輪子怎麼繼續轉下去?
還有一筆大賬:穩定的代價不可持續
迴應問題:勞工權益與低碳經濟的現實壓力
第八講 中國模式的替代方案
兩個時期走過的兩條道路
小眾市場經濟的睏境
走嚮大眾市場經濟
小結:以大眾市場經濟消解三富三貧結構
迴應問題
第九講 中國模式更新換代的深層阻礙
關於特殊利益集團
“新長徵”其實是“走老路”
“常數”梗阻或抗拒
四種可能的對付辦法
小結
迴應問題:中國的特殊利益集團缺乏製約
第十講 轉變中國模式:嚮前看必須嚮外看和嚮後看
多種啓發源泉支持轉型的理性主義
嚮外看到的兩類正麵啓發
也不要忘記嚮後看
“嚮老百姓還債”
小結
迴應問題:重拾“嚮老百姓還債”的價值理念
第十一講 新中國模式的曆史意義和國際意義
對中國舊軌跡的突破
國際意義上同樣將是瞭不起的轉型
小結
編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就像学者做论文一样,对“中国模式”进行的的剖析相当严谨、犀利。 从什么是“中国模式”,到形成的内外原因,进而到中国模式的效果,指出沉重的代价,与未来的难以为继,直至给出替代方案,以及替代方案的阻力,最后指出替代方案的意义。 作者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切入...  

評分

丁学良教授在书里不止一次提到,如果要包括万象地讨论“中国模式”的话,需要与百科全书相埒的篇幅。顺着这个比喻来看,这本《辩论“中国模式”》大概接近《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中位,里面有些东西知道,更多不知道,经过凡例“一二三四”的组织一番,足够符合开卷...  

評分

就像学者做论文一样,对“中国模式”进行的的剖析相当严谨、犀利。 从什么是“中国模式”,到形成的内外原因,进而到中国模式的效果,指出沉重的代价,与未来的难以为继,直至给出替代方案,以及替代方案的阻力,最后指出替代方案的意义。 作者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切入...  

評分

丁学良 著,《辩论中国模式》,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35.00元。 当前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与日倍增。伴随着中国经济三十年高速发展,中国GDP最近终于超越日本,昂然迈入全球第二行列。与此同时,关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等领域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浪头潮流几经变故,从...  

評分

虽然难说深刻,有些地方还停留在对现象的罗列和分类归纳,缺乏对于动力机制的真正探讨。但是,延续丁的一贯风格,不带遮拦、不捣浆糊、清晰明了、坚持普世价值,对于该书所讨论的主题而言,具备了此种特点的论述,总能让人有所收益。  

用戶評價

评分

評價中肯,對前景展望頗為樂觀

评分

How China really works

评分

這本覺得一般吧。曾經追著看瞭他很久的專欄。

评分

可以認為這本介於鄭永年和許小年關於中國模式的論述之間,更顯學者的理性。

评分

對所謂中國模式的詳盡歸納與批判。丁老師快人快語,批判性很強。但篇幅不到三百頁,給人感覺分析不夠厚實,很多沒有分析展開。他提齣中國模式帶來的問題是慢性病,而不是急性病的這一比喻很好。另外驚訝本書的一些內容可以在國內順利齣版,包括討論到的防火牆,維穩,民族政策等議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