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之梦》是宫崎滔天于惠州起义失败后,在一种经济极度拮据、心境极度愤怨的情况下写成的前半生经历的回忆录。全书分为二十八节。前半部叙述了滔天自己的家世,早年受教育的经过,他的大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以及早年在南洋、泰国等地的移民活动。后半部详细记录了他与中国革命活动的关系和经历,主要包括他如何结识孙中山和投身中国的革命运动,到华南去营救康、梁,运武器支持菲律宾的革命志士,促成华南、华中等地会党与孙中山的合作,以及参与策划惠州起义等事件,而以惠州起义失败后,他投身于浪花节界为生一事终结全书。对研究近代中日关系、日本明治时代社会问题,《三十三年之梦》都富有价值。《三十三年之梦》现收入“辛亥记忆”丛书。
宫崎滔天(1871—1922) ,本名寅藏(又名虎藏) ,号滔天,以号名世。出生于日本熊本县玉名郡荒尾村。为明治大正年间的日本浪人和大亚洲主义者。他早年曾受到三股时代思潮的影响:一为日本明治以来兴起的自由民权主义,二为基督教博爱主义,三为欧美的社会主义。一生以解放亚洲民族、消除种族压迫、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大同世界为己任。自1897年起,与孙中山结为生死之交,倾力支持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事业,至死不渝。为中日两国民间友好的典范。著有《三十三年之梦》《清国革命军谈》《支那革命物语》《幽囚录》等多种回忆录和史传,对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及近代中国政治运动史,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日本浪人宫崎滔天的前半生自传回忆录,行文率真而妙趣,颇具传奇,如一曲浪人情歌。他为中国革命奔走,惠州起义失败后,在一种愤懑和经济拮据情境下写就此书,单行本在1902年出版。翌年,章士钊的摘译本广为流传,同年又有金天翮的中译本,1977年有台湾中华书局的宋越伦...
评分宫崎滔天,这是一位改变过中国历史的日本人。从两事可知:戊戌变法后,是他帮助康有为、梁启超逃到日本,遂使日本成为后来中国革命者的大本营;孙中山先生困难时,宫崎滔天曾给予援助,故孙中山在为本书写序时,谦称“拜序”。 本书是一本口述史,记载了宫崎一生的思想与行动...
评分19世纪末,日本的亚洲主义,黄皮肤人联合起来,对付白人。对宫崎滔天而言,绝没有想到20世纪30年代侵略的事。然而,由于侵略的历史,所有的亚洲主义一律被抹黑了。但是,它们之间又绝不是没有关联的。它们关联何在?亚洲主义怎么从互相提携变成侵略?
评分宫崎滔天 著:《三十三年之梦》,林启彦 译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36.00元。 日本志士宫崎滔天(1871-1922)之回忆录《三十三年之梦》重版,颇有意义。宫崎滔天何许人也?孙中山为《三十三年之梦》所作序言说的清楚,“宫崎寅藏君者,今之侠客也。识见高远,抱负...
评分人活着,未必要如樱花盛开那般霞云满天罢,若是可以如洁白的云朵缓缓飘落,降生为花,而逝去时亦和着歌,零落成泥,依旧呵护着缤纷的落英,何尝不是别样的滋味呢。 书页在手中窸窣翻过,宫崎君的这一份辛亥记忆,是历史,也如他自序中所说,是一番痴人的梦呓。这般痴狂的喃喃...
敬重滔天的为人
评分三十三年之梦 原以为讲的是武士阶层匡扶汉室的故事 果然中了七武士的毒 明治以后哪来的武士阶层 当然也可以说这就是七的现实版 只不过武士是大和的 有些穷得连口刀都不剩 有些卖房子卖地 义人们抛家舍业地赶来赴死 村子却是大汉的 最后的最后武士和强盗势必都要消亡 大结局是唱着歌在水田里插秧的农民
评分一夜看完,作者33岁写的对自己前半生的回忆录,滔滔历史中执着而茫然奔走的真实的人生,豪侠之气扑面而来,没有国界,没有歧视,公私分明,真正的心有世界大同之人。唯一可惜的是让家人受了苦,有了大爱难顾小爱,但是这样的人我敬佩,虽然最后所有努力貌似都是失败告终,但就像“云图”,时间纵线上播下了大爱种子,未来必定会灿烂绽放!
评分醇酒美人流浪革命
评分翻书党,苦闷的人类奋争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