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年之梦

三十三年之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宫崎滔天(1871—1922) ,本名寅藏(又名虎藏) ,号滔天,以号名世。出生于日本熊本县玉名郡荒尾村。为明治大正年间的日本浪人和大亚洲主义者。他早年曾受到三股时代思潮的影响:一为日本明治以来兴起的自由民权主义,二为基督教博爱主义,三为欧美的社会主义。一生以解放亚洲民族、消除种族压迫、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大同世界为己任。自1897年起,与孙中山结为生死之交,倾力支持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事业,至死不渝。为中日两国民间友好的典范。著有《三十三年之梦》《清国革命军谈》《支那革命物语》《幽囚录》等多种回忆录和史传,对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及近代中国政治运动史,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日] 宫崎滔天
出品人:
页数:284
译者:林启彦
出版时间:2011-3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03308
丛书系列:辛亥记忆
图书标签:
  • 历史 
  • 日本 
  • 宫崎滔天 
  • 近代史 
  • 辛亥 
  • 民国 
  • 回忆录 
  • 革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三十三年之梦》是宫崎滔天于惠州起义失败后,在一种经济极度拮据、心境极度愤怨的情况下写成的前半生经历的回忆录。全书分为二十八节。前半部叙述了滔天自己的家世,早年受教育的经过,他的大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以及早年在南洋、泰国等地的移民活动。后半部详细记录了他与中国革命活动的关系和经历,主要包括他如何结识孙中山和投身中国的革命运动,到华南去营救康、梁,运武器支持菲律宾的革命志士,促成华南、华中等地会党与孙中山的合作,以及参与策划惠州起义等事件,而以惠州起义失败后,他投身于浪花节界为生一事终结全书。对研究近代中日关系、日本明治时代社会问题,《三十三年之梦》都富有价值。《三十三年之梦》现收入“辛亥记忆”丛书。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亚洲主义这样的话,如今已经不太提起了,而所谓东亚共同体的连带感,今天也几乎早就消失在各国民族主义、国益派的利害争夺中。百年后回首上世纪初还有宫泽滔天这样的胸怀天下的仁义之士,真也只能用恍如梦幻来形容。 最近关于东亚共同体的主题听了几场专家讲座,几节听下来发现...  

评分

我所探求的不是一个日期,而是一个象征,一个转折点。 ——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 今年是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日子的重要性套用莫里斯·迪克斯坦的话就是:“辛亥革命不是一个时期,而是一种象征和转折点。”辛亥这个纪年微不足道,重要的是...  

评分

亚洲主义这样的话,如今已经不太提起了,而所谓东亚共同体的连带感,今天也几乎早就消失在各国民族主义、国益派的利害争夺中。百年后回首上世纪初还有宫泽滔天这样的胸怀天下的仁义之士,真也只能用恍如梦幻来形容。 最近关于东亚共同体的主题听了几场专家讲座,几节听下来发现...  

评分

那个献身辛亥革命的日本人 ——读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杨津涛(启风) 刊于4月3日《南方日报.阅读周刊》,原题《那个为中国革命奋斗终身的日本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以天朝自居的中国败在了蕞尔东邻之手,从此时势...  

评分

本书是日本浪人宫崎滔天的前半生自传回忆录,行文率真而妙趣,颇具传奇,如一曲浪人情歌。他为中国革命奔走,惠州起义失败后,在一种愤懑和经济拮据情境下写就此书,单行本在1902年出版。翌年,章士钊的摘译本广为流传,同年又有金天翮的中译本,1977年有台湾中华书局的宋越伦...  

用户评价

评分

值得一读,但个人不是那么喜欢这种风格

评分

回顾半生,恍若一梦。总之尽是失败的梦迹。是的,滔天虽然这样说了。但能为这半生一梦奋斗的人,试问今世能有几何?三十三年之梦,现在何处?

评分

回顾半生,恍若一梦。总之尽是失败的梦迹。是的,滔天虽然这样说了。但能为这半生一梦奋斗的人,试问今世能有几何?三十三年之梦,现在何处?

评分

青年时代的宫崎滔天君对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困惑,求名誉还是自我实现?耽于女色、遇见各色人物,最终似乎找到要走的路。人生如朝露,该做的还是自己喜欢的事啊。

评分

三十三年之梦 原以为讲的是武士阶层匡扶汉室的故事 果然中了七武士的毒 明治以后哪来的武士阶层 当然也可以说这就是七的现实版 只不过武士是大和的 有些穷得连口刀都不剩 有些卖房子卖地 义人们抛家舍业地赶来赴死 村子却是大汉的 最后的最后武士和强盗势必都要消亡 大结局是唱着歌在水田里插秧的农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