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法下乡

送法下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苏力
出品人:
页数:348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8061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法学
  • 苏力
  • 法律
  • 司法制度
  • 法律社会学
  • 社会学
  • 中国
  • 朱苏力
  • 法律普及
  • 基层法律服务
  • 乡村振兴
  • 法治宣传
  • 普法教育
  • 法律援助
  • 农村法律问题
  • 送法下乡
  • 法律服务
  • 政策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各章(有关方法的第十二章除外)集中关注和讨论的中国司法制度的所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或以改变了的方式仍然存在;有的有所改善,有的则更尖锐了;并且不限于基层法院,甚至不限于中国的中西部或农村地区;当年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以中国问题和经验为基础的分析和理论追求,至今或许仍然前沿,特别是面对概念法学和教义法学的泛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中展现的对中国问题和中国学术的关注甚至变得更为急迫了。这本曾引发很多讨论和争议的书,因为不合时宜,才没过时,甚或更有针对性了。

作者简介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江苏,生于1955年愚人节。少年从军,又当过工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复转军人进了法学院。1984年读硕士期间赴美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回北大任教。《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道路通向城市》《法律与文学》等独著,《法理学问题》《超越法律》《无需法律的秩序》等译著以及论文、书评百余篇。

目录信息

新版序
世纪末日的交待(自序)
致谢
导论研究中国基层司法
一、为什么司法?
二、为什么基层?
三、为什么中国?
四、还有学术意义
五、本书结构与安排
第一编 司法制度
第一章 为什么送法下乡?
一、问题和材料
二、为什么送法下乡?
三、权力的运作与空问
四、下乡——局部支配性权力关系的重建
五、村干部——地方性知识的载体
六、知识的另一种可能和村干部的
另一角色
七、结语
附录感受中国法律的现代性
第二章 法院的审判与行政管理
一、问题的界定
二、法院的两套制度及其结构
三、司法过程中的行政化审判制度
四、行政化中的集体决策
五、最后的评论
第三章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
一、问题的界定
二、进路、方法和材料
三、审判委员会的构成和运作
四、法官的看法和理由
五、法官的理由是否可信?
六、另一个视角的考察
七、审判委员会的问题
八、两个例子的简析
九、结语
第二编 司法知识与技术
第四章 初审法院与上诉法院
一、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司法知识
二、司法知识谱系的勾勒
三、作为初审法院的中国基层法院
四、作为中国的初审法院的基层法院
五、作为开头的结尾
附录初审法官的重要性
第五章 纠纷解决与规则的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两个“案件”
三、关注的差异
四、为什么关注纠纷解决?
五、特殊主义背后的规则
六、现代化与规则
第六章 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间
一、引子:韦伯与秋菊
二、耕牛的纠纷与法律的纠纷
三、中国司法中的事实争议
四、事实,还是法律
五、事件的社会格式化
六、事件的公文格式化
七、反证?
八、尾声
附录作为格式化工具和过程的司法
第七章 穿行于制定法与习惯之间
一、从司法透视习惯的意义
二、案情始末和“法律”处置
三、习惯的弥散和广泛认同
四、制定法与习惯的互动
五、余论
第八章 基层法官司法知识的开示
一、司法知识与法官的关系
二、法官知识生产的主要制约和资源
三、在事实争议上
四、在法律争议上
五、基层法官知识的实践意义
六、基层法官知识的理论意义
第三编 法官与法律人
第九章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
一、乡土社会法律人概述
二、法律工作者
三、法律文书送达人
四、作为律师的法官
第十章 基层法院法官的专业化问题
——现状、成因与出路
一、“复转军人进法院”
二、基层法院法官的大致状况
三、法学院学生都去哪儿啦?
四、“解放军是个革命大学校”
五、“一盆水洗脸,一桶水也洗脸”
六、“学校[学]的那点东西,我都还给老师了”
七、“化作春泥更护花”
——复转军人进法院的再反思
八、“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
附录美国的治安法官和治安法院管辖
第十一章 基层法官的司法素质
——从民事一审判决上诉率透视
一、问题
二、操作定义、假说和可测定假说
三、原始材料的说明和处理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五、关于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
附录刑事/经济案件一审判决
上诉率简析
第四编 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十二章 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
——社会调查过程的一个反思
一、问题的提起
二、权力关系分析之一
三、权力关系分析之二
四、启示
参引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都说西窗法雨会给初学法学者很大的兴趣,但真正让我着迷的是送法下乡!第一次如此沉浸于一本法律类的书,看到2点竟然还舍不得睡觉!迫于第二天的课!其实有时在想在课堂上的收获还不如此吧!但为什么大学的可不是自由上呢?中国有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社会资源,中国需要自己找到...  

评分

看毕前四章,掩卷而思,慨叹万千。 首先揭开了法院在中国的神秘面纱:规则确立、纠纷化解和政治性。而不是一直学习到的规则确立一项。死读书、读死书可害死了我,天真的 以为中国的法院是写判决、明是非、决忪狱的呢。结果毕业毅然决然的考了基层法院,近一年的工作经历...  

评分

初看书名“送法下乡”,仿佛是某行政单位所作的法制宣传材料。细看之下才发现,苏力先生所用的“送法下乡”一词,并非法制宣传中常提及的“普法”,而是法律在乡间运作所采取的方式。在第一章“为什么送法下乡”中,苏力先生借“依法收贷案”,为我们说明了基层司法的“...  

评分

立足现实的研究 今天的一个问题,乡土社会的基本形态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现实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分析框架?对于我们了解现实增加了什么样的背景材料?而这些具体的现实的可能的情况,对于我们进行分析各种问题的时候,提出了多少不能将之忽略的要求?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坐在深夜十一点的立案大厅柜台前看完。后现代主义的分析进路,福柯式的戏剧构造,但其核心仍旧是一线法官习以为常的种种,叙事颇显啰嗦,但不失真切。

评分

开卷有益。 朱苏力教授在中国法学界似乎争议很大。但看他的书,很明显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法律近代化发展的一片热枕之心,踏踏实实的做学问,老老实实的搞调查,“目的只有一个,进一步推进我们对司法制度的实证研究和确实理解”,哪怕行文絮絮叨叨,慎言慎语╮( •́ω•̀ )╭ 这不就挺好的吗?

评分

豆瓣上只有不到四百人看过有点不理解。苏力老师很讲逻辑,逻辑对错暂时不表。课堂上的法学和实践中的法学有落差,到了基层更是如此,提高了我对法律兴趣的同时又摧毁了它。

评分

相比《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因为此书全是论文的关系,更严谨学术一点。但这并不妨碍苏力那独有特点的语言风格,好看好读。一直觉得,所有的学者如果都能像苏力这样写作,会给读者带来多大的阅读快感与享受,而不是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在当今自由主义滥觞的中国,苏力以自己扎实的法律社会学功底,可信科学的田野调查,给我们展现了一副基层法律图景,保守不是没有道理,地方性知识不是没有意义等等,引人深思。十年已逝,仍不过时。

评分

规则治理与纠纷解决,法官个人利益的追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