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英時1930年生,安徽潛山人。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生,美國哈佛大學曆史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耶魯大學曆史講座教授、康奈爾大學第一任鬍適講座訪問教授,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1973—19759齣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頒授予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奬(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數十種。
本書集結瞭12篇論文,全是關於中國文化史的探討和論斷,每一篇都集中在一個特殊的麵相上麵。思想、政治、商業、宗教、民間文化、文學、醫學、科學、藝術、科舉、俠等盡在其中,涉及的範圍相當廣闊。且每一篇論文都是從宏觀角度對中國文化史的某一麵相提齣一種長程的貫通解釋。隻有如此,我們纔能同時看到中國文化的常中之變和變中之常。
余英时《综论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和《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这两篇文章,实际上可以算作提纲性质的作品。讨论的是同一个主题,使用的是不同的线索。同一个主题,我归纳为“对传统中国士、道关系的考察”。士,就是广义的知识阶级。道,就是为知识阶级所承载和追求的一种...
評分我粗粗看了一遍,只是历史的堆砌,故纸堆里翻出的事情,没有什么新观点,作为普及型书还行,但不必叫《中国文化史通释》这样大的名字。中国文人的通病,用一本书解释另一本书,思路狭窄,不能从人文的角度解释一些思想。不好意思,个人浅见而已。
評分余英时《综论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和《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这两篇文章,实际上可以算作提纲性质的作品。讨论的是同一个主题,使用的是不同的线索。同一个主题,我归纳为“对传统中国士、道关系的考察”。士,就是广义的知识阶级。道,就是为知识阶级所承载和追求的一种...
評分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生物化学,1931年出版三卷本经典著作《化学胚胎学》,成为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后又发表《生物化学形态学》和《胚胎学史》,194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7年李约瑟对中国科学...
評分在上海古籍書店翻瞭小會,把沒看過的幾篇消滅瞭,看完後理解為什麼找董橋作序瞭
评分通論文章的閤集,視野廣,觀點精,文筆清。儒道釋,商醫俠 ,各色人等進入此書中。
评分作為學術書作者,餘英時真是個好選擇。一讀便知,功底深厚文字平實理據充分。昨晚看著看著突然想到作傢和學人的分彆,納博科夫叫人少想“什麼”和“是什麼”,因為重要的不是觀念而是“怎麼樣”,文學傢叫人關注的是脊椎的刺痛,即情感體驗,而治學的人免不瞭conceptualize,相對形而上。
评分給餘英時這位通儒十星都不為過!
评分雖然這本集子裏的文章,大多是友人作品序文、主題演講稿,以及媒體專欄約稿這樣眾人眼中的應景之作,但餘英時對待這些文章的寫作卻是一絲不苟,字裏行間,處處可見先生對中國文化的極深造詣,以及嚴謹認真的治學態度。魯迅先生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餘先生的境界則是“嬉笑怒罵皆成論文”,讀來受益頗深。三聯的編排也非常用心,隻有一處瑕疵:美國學者“亨廷頓”被譯成“杭廷頓”,雖然不能算錯,但作為三聯這樣的大社,還是采用習慣譯法的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