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

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荷兰] 约斯·德·穆尔
出品人:
页数:306
译者:徐骆
出版时间:2010-11
价格:42.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7080195
丛书系列:21世纪美学译丛
图书标签:
  • 后现代主义
  • 艺术
  • 哲学
  • 文化研究
  • 艺术研究
  • 艺术史
  • 约斯·德·穆尔
  • 浪漫主义
  • 后现代艺术
  • 哲学思考
  • 浪漫主义
  • 艺术与思想
  • 欲望表达
  • 文化批判
  • 美学探索
  • 自我意识
  • 创造性
  • 精神追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由作者的系列讲座改写而成。《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以后现代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为主线,通过采取具体的艺术作品与多位哲学家之间“对话”的形式,在阐述不同类别的艺术发展流变并揭示其共性的基础上,立足于同时期哲学之思的大背景。阐明了后现代艺术与哲学之间的矛盾性。全书共六章,每章皆为艺术作品与哲学之思的交织,涉及音乐、绘画、雕刻、摄影和诗歌等艺术领域,以独特的视角切入柏拉图、康德、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哈贝马斯、拉康等哲学家的思想并进行论述。每章可独立成篇,可依次而读,亦可兴之所至,随心而阅。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文献简称
致谢
导论
0.1 现代美学中的康德哲学起源
0.2 无法实现的浪漫主义渴望
0.3 浪漫主义的反讽
0.4 (后)现代主义之争
0.5 现代主义的根基
0.6 后现代对现代主义的VERWINDUNG
0.7 浪漫主义渴望的适时性
0.8 人类的浪漫图景
0.9 全书概要
1 冰封隐喻
1.1 冬之隐喻:隐喻之冬
1.2 顾蒙逊的《伟大的诗》
1.3 尼采和隐喻
1.4 固化与冰冻
1.5 先验的隐喻
1.6 悲剧的智慧
1.7 苏格拉底的真理和虚无主义
1.8 浪漫主义渴望的矛盾情绪
1.9 超人音乐家苏格拉底
1.1 0多么寒冷的阿拉斯加
2 自主之路
2.1 皮亚杰对智力发展的研究和理性化
2.2 艺术的理性化与进步
2.3 斯特拉和现代艺术的完成
2.4 理性化的另一面: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反叛
2.5 法兰克福:理性化和现代主义
2.6 作为后现代主义者的斯特拉
2.7 从先锋派到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得不偿失的胜利
3 遗忘的艺术
3.1 形而上学与美学
3.2 叔本华的音乐美学
3.3 叔本华美学中的矛盾
3.4 尼采的《碎片本身》
3.5 重复和遗忘:史蒂夫·里奇的音乐
3.6 重复而死
3.7 超越现实原则?
3.8 永恒轮回的此刻
4 第一个词和最后一个词
4.1 无意识的修辞学
4.2 言说的语言
4.3 无言的诗人
4.4 海德格尔的主体系谱学
4.5 去蔽和遮蔽的存在
4.6 永恒的缺失
4.7 诊疗床上的诗人
4.8 诗与思
4.9 从形而上学到隐喻:后现代哲学得不偿失的胜利
5 否认与再现
5.1 马格里特的烟斗:是的,我知道,但
5.2 性和审美的否认
5.3 唯美主义的反常
5.4 阳具作为先验的能指
5.5 后现代的精神分裂
5.6 深层的表面
6 世上最老的贵族
6.1 巴特反抗偶然性的战争
6.2 音乐符号学和语言文字的边界
6.3 18世纪音乐符号学的考古学
6.4 奏鸣曲式和人的认识型
6.5 主体的音乐主导权
6.6 巴特的第二符号学和作曲家之死
6.7 凯奇的完全偶然性
6.8 尼采、海德格尔和偶然性(chance)世界
6.9 风弦琴
后记 虚拟的浪漫
1从浪漫之欲到数字之欲
2(后)现代浪漫主义
3(后)现代计算机
4数字梦想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明觉厉

评分

所以大多数人都能贴上浪漫主义的标签,追求着不可实现。对后面关于音乐的论述真的是无力啊无力

评分

牛逼哭了。没有直接的理论创见,但是视角和线索已经足了。打通了我好多感兴趣却又知之甚少的点。翻译挺好的,术语基本上没问题。太棒了,希望今年能见到你!

评分

启蒙思想把无限看作有限世界内在的潜能,是某种可能在未来实现之物。与之相反,浪漫主义者认为,无限是一个真实的无限,它断然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而我们实际上无法实现它。施莱格尔谈到,“在狂热与反讽之间永恒的彷徨”。渴望的无法实现是人类和世界打交道的特征,浪漫主义者以反讽视之,从而能够怀有渴望而不陷入与之相连的绝望之中。浪漫主义渴望的伟大之处在于,事实上它在根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反讽防止我们陷入一种对世界的终极和绝对的解释的幻相之中。反讽成为本体论。在热望和反讽之间特有的冲突,预示着一种现实的体验。内在于浪漫主义构想的冲突,是19-20世纪的大部分西方艺术和哲学的特征。

评分

启蒙思想把无限看作有限世界内在的潜能,是某种可能在未来实现之物。与之相反,浪漫主义者认为,无限是一个真实的无限,它断然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而我们实际上无法实现它。施莱格尔谈到,“在狂热与反讽之间永恒的彷徨”。渴望的无法实现是人类和世界打交道的特征,浪漫主义者以反讽视之,从而能够怀有渴望而不陷入与之相连的绝望之中。浪漫主义渴望的伟大之处在于,事实上它在根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反讽防止我们陷入一种对世界的终极和绝对的解释的幻相之中。反讽成为本体论。在热望和反讽之间特有的冲突,预示着一种现实的体验。内在于浪漫主义构想的冲突,是19-20世纪的大部分西方艺术和哲学的特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