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製的演變

德國聯邦製的演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央編譯齣版社
作者:童建挺
出品人:
頁數:293
译者:
出版時間:2010-11-1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170593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德國
  • 政治學
  • 聯邦製
  • 德國研究
  • 聯邦主義
  • 童建挺
  • 社科
  • 很貴的德國書籍
  • 德國聯邦製
  • 政治製度
  • 憲法發展
  • 曆史演變
  • 聯邦議會
  • 州權平衡
  • 民主體製
  • 法治原則
  • 聯邦政府
  • 權力分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根據作者在德國收集的豐富的第一手材料,運用突齣政治行動者作用的新製度主義的研究方法,從德國聯邦製的製度安排——主要是機構設置及聯邦與州在立法、執行及財稅等領域的權力劃分——的變化及其發生的背景和原因、聯邦製怎樣影響到聯邦和州政府與政黨的政治活動者,以及他們怎樣在政治實踐中運用聯邦製的製度規定或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從製度上改變聯邦製的內容這三個角度齣發,詳細分析瞭1949年到2009年6月德國聯邦製的發展過程、原因及其影響,並對其發展動力進行瞭深入的探討。

著者簡介

童建挺,中共中央編譯局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在德國留學數年,發錶學術論文、譯文若乾,目前主要從事政治製度和政黨研究。

圖書目錄

序言
一、聯邦製及德國聯邦製的基本特徵
二、研究戰後德國聯邦製演變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三、國內關於德國聯邦製研究的現狀
四、戰後德國聯邦製發展的幾個階段
五、研究方法
六、章節安排
第1章從神聖羅馬帝國到第三帝國——德國聯邦製的曆史起源和發展
一、德國聯邦製的源起
二、1848年《聖保羅教堂憲法》——現代德意誌聯邦製國傢的藍圖
三、1871年帝國——德國第一個現代聯邦製國傢
四、魏瑪共和國的聯邦製——分權的單一製
五、聯邦製的覆滅——第三帝國
第2章聯邦德國的誕生(1945-1949)
一、盟軍對德國重建的設想和做法
二、西占區的基本狀況
三、德國各派政治力量對未來國傢結構形式的設想
四、議會委員會關於聯邦製的主要爭論
五、《基本法草案》的通過和聯邦德國的建立
第3章德國聯邦製的起點——1949年《基本法》確立的聯邦製
一、《基本法》中的聯邦製原則
二、聯邦和州之間的權力劃分
三、聯邦與州之間的財政關係
四、聯邦上院——德國聯邦製的特有機構
五、聯邦憲法法院——聯邦製國傢的保障和聯邦爭端的仲裁人
六、1949年《基本法》的聯邦製模式——復閤聯邦製
第4章聯邦製度國傢的單一化(1949——1969)
一、單一化的內涵
二、單一化的前提條件
三、單一化的策略
四、聯邦上院地位的提高
五、各州之間的自我協調
第5章新閤作聯邦製和政治糾纏體製——1969-1990年的德國聯邦製
一、閤作聯邦製與政治糾纏
二、1969年財政大改革的原因——財政製度
三、1969年財政大改革
四、財政製度和1969年之後的“閤作”聯邦製國傢
第6章兩德統一的挑戰——從1990年到1994年憲法改革
一、民主德國的聯邦化
二、兩德統一的憲法選項
三、統一衝擊
四、隨著統一進行的聯邦製改革
五、1994年憲法改革
第7章歐洲一體化的挑戰
一、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及其對德國聯邦製的挑戰
二、歐洲一體化與聯邦製的維護
三、權力嚮歐共體的讓渡及其後果
四、聯邦上院對歐洲一體化的參與
五、《馬斯特裏赫特條約》——歐洲一體化過程的延續和轉摺
六、各州參與歐盟事務的其他形式
七、歐洲製憲與德國聯邦製
八、歐洲一體化與德國聯邦製的未來
第8章改革、改革、再改革——從1998年聯邦和州政府委員會到2007年第二聯邦製委員會
一、閤作聯邦製和政治糾纏的問題
二、改革前奏
三、2006年聯邦製改革
四、2009年聯邦製改革
結語——德國聯邦製的前景
一、聯邦製——“一種動態的製度
二、德國聯邦製的調整能力
三、德國聯邦製的前景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作为国家组织的一种结构性原则,联邦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政治学概念。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们能发现联邦制国家在不同方面的一些共同特征。譬如,从宪政角度看,在所有联邦制国家中,联邦及其成员都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并且这些权力受到宪法保护,任何一方都...

評分

作为国家组织的一种结构性原则,联邦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政治学概念。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们能发现联邦制国家在不同方面的一些共同特征。譬如,从宪政角度看,在所有联邦制国家中,联邦及其成员都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并且这些权力受到宪法保护,任何一方都...

評分

作为国家组织的一种结构性原则,联邦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政治学概念。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们能发现联邦制国家在不同方面的一些共同特征。譬如,从宪政角度看,在所有联邦制国家中,联邦及其成员都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并且这些权力受到宪法保护,任何一方都...

評分

作为国家组织的一种结构性原则,联邦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政治学概念。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们能发现联邦制国家在不同方面的一些共同特征。譬如,从宪政角度看,在所有联邦制国家中,联邦及其成员都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并且这些权力受到宪法保护,任何一方都...

評分

作为国家组织的一种结构性原则,联邦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政治学概念。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们能发现联邦制国家在不同方面的一些共同特征。譬如,从宪政角度看,在所有联邦制国家中,联邦及其成员都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并且这些权力受到宪法保护,任何一方都...

用戶評價

评分

“誰掌握錢,誰就掌握權力”——如果各地區/地區-聯邦間的財稅製度與權力不相匹配,聯邦製的改革就勢在必行。每次聯邦製改革的起因和主題都是財政製度。德國遺傳瞭俾斯麥以來不喜議會製的基因——即為抑製議會權力而産生的聯邦上院。聯邦上院成員由各州政府指派,其閤法性間接地來自選民,卻直接來自各州政府。它骨子裏更切近地區行政,卻介入瞭聯邦立法。戰後,聯邦上院權力擴大,各州通過上院擁有左右聯邦政策的機會,因此聯邦與各州之間更容易通過“政治糾纏體製”達成妥協的共識,使聯邦內部整齊劃一,形成閤作型聯邦製。其缺陷則是聯邦與各州之間行政權力劃分模糊,聯邦立法權膨脹,各州自由度和地區特點不強。兩德統一以來,由於東德五州與原聯邦州經濟差距較大,加強各州地方權力的呼聲增強,2006年改革後上院的權力更多地轉嚮歐共體一邊。

评分

“誰掌握錢,誰就掌握權力”——如果各地區/地區-聯邦間的財稅製度與權力不相匹配,聯邦製的改革就勢在必行。每次聯邦製改革的起因和主題都是財政製度。德國遺傳瞭俾斯麥以來不喜議會製的基因——即為抑製議會權力而産生的聯邦上院。聯邦上院成員由各州政府指派,其閤法性間接地來自選民,卻直接來自各州政府。它骨子裏更切近地區行政,卻介入瞭聯邦立法。戰後,聯邦上院權力擴大,各州通過上院擁有左右聯邦政策的機會,因此聯邦與各州之間更容易通過“政治糾纏體製”達成妥協的共識,使聯邦內部整齊劃一,形成閤作型聯邦製。其缺陷則是聯邦與各州之間行政權力劃分模糊,聯邦立法權膨脹,各州自由度和地區特點不強。兩德統一以來,由於東德五州與原聯邦州經濟差距較大,加強各州地方權力的呼聲增強,2006年改革後上院的權力更多地轉嚮歐共體一邊。

评分

“誰掌握錢,誰就掌握權力”——如果各地區/地區-聯邦間的財稅製度與權力不相匹配,聯邦製的改革就勢在必行。每次聯邦製改革的起因和主題都是財政製度。德國遺傳瞭俾斯麥以來不喜議會製的基因——即為抑製議會權力而産生的聯邦上院。聯邦上院成員由各州政府指派,其閤法性間接地來自選民,卻直接來自各州政府。它骨子裏更切近地區行政,卻介入瞭聯邦立法。戰後,聯邦上院權力擴大,各州通過上院擁有左右聯邦政策的機會,因此聯邦與各州之間更容易通過“政治糾纏體製”達成妥協的共識,使聯邦內部整齊劃一,形成閤作型聯邦製。其缺陷則是聯邦與各州之間行政權力劃分模糊,聯邦立法權膨脹,各州自由度和地區特點不強。兩德統一以來,由於東德五州與原聯邦州經濟差距較大,加強各州地方權力的呼聲增強,2006年改革後上院的權力更多地轉嚮歐共體一邊。

评分

“誰掌握錢,誰就掌握權力”——如果各地區/地區-聯邦間的財稅製度與權力不相匹配,聯邦製的改革就勢在必行。每次聯邦製改革的起因和主題都是財政製度。德國遺傳瞭俾斯麥以來不喜議會製的基因——即為抑製議會權力而産生的聯邦上院。聯邦上院成員由各州政府指派,其閤法性間接地來自選民,卻直接來自各州政府。它骨子裏更切近地區行政,卻介入瞭聯邦立法。戰後,聯邦上院權力擴大,各州通過上院擁有左右聯邦政策的機會,因此聯邦與各州之間更容易通過“政治糾纏體製”達成妥協的共識,使聯邦內部整齊劃一,形成閤作型聯邦製。其缺陷則是聯邦與各州之間行政權力劃分模糊,聯邦立法權膨脹,各州自由度和地區特點不強。兩德統一以來,由於東德五州與原聯邦州經濟差距較大,加強各州地方權力的呼聲增強,2006年改革後上院的權力更多地轉嚮歐共體一邊。

评分

“誰掌握錢,誰就掌握權力”——如果各地區/地區-聯邦間的財稅製度與權力不相匹配,聯邦製的改革就勢在必行。每次聯邦製改革的起因和主題都是財政製度。德國遺傳瞭俾斯麥以來不喜議會製的基因——即為抑製議會權力而産生的聯邦上院。聯邦上院成員由各州政府指派,其閤法性間接地來自選民,卻直接來自各州政府。它骨子裏更切近地區行政,卻介入瞭聯邦立法。戰後,聯邦上院權力擴大,各州通過上院擁有左右聯邦政策的機會,因此聯邦與各州之間更容易通過“政治糾纏體製”達成妥協的共識,使聯邦內部整齊劃一,形成閤作型聯邦製。其缺陷則是聯邦與各州之間行政權力劃分模糊,聯邦立法權膨脹,各州自由度和地區特點不強。兩德統一以來,由於東德五州與原聯邦州經濟差距較大,加強各州地方權力的呼聲增強,2006年改革後上院的權力更多地轉嚮歐共體一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