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功利

告别功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作者:[美] 玛莎·努斯鲍姆
出品人:
页数:176
译者:肖聿
出版时间:2010-11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1194216
丛书系列:新华博识文库
图书标签:
  • 教育
  • 人文
  • 玛莎·努斯鲍姆
  • 教育哲学
  • 自由主义
  • 教育学
  • 教育哲学与理论
  • Martha_Nussbaum
  • 告别功利
  • 心灵成长
  • 自我觉醒
  • 人生意义
  • 内在平静
  • 反焦虑
  • 心灵自由
  • 精神成长
  • 生活哲学
  • 自我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内容简介:在这《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中,当代著名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从根本上批判了一种思想,即教育首先是为经济增长服务的工具。她指出,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导致更好的生活质量:忽视、嘲讽艺术和人文学科,将使我们大家的生活质量以及我们民主制度的健康陷入危险。

作者指出,从教育的历史上说,人文学科曾经是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人文教育被认为是培养负责任的、有能力的公民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教育的目的走向了令人担忧的方向。急切地想推动经济发展,国家日益将培养学生的经济生产力作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知识、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这种以获利的技能为中心的教育是短视的,已经腐蚀了青年人质疑权威的勇气与能力,降低了他们对弱势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同情心,削弱了人们处理复杂的全球性问题的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缺失对健全的社会和世界是有害的。为改变这种状况,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抵制将教育降格为GDP的工具;相反,我们应该将教育和人文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成为对他们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有责任心的公民。

作者简介

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C. Nussbaum),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她从纽约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曾执教于哈佛大学、布朗大学、牛津大学,现为芝加哥大学哲学系、法学院、神学院合聘的法律和伦理学教授。获颁世界上37所大学的荣誉学位。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委员会委员。被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英国《展望》杂志两次列入“世界百名杰出知识分子”(The World's Top 100 Intellectuals)榜单。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善的脆弱性》《欲望的治疗》《培育人性》《思想的剧变》《逃避人性》《生活质量》《诗性正义:文学想象与公共生活》等。

目录信息

译序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无声的危机
各国及各国的教育制度都在拼命追求国家的利润,都在轻率地抛弃民主制度生存所必需的技能。这种倾向若是发展下去,世界各国很快就会产出一代代有用的机器,而不能造就完全的公民——他们能独立思考,能批判传统,能理解他人苦难和成就的意义。全世界民主政体的未来面临着危机
第二章 为赢利的教育,为民主的教育
在全世界,在各级学校中,艺术和人文学科的课程全都在被砍掉,以便为技术培训课程让路。印度的家长们为子女考入各种技术和管理学院而自豪,而子女若是学习文学或哲学,或者想画画、跳舞或唱歌,家长便感到羞耻。美国的家长们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尽管美国有文科教育的长期传统
第三章 教育公民:道德的(与反道德的)情感
任何社会都不是纯粹的,每个社会内部都有“文明冲突”。每个社会内部都有愿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其条件是互敬互惠;每个社会内部也都有热衷主宰他人的人。我们必须懂得怎样更多地培养出前一种人,更少地制造出后一种人。以为我们自己的社会是纯粹的,这个错误观念只会滋生对外部人的攻击,并会使我们看不到对内部人的攻击
第四章 苏格拉底教学法:辩论的重要性
只要标准化考试成了一种规范并以此衡量学校,苏格拉底式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就很可能被弃诸一旁。追求经济增长的文化非常热衷标准化考试,而不易通过这种考试做出评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则会遭到冷遇。只要追求个人和国家的财富是学校课程的焦点,那些苏格拉底式的能力就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发展
第五章 世界公民
没有开设人文学科课程的大学,就不能实行培养世界公民的教育。换句话说,培养世界公民的大学,应在专业课之外为所有的学生开设一些文科共同课。只有在高等教育阶段才能实行的更复杂课程的教育,对于造就一种公民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公民能真正地理解全球事务,能对本国做出的政治选择负责
第六章 培养想象力:文学和艺术
培养同情心,这是最现代的民主教育理念的关键部分,在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都是如此。各级教育机构如果想很好地发挥这种作用,就必须让人文学科和艺术教育课程成为核心内容,以发展一种参与性的教育,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一种能力,即通过另一个人的眼睛观察世界的能力
第七章 岌岌可危的民主教育
我们今天仍在声称我们喜欢民主和自治,也认为我们喜欢言论自由、尊重差异、理解他人。我们在嘴上谈论这些价值观,却极少思考一个问题:要将这些价值观传给下一代人并确保其存在,我们需要做什么。追求财富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越来越要求我们的学校生产出有用的赢利者,而不是培养出有思想的公民。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我们恰恰剪除了对维持健康社会至关重要的那部分教育事业
附录
在科尔盖特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附录二
玛莎·努斯鲍姆简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此書據Nussbaum(2010)譯出。 此書強調人文教育對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但自身卻以一種不利於訓練批判性思維的方式來寫作。此書自己承認「本書是個宣言,而不是考察式的研究」(p. 136),而沒有意識到宣言式的寫作方式對訓練批判性思維是有害的。例如,書中引用了一個教師有...

评分

内容:3星 编辑&翻译:4.5星 全书缺乏框架、条理性,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口号,不见理由分析。具体的可以去看Amazon上的评价:http://www.amazon.com/Not-Profit-Democracy-Humanities-Public/dp/0691140642 另外说的一下是,尽管内容真的是很少,可是却并不精炼。作者似乎很有...  

评分

此書據Nussbaum(2010)譯出。 此書強調人文教育對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但自身卻以一種不利於訓練批判性思維的方式來寫作。此書自己承認「本書是個宣言,而不是考察式的研究」(p. 136),而沒有意識到宣言式的寫作方式對訓練批判性思維是有害的。例如,書中引用了一個教師有...

评分

可以作为略读的书籍,旨在为人们传达一种观点:在崇尚科技的时代里,人文学科的开展和对人文素养的关注仍不会过时,甚至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比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思维、避免宗教种族性别歧视、国际视野等。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苏格拉底式教学、杜威、福禄贝尔、泰戈尔等...  

评分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沟通乏力? 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空虚寂寞无聊? 为什么很多人会失去信仰?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 根据作者的解释,因为我们孩童时,天然地都会有自恋情结。但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地磨平这份情结。在游戏中我们的想象...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是不怎么了解理科啊所以论点单薄了。换成“实用学科”或许才能切题一点...不过仍然.....Orz

评分

很好的宣言。不过我更关心的似乎是:(1)教育的目的;(2)如何协调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或许一个人并不否认Nassbaum提出的主张,但是他可能会问,这样一种教育的理想同样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一般性的原则来协调吗?

评分

一年前的布置任务今天终于结了T_t。第三章论述得很不错&&作为纯血统的理工科学生恐怕不会完全赞同Nussbaum的教育观

评分

对教育有理想的人必读的书。新华博识文库目前我买到的书,都很赞。

评分

教育应当脱离功利,上升的空间才能更大,收获的才会越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