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与贫儿》由著名翻译家张友松根据英文版《王子与贫儿》翻译。《王子与贫儿》是马克•吐温的童话式讽刺小说,故事以16世纪英国的生活情况为背景。在艺术表现上,《王子与贫儿》较马克•吐温以往的作品有所发展,想象更加自由,对主人公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也做了生动的描述。
马克•吐温本人认为《王子与贫儿》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列门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虽然其家财不多,却无损其广泛地交友,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其写作风格融幽默与讽刺于一体,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杰作,又有悲天悯人的严肃。
张友松(1903-1995年),湖南醴陵人。大学未毕业即从事译、校工作。自1925年至1987年,翻译生涯断断续续约有60年。译作有《安徒生评传》,屠格涅夫的《舂潮》、《薄命女》,施托姆的《茵梦湖》,契诃夫的《三年》等,此外还有《荒岛探宝记》、《阿拉斯加的挑战》、《马克·吐温传奇》(与他人合译)等译作问世。他还把自己的旧译作《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8部作品和新译作《巾帼英雄贞德传》与荒芜译作《海外浪游记》,合编成《马克·吐温选集》。
读书笔记280:王子与贫儿 马克吐温又一部儿童题材,通过孩子的眼来看成人的世界,我记得这部小说应该是拍过动画片的,电影就记不得了。 互换身份的题材有不少,记忆中知名的就是这部和金庸的侠客行了。历史上爱德华六世是真实存在的,九岁继位,做了六年皇帝就病逝了,基本都是...
评分今天刚看完这本书,越看越好奇结局是什么样的。刚刚看了其他人的书评,我发现我忽略了他们只是两个小孩子,而我一直把他们当做成人去考虑。 大家都特别强调他们是孩子这个问题,但我觉得他们的优秀品质与他们是孩子无关。或许因为他们是孩子、因为他们纯真,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
评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读到了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王子在落难时,不管经历什么样的挫折和磨难,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尊严和骨气。这是一个人所必须拥有的。而贫儿从苦难的生活到成为王子之后的奢华,也没有改变自己的诚实,没有贪图富贵,最后毅然把王位还给了真正的国王。
评分用了一篇儿童方式的口吻描绘出一副让人简约而不简单的文章 让人沉思 ,用简单幽默且深刻的文笔掀开芸芸众生的苦难,揭露贵族阶级和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的面纱,望见的却是那惨无人道的黎民之苦,还有那统治阶级的压迫 欺凌 折磨,社会被那些贵族统治着,而百姓却只能默默的忍受...
评分看这本书想起了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如果我们换一种身份,会怎样呢?我们从出生就有着一种身份,在这种身份下成长,用这个阶级的眼光观察社会,为了这个身份的利益而努力,而假如“身份”变了呢?用另一种身份去重新考量以前认为天经地义的事,会不会有不同的发现。交流越来...
看过呀 记得封面是红色的
评分有点无聊书
评分读的马克吐温最后一本小说。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小说,人物的定格是十几岁的孩子,都有善良的品格。王子的高贵气质和坚定的信心及时在收到苦难时也没有丢失,并且能感受到百姓的困苦,没有继承国王的残暴。贫儿有个残暴的父亲,而母亲依然是担任了慈爱的角色,并且接受了神父的教育,说明了教育的意义,就算享受了荣华富贵,还是有诚实,怜悯的品质。让邪恶远离我们,我还是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
评分有点翻译腔,其他满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