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4歲發表小說,就在文壇上一鳴驚人。
「我沒選擇成為舞者。」他引用瑪莎.葛蘭姆的話:「是舞蹈選擇了我,就這樣舞蹈變成我生命的全部。」
他說自己是「一失足成千恨」地步上「雲門」之路,卻振奮了台灣,舞動了世界,成為亞洲最重要的編舞家。
本書是林懷民近四十年舞蹈歲月的告白,道盡他在不同時期的執迷、探索與啟蒙。
光環之下的他,和你我一樣,也經歷了徬徨、痛苦、掙扎。
但他在「失足與起步」、「退出與復返」之間,不斷躍進向前。
他不時努力提醒自己要把頭伸出水面,然後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看到自己的位子,才能對著蒼穹憧憬夢想。
他說:「這本書,如果幸運的話,
希望能觸動了某個容易執迷的年輕人,
引發他異想天開的憧憬。」
這是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心靈活動與成長足跡的書,
啟發每個人對未來的想像,
走出不同的人生風景。
享譽國際的台灣編舞家林懷民,1947年出生於台灣嘉義。十四歲開始發表小說,二十二歲出版《蟬》,是六、七○年代台北文壇矚目的作家。大學就讀政治大學新聞系;留美期間,一面攻讀學位,一面研習現代舞。1972年,自美國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小說創作班畢業,獲藝術碩士學位。
1973年,林懷民創辦雲門舞集,帶動了台灣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雲門在台灣演遍城鄉,屢屢造成轟動,並經常出國作職業性演出,獲得佳評無數:
《紐約時報》:「林懷民輝煌成功地融東西舞蹈技巧與劇場觀念於一爐。」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林懷民的中國題材舞作,與歐美現代舞最佳作品相互爭輝。」
香港《英文南華早報》:「林懷民是亞洲的巨人……二十世紀偉大編舞家之一。」
《柏林晨報》:「亞洲最重要的編舞家。」
1999年,歐洲舞蹈雜誌將他選為「二十世紀編舞名家」。2000年,國際芭蕾雜誌將他列為「年度人物」,並為法國里昂國際舞蹈節選為「最佳編導」。2009年,獲歐洲舞動國際舞蹈大獎頒贈「終身成就獎」,肯定林懷民對世界舞壇的貢獻與成就。
林懷民的其他獎項,包括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塞塞獎、紐約文化局的終身成就獎、國際表演藝術協會卓越藝術家獎、美國洛克.斐勒三世獎。2005年,《時代》雜誌選他為「亞洲英雄」。
林懷民的舞作有《聽河》、《花語》、《風.影》、《行草三部曲》、《水月》、《流浪者之歌》、《九歌》、《薪傳》等八十餘齣。結集出版的文字創作包括:《蟬》、《說舞》、《擦肩而過》、《跟雲門去流浪》,以及譯作《摩訶婆羅達》的劇本。
云门舞集,2011年来到内地巡演。这“台湾第一个职业舞团,华语社会的第一个当代舞团”的到来,不仅仅是密集的演出安排,人们也迎接一种长盛不衰的文化现象的到来。《高处亮眼》是林怀民关于“云门”和舞蹈记录的简体版结集,谈“云门”怎么能不提林怀民?书后附录题云“林怀民...
评分林怀民自述《高处眼亮》是他三十多年来的学习札记,“记录我在不同时期的执迷,探索与启蒙”,并将此书“献给俞大纲先生在天之灵”。第三部分“倾听前人脚步声”中又有纪念俞大纲先生的专文《馆前路四十号》。 俞大纲(1907年-1977年),台湾京剧现代化的推动者,中国文化学...
评分九月云门要来这里演《水月》,之前看了他们的《红楼梦》和《九歌》,并不怎么看得懂。也许像有人说的,看的不是故事,而是情绪。 其实比较想在舞台上看的是《流浪者之歌》,看黑塞小说时看的是《悉达多》这个译名的,觉得有种安静的力量,想象中的那种表情既非欢喜,亦非忧愁...
评分一直觉得舞蹈与绘画有相通之处,大概是因为这两种表达方式都能最彻底的触及灵魂深处,用肢体的语言,手指的语言坦率的表达出对美的执迷。没有办法欺骗,这是通往没有被污染的心灵航道之旅,翻开面前这本旅途的导航书,是林怀民的《高处眼亮》。 这是一册旧作新编的文集,汇集了...
评分九月云门要来这里演《水月》,之前看了他们的《红楼梦》和《九歌》,并不怎么看得懂。也许像有人说的,看的不是故事,而是情绪。 其实比较想在舞台上看的是《流浪者之歌》,看黑塞小说时看的是《悉达多》这个译名的,觉得有种安静的力量,想象中的那种表情既非欢喜,亦非忧愁...
勇敢梦想,慎选策略,落实细节,走出困局。向上爬,往上走,高处眼亮。
评分林怀民的文字如行云流水 字里行间却不乏生命的激情 令人惊叹的文笔 却弃文从舞 让那些用笔吃饭的人情何以堪
评分选文和云门舞集那本有重复 还是后者更好一些~
评分幾次讀到眼熱
评分啊,某宝上居然要一个月才能到货!我明天得去UN或方所看看有没有现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