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浊流(1900-1976),原名吴建田,笔名吴饶口井。祖藉广东蕉岭县,生于台湾新竹。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1940年赴南京任《大陆新报》记者,一年后返回台湾。1964年创办《台湾文艺》杂志。1969年为推动台湾进步文学事业发展,变卖家产,创立“吴浊流文学奖”。其早期作品着重捕写殖民统治下台湾人民的苦难,尤其是知识分子的辛酸际遇和悲苦命运;后期作品主要以战后台湾社会生活为背景,揭露官僚显贵的凶残与腐朽。
日本人关注这本书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作者就已经表现出了台湾的独立性,但我更认同陈映真对这本书的评价,这本书原名《胡志明》,虽然出版社改的名字为它增色不少,却也改变了作者的最初写作方向,太明在大陆并没有多受排挤,相反他的好工作和家庭的建立显然是他已经融入大...
评分吴浊流是日剧时代的作家,在其第一章和其他各章,他巧妙的将东京话和闽南话的谐音来表达他的意识。而中译本,这个奥妙就乏善可陈了。
评分书中有一个情节,太明劝导达雄不要去做“特种志愿军”。他说,历史以国家为前提,而歪曲事实,教科书不过是把国家的存在正当化起来,而拥护其权利的宣传文字而已。由小学至大学的教育的过程,总之是其宣传的一贯过程而已。因这种教育,使人们习惯于国家生活,由因袭而更成为制...
评分吴浊流是日剧时代的作家,在其第一章和其他各章,他巧妙的将东京话和闽南话的谐音来表达他的意识。而中译本,这个奥妙就乏善可陈了。
评分我以为每个人都有自觉最为幸福的时刻,无论此生是多么的悲惨无助。胡太明的人生实在是说不上悲惨的,然而他最后终于疯了或者流亡。在台湾饱受日本人的欺凌,去日本便为自己的身份尴尬,回到中国又遭到歧视猜疑。他同所有台湾人一样属于那个时代的弃儿。在他看够了贪婪觍颜、狂...
日本皇民化50年,为台湾后世带来多大影响
评分技法上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叙述描写都太平淡,但这一难得的视角带来的震动依旧是深刻的。对于台湾,老大哥向来是想划入版图了就拿过来,没本事了就扔一边,小粉红们实在需要这样一部小说来帮他们认清台湾和大陆的关系。
评分战争中,双方人民都是无辜的。台湾的流离失所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日据时代与大陆脱节,到中日战争,到日战败从台湾撤退,他们被大陆人瞧不起,受日本政府的欺压,还不得不与同胞互相残杀。那时候大陆没有给予支援,反倒另眼相看是他们最大的痛吧。生我养我的故土情节超越政府的概念,最后日人也不愿归
评分有点流于表像,文笔生硬。也许是翻译的问题,看到大量日文文法。情节刻意得不自然,人物形象刻画不够。不过作为了解那时期历史环境的差不多就这样吧。
评分本书涉及了当代社科方面的热点:家长宗法制家庭的崩溃 乡土和都市的冲突 恋爱和婚姻的围城 乌合之众批判 学问和政治游离不定的态度 在历史细节上的可读性:中(上海,南京) 日(东京,京都) 台 三地的战时氛围 地主和佃农的政治关系 全民备战的情况 本人最注意的是主人公太明的回避型人格倾向(宿舍某女纸有回避型人格 认为浊流先生结尾断掉了QAQ 求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