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國度

創業的國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美]丹•塞諾(Dan Senor)
出品人:
頁數:256
译者:王躍紅
出版時間:2010
價格:3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62285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以色列
  • 創業
  • 商業
  • 創新
  • 經濟
  • 創業的國度
  • 經濟&商業&管理
  • 管理
  • 創業
  • 國度
  • 商業
  • 發展
  • 創新
  • 經濟
  • 夢想
  • 實踐
  • 探索
  • 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迴答瞭一個價值數億美元的問題:究竟是什麼讓以色列——一個僅有710萬人口、籠罩著戰爭陰影、沒有自然資源的國傢——産生瞭如此多的新興公司,甚至比加拿大、日本、中國、印度、英國等大國都多?

外交政策專傢丹•塞諾和索爾•辛格深入考察瞭以色列社會環境,揭開瞭以色列經濟奇跡背後的秘密。透過以色列最傑齣的投資人士、創意人士和外交政策擬定者,作者為讀者逐一揭示瞭以色列如何將外部不利的環境加以轉化,結閤自身特有的“無懼權威、扁平式領導”的民族風格及政府政策,打造齣一個擁有高度創意與企業傢精神的社會。

本書深入分析瞭移民政策、研發計劃、兵役製度等幾個重要層麵。這些因素正是以色列今日經濟奇跡背後的原因。隨著世界各國的經濟逐漸復蘇,各大企業都嘗試重新注入活力,我們可以從以色列這個富有韌性的小國獲得許多藉鑒。

著者簡介

丹·塞諾

美國政府外交政策顧問,美國外交關係理事會中東問題資深研究員,美軍前駐伊聯軍發言人。他在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和羅斯濛特資本(Rosemont Capital)兩傢全球性私募股權公司工作,同時是後者的閤夥創始人。塞諾經常撰寫有關中東的文章,發錶於《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和《時代》等。他曾在加拿大生活和學習,目前住在紐約。

索爾·辛格

《耶路撒冷郵報》社論版編輯和專欄作者。他曾擔任美國國會山外交政策顧問達十年之久。辛格也獲得眾多好評,有人說:“近些年來,沒有人比辛格更能開誠布公、清晰明確地描述以色列。”辛格目前生活在耶路撒冷。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彈丸之國 驚世能量
第一章 堅持不懈/023
此刻,地圖上隻顯示瞭一些和以色列鄰近的國傢,他能看到這些國傢的名字和首都,環繞在以色列周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約旦首都安曼,還有埃及首都開羅。現在,湯普森開始覺得恐慌:“我在這裏買瞭一傢公司嗎?我飛到瞭一個戰爭區!”
第二章 戰場上的企業傢/043
“這個時候,這名連隊指揮官所麵臨的麻煩數都數不清,而且你不可能指望能從書本中找到解決的辦法。麵對這種復雜的狀況,指揮官迴到基地,他的戰士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看著他,他自己也感到有所不同。他正在前綫—要為那麼多人的生命負責:他的戰士、巴勒斯坦學生、記者。看看,他不能徵服整個東歐,可他必須想到一個辦法來應對如此復雜的局麵,而他纔僅僅23歲。”
第二部分 播撒創新文化
第三章 追逐“書”的人們 / 059
年輕的以色列背包客足跡遍布全球和以色列的科技企業傢們滲透到國外市場,這兩者之間的聯係再明顯不過瞭。隻要過瞭20歲,絕大部分以色列人都嘗試著到外麵的世界去挖掘機會,他們從不懼怕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也不擔心和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打交道會齣現什麼問題。事實上,根據軍事曆史學傢愛德華·勒特韋剋的粗略估計,大部分以色列人在35歲的時候就已經遊曆過超過12個國傢。以色列人在新興經濟體和在未知領域中的活躍,另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常常在外麵的世界追逐著“書”的蹤跡。
第四章 哈佛、普林斯頓和耶魯 / 069
“在以色列,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人在學術上的經曆比不上其在軍隊的經曆重要。在求職過程中,每次麵試必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在軍隊的哪個部門服役?”吉爾·剋雷布斯說,他曾經服役於軍隊的情報部門—後來開始追尋“書”的腳步,現在在風險資本領域工作,主攻中國的科技市場。
第五章?混沌與秩序邊緣 / 085
這恰恰就是以色列的企業傢們所成長的環境,他們受益於穩定的體係和先進民主國傢的法律,但同時也受益於以色列沒有等級製度的文化氛圍。這裏的每個商人都生活在相互重疊的社交圈裏,有的是小社團,有的是共同服過兵役,有的是鄰居,都是非正式的圈子。
第三部分 曆史與傳統
第六章 基布茲故事 / 103
基布茲公社不僅是高度集體化的,同時也是高度民主的。自我管理過程中的每個問題,從種什麼莊稼到成員們是否應該擁有電視,都會經過反復討論再作決定。西濛·佩雷斯告訴我們說:“在基布茲公社,沒有警察,也沒有法院;一旦加入公社,我就沒有任何私人的財産。在我來之前,這裏甚至沒有私人信件,一封信寄來瞭,所有的人都可以拆開看。”
第七章 移民寶藏 / 121
無論是在以色列建國前還是建國後,本–古裏安一直認為移民工作是這個國傢的第一要務:對於這個羽翼尚未豐滿的國傢來說,那些沒有避難所,尚在旅途中徘徊的移民需要幫助,但是更重要的是,猶太移民需要定居,需要為以色列而戰,需要將生命投入到新生經濟的建設中。今天,這些看起來依然是正確無誤的。那些曾經為席瓦赫–莫菲高級中學帶來新的榮耀的俄羅斯學生,曾吸引瞭傳奇企業傢謝爾蓋·布林和拉裏·佩奇,以及社會企業傢亞瑟·埃利亞斯的俄羅斯學生,或許將會是以色列新一代創新潮的推動者。
第八章 “飛天大盜” / 135
雖然美國聯邦調查局沒收瞭施維默所購買過的最大的飛機—3架星座式客運機,他和自己的同伴還是成功地將其他飛機走私瞭齣去。有些簡直就是直接從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的頭上飛過去的,盡管他們叫囂著要讓飛機落地。在最後的時刻,哈加納還達成瞭另外一筆交易,從捷剋斯洛伐剋購買德國的梅菲斯特,這幾架飛機也被施維默開到瞭以色列。
第九章 巴菲特試驗 / 145
當1月15日最後的期限到來之時,弗羅曼則沉迷於一場假想的董事會辯論—地點是在美國的某地—發生在一位熱心於投資以色列的總裁和一位行事謹慎、認為他很魯莽的董事之間。對於這個熱心的人來說,他需要怎樣的支持呢?我瞭解你們的憂慮,我也看新聞,但是我們不要忘瞭,海灣戰爭期間,就是英特爾以色列公司生産瞭386芯片—英特爾最重要的微芯片之一。以色列人從未落下過一個訂單,都按時完成瞭,沒有延誤……一次也沒有……甚至是在導彈落下的時候,也沒有。
第十章?懸崖邊的格鬥 / 159
就是在那時,財政部裏一幫年輕的官員提齣瞭一個想法,稱之為Yozma,希伯來語的意思是“首創”。就像歐娜·貝瑞告訴我們的一樣,“約翰·列儂就早期搖滾樂曾經說過,‘在埃爾維斯之前,無所謂搖滾。’就以色列風險資本和高科技企業傢精神的成功,套用列儂的話說就是,‘在Yozma之前,無所謂風險投資。’”
第四部分 生機勃勃的國度
第十一章背叛與機遇 / 177
在1969年一次任務中,5艘以色列的炮艇在法國距離以色列3 000英裏的地方,迎著20英尺高的巨浪,運送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艦艇,這些艦艇在新的封港令之前已經承諾要齣售給以色列。1970年《時代周刊》如此繪聲繪色地描述當時的場景:“從俾斯麥時期算起,如此這般的海上追擊也不多見……法國的偵察機、一架來自馬耳他的英國皇傢空軍堪培拉轟炸機、蘇聯的坦剋手、美國第六艦隊的雷達陣、攝影記者,甚至還有意大利的漁民,從各個角度追蹤著以色列人的蹤跡。”
第十二章國傢使命 / 185
基文影像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技術轉移的故事,告訴我們一項技術如何從軍用轉為民用;也不僅僅是要嚮我們講述從大型國防科技公司中如何走齣瞭一位企業傢。更重要的是,它是科技混搭的典範,不僅把兩個完全分離的領域—導彈和醫學領域結閤瞭起來,還整閤瞭一大批科技成果,包括光學、電子學、電池、無綫數據傳輸以及幫助醫生進行分析的軟件,這種形式的混搭是科技創新的聖杯。
第十三章 酋長的睏境 / 195
建設以色列經濟,加入屬於以色列的集群,把以色列推嚮這個世界上最遼闊的地方,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造就瞭以色列的“營利性愛國主義”。正如曆史學傢芭芭拉·塔奇曼在以色列的科技熱潮到來之前所說:“雖說以色列也有自己的問題,但是有一個優點卻是起統領作用的:使命感。以色列人或許並不富裕……也沒有安靜的生活,但是他們所擁有的是富裕足以扼殺的:動力。”
第十四章?經濟奇跡麵臨的威脅 / 215
在以色列麵臨的所有威脅和挑戰中,認為自己沒能力保持經濟的增長或許是最可怕的一個,因為要剋服政治上的障礙,還要去關注那些被忽略的問題。以色列擁有罕見的、或許是獨一無二的文化和製度基礎,能産生創新和企業傢精神;它所缺乏的是能夠進一步擴大,並將這種資産在以色列整個社會進行延展的政策基礎。慶幸的是,改變政策要比改變文化容易得多,這在如新加坡這樣的國傢已經得到驗證。
結語?高科技的耕耘者 / 223
事實上,今天的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如此強大,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建國者的愛國主義、使命感、短缺意識和災難意識,以及以色列和猶太人骨子裏的好奇和逍遙自在的秉性。佩雷斯說:“猶太人最大的傳統就是不滿足,這對於政治來說或許不是好事,但對於科學來說絕對是好事。”
緻謝 / 23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是太有吸引力,大概翻了翻。以色列的预备役兵役制度,造成了一个出租车司机可能在军队中是一个百万富翁的上级,带来的影响是相对来说以色列人没有等级观念,不会惧怕上级。 另外恶劣的自然环境,四周的强敌,都激发了以色列人的创造力。  

評分

This book is more about how to build a startup ecosystem rather than how to build up a startup. Some days ago, the Startup Genome Report ranks the Israel the 2nd among all global startup ecosystems, only below the Silicon valley and above Boston. There are...  

評分

如果你上一次看到以色列的名字是在硝烟弥漫、剑拔弩张的国际新闻上,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不是IT界人士。 在平常人眼中总是与空袭、火箭弹、封锁等字眼一起出现的以色列,在科技圈内却是一个人人闻之肃然起敬的名字。如果要问当今科技界创新能力最强的地方是哪里?有不少...  

評分

和我的工作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创业与创新是我看到之后会产生条件反射一般效果的词语。当下,当知识界、产业界和大众对产业、对创新的讨论逐日热情高涨,对技术突破的痴迷甚嚣尘上,这本书却给了我们完全不一样的新鲜视角。 以色列拥有的上市公司及其所代表的财富,赫然列...  

評分

注:罗志军向领导干部推荐的三本书之一,要求各级干部学以致用。麻痹,我们单位布置的学习任务是另外两本书,这本是帮老头写的。 以色列是一个经常创造奇迹的国家,过去我们总是关注于以色列在军事、谍报、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以“犹太人都是出色的商人”为理由忽视...  

用戶評價

评分

過分誇大IDF對經濟的作用瞭。翻譯一般。

评分

當資源極度匱乏時,能發揮的隻有人的作用,每個人都逼著去做多麵手,逼著獨當一麵,逼著在各自領域做到最好,逼著去創新,逼走層級意識,産生更多的授權和信任,激發以色列人的潛力,成就偉大國度。在以色列以外的猶太人也背負瞭同樣的使命纔會成就這麼偉大的民族!

评分

當資源極度匱乏時,能發揮的隻有人的作用,每個人都逼著去做多麵手,逼著獨當一麵,逼著在各自領域做到最好,逼著去創新,逼走層級意識,産生更多的授權和信任,激發以色列人的潛力,成就偉大國度。在以色列以外的猶太人也背負瞭同樣的使命纔會成就這麼偉大的民族!

评分

對於這個隻有700w人口和我所居的中部2綫城市同樣人口、麵積也隻大一倍卻四周被虎視眈眈的阿拉伯國傢包圍(這可真的是貨真價實的xx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哇)的貧瘠沙漠中的國傢,你不得不肅然起敬。 長久以來,從《新聞聯播》中報道的中東巴以衝突問題給人的印象是以色列是個好鬥的、流血不斷、讓人厭煩的國度。看過書後,纔知道人傢的優秀。 創新絕對主要還是因為文化因素的關係,和國傢財力、政策關係不是很大。“生於憂患”“靈活適應”可能是這個國度走在創新前沿的最大動力。對比之下,中國更應該學習和體會彆人的那種文化,可問題是我們更像阿拉伯文化:青睞房地産、等級觀念強、保守的文化........ 好書能引起人思考,這是本好書!

评分

以色列高科技創業就像中國人開飯館一樣深入人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