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說中的“夢”“異”現象研究

明清小說中的“夢”“異”現象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陝西人民齣版社
作者:馮陽
出品人:
頁數:379
译者:
出版時間:2009-9
價格:20.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2409070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明清小說
  • 文學研究
  • 小說研究
  • 未知
  • 2009
  • 0.文學研究
  • 明清小說
  • 異象
  • 幻想
  • 文化現象
  • 文學研究
  • 中國文學
  • 小說主題
  • 夢境描寫
  • 超自然元素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明清小說中存在著大量的異兆、星相、夢境、幻覺、癡傻、神鬼魂魄等“夢”“異”現象的描寫,它們在文本中起著預示情節的發展、指示人物的命運、刻畫人物形象、展現人物心理、連綴文本、烘托文境,甚至構建文章結構以及隱喻文章主題等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對於明清小說中的這些現象,在整體上人們卻關照很少,因而就更沒有進行係統性的研究。然而它們作為明清小說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在研究中忽略它們的存在,這對於明清小說研究來說是一種缺失。因此,本論文想把它們作為對象,對其做一定的係統性、發展性以及代錶性文本的重點剖析和探索。第一章先對“夢”“異”現象的概念內涵進行瞭追溯闡釋。並且指齣“夢”“異”現象的錶現形式為兩個層麵:一是作為個體的潛意識錶象,如夢境、幻覺、癡呆、癔說、口誤、直覺等;二是作為整體的社會文化層麵的錶象:如神鬼、魂魄、占蔔、童謠等等。其次探討瞭“夢”“異”現象和中國古代小說的關係,通過沿時序較係統地梳理和論述,說明因其富於形象性和情境性的雙重特質,自然而然地成瞭中國古代小說的錶現內容,這錶現在:1、中國古代小說中“神”的母題性內容的傳承流變;2、“夢”作為中國古代小說內容的流變。在其漸進的錶現和描述中,又被用為瞭中國古代小說的重要的錶現形式,這錶現在:1、“神仙”、“夢幻”之境和現實之境相互交織的情境定勢;2、“神夢”型人物和現實型人物兩組人物長廊;3、“神夢”情節和現實情節互為統一的情節模式;4、“夢幻”影響下的多維結構形態。同時反映瞭人們對“夢”“異”現象認知的心路曆程,其經曆瞭描述性階段、單一構建性階段、和多層麵構建閤理化階段。再次考察瞭“夢”“異”現象描寫在明清小說中的存在和形式分類。其存在錶現為同朝代小說中的普遍存在和不同朝代小說的共同存在,同時又錶現齣在不同小說體裁類型中的同時存在。明代文言小說中的“夢”“異”現象描寫以鬼神妖異等整體文化層麵的“夢”“異”現象為描寫主體:明代話本小說以夢幻等個體的自然精神錶象為描寫主體;並且在明代章迴小說的四大奇書中以及清代的文言小說、世情小說等中,都有“夢”“異”現象的普遍存在。其整體錶現齣來的特點是跨度寬廣、形式豐富。按“夢”“異”現象産生的渠道來看,明清小說中的“夢”“異”現象可分為三種類型:人本身的“夢”“異”現象;虛化的“夢”“異”現象和物化的“夢”“異”現象。從類型上看,其錶現齣瞭物化、神化、妖化和心境化的特點。第二章是對明清的代錶作品進行較係統的典型性個案研究,探討“夢”“異”現象在作品中所反映齣的個性特點以及沿時序所錶現齣的描寫趨勢,並且通過個性特點和“夢”“異”現象在文本中的多種錶現形式,來關照它們在文本結構、情節發展、人物塑造、主題隱喻等方麵是怎樣貫穿和發揮作用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中的“夢”“異”現象描寫錶現齣的總體性特徵是神性化,在這個總特徵下,各種“夢”“異”現象發揮著未蔔先知、預示、超能力等作用,通過它們來貫串組織情節結構,反映人物個性。其又各有特點:《三國演義》是神性、分類、散點式的布局。“夢”“異”現象形式各異,散若群星,但是卻被統懾於“天命”之下,充滿著神性化的“天”的意誌指嚮,從而形成瞭在結構上的整體情節的懸念預示性和局部情節的象徵伏應性;思想內容上的神性化隱喻和多元化呈現;人物塑造上的命運性指示和形象神化,於藝術上呈現齣瞭天人感應的極為宏闊而神秘的藝術境界;《水滸傳》則是神性係統化構建,星相、神女、禪師形成瞭三重的神性係統式結構。神女在上,星相下移,禪師貫穿於世間。星相構成瞭小說的人物係統,神女貫穿瞭小說的情節綫索,禪師指示瞭人物的行止命運。在《西遊記》中,其特點則是模式對應化很強,用因果報應、因緣相生等等概念模式,來組織文本中的“夢”“異”現象。天、人、地和佛、人、魔的三維構建,以及和“夢”“異”現象的錶現形態之間有瞭對應性的模式化隱喻,這是《西遊記》中“夢”“異”現象描寫的個性化的特徵,它主要錶現在以下幾個方麵:整體結構對人類精神現象的對應性隱喻,模式化的“夢”“異”現象類型在細節上的貫穿,“夢”“異”現象化的人物分類構建,精神實現的思想內容。而在《金瓶梅》中,“夢”“異”現象已和特定環境下的人物心境聯係緊密,錶現齣瞭人物心境化的特點。在重因果的整體框架上,把“夢”“異”現象和人物的個性心理、小說文境進行瞭較為密切的結閤,錶現齣瞭人物心境化的個性特點。從而使“夢”“異”現象從人和神交接互感的通道,變成瞭人物心靈呈現的獨特空間。在對人物心境的微妙描寫中,呈現齣瞭人性化、人情化、泛欲化等時代個性。從整體上來看,它有以下特徵:心境化的“夢”“異”現象類型的側重錶現;以蔔卦、偈語和化度為總為結;心境化統領下的多維錶現;“夢”“異”現象藝術錶現的由神化到人化。但在《聊齋誌異》中,“夢”“異”現象的變形性特彆引人注目,神鬼夢幻等精神錶象則變成瞭作傢錶情達意的一種特殊的審美工具,從神鬼夢幻到花鬼狐妖等等,形式豐富,變換迷離。從而形成瞭《聊齋誌異》獨到的藝術審美視角,在變形中,體現人物的精神存在、生命狀態以及社會、文化特點。而在《紅樓夢》中,個體潛意識層麵的“夢”“異”現象的描寫在量、度、情境安排等上都較為恰切、係統、完整,是作品的內容、形式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和錶現方式。在藝術處理下的個體潛意識錶象近似於生活真實,充滿瞭人物的真情實感。其中“夢”“異”現象描寫有夢境、幻覺、癡傻、直覺等等,它們不僅是小說切入人物的獨到視角,也是作者錶達主旨的核心載體。並且,《紅樓夢》對夢、幻、癡、迷等“夢”“異”現象進行瞭重新審視,呈現齣瞭精神現象原則與藝術規律史無前例的完美結閤,從而給小說注入瞭新的內容。第三章對明清小說中“夢”“異”現象描寫的成因及其影響進行瞭考察。在成因上,主要從文化淵源、曆史背景、藝術審美、“夢”“異”現象的個體特徵、作傢個體這五個方麵進行探討。巫文化、天人感應、佛老思想以及天命觀念等,形成瞭其文化的淵源;眾神龐雜的明代社會和禁錮思想的清代社會是特定時期曆史背景的影響;奇幻的審美傳統、眾多明清小說理論傢和作傢對奇幻的喜愛以及“夢”“異”現象的奇幻之美,加上作傢自身對自我精神現象的體驗,從而使“夢”“異”現象成瞭他們的審美共識。明清小說中的“夢”“異”現象描寫,以其恣肆汪洋的神奇想象,在小說中給我們構建瞭一維夢幻癡迷、神仙鬼魄、花妖狐異的神秘奇特的藝術世界。它影響著明清小說中多維敘述空間和多層麵人物形象群落的形成,豐富瞭藝術虛構審美的內涵,促進瞭人、神、魔和人間與仙境等藝術虛構的幻化空間和寫實空間的融閤等等。其所形成的幻化神秘的藝術審美和獨到的敘述模式,對明清小說及後世創作,都有深刻的影響。

著者簡介

馮陽,陝西師範大學中文係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畢業。

圖書目錄

緒論
第13-19 頁
一、研究現狀及趨勢
第13-17 頁
二、研究方法
第17-18 頁
三、研究目標
第18-19 頁
第一章 "夢""異"現象與明清小說
第19-59 頁
第一節 "夢""異"現象
第19-24 頁
一、"夢""異"現象的概念及內涵
第19-21 頁
二、"夢""異"現象的錶現形式
第21-24 頁
第二節 "夢""異"現象與中國古代小說
第24-35 頁
一、"夢""異"現象是中國古代小說錶現的主要內容之一
第24-30 頁
二、"夢""異"現象為中國古代小說提供瞭重要的錶現形式
第30-32 頁
三、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夢""異"現象描寫的發展階段
第32-35 頁
第三節 "夢""異"現象描寫在明清小說中的存在和形式分類
第35-54 頁
一、"夢""異"現象描寫在明清小說中的存在
第35-53 頁
二、明清小說中的"夢""異"現象的形式分類
第53-54 頁
第四節 明清小說中"夢""異"現象描寫的特點
第54-59 頁
一、明清小說中"夢""異"現象描寫的整體特點
第55-57 頁
二、明清小說中"夢""異"現象描寫的類型特點
第57-59 頁
第二章 明清小說中"夢""異"現象描寫的個案研究
第59-203 頁
第一節 神性化---《三國誌演義》、《水滸傳》中的"夢""異"現象描寫
第59-110 頁
一、神性散點式的布局——《三國誌演義》中的"夢""異"現象描寫
第59-94 頁
二、神性係統式的構建——《水滸傳》中的"夢""異"現象描寫
第94-110 頁
第二節 模式對應化——《西遊記》中的"夢""異"現象描寫
第110-126 頁
一、整體結構對人類精神現象的對應性隱喻
第110-114 頁
二、模式化的"夢""異"現象在細節上的貫穿
第114-120 頁
三、精神現象化的人物分類構建
第120-122 頁
四、精神實現的思想內容
第122-126 頁
第三節 心境化----《金瓶梅》中的"夢""異"現象描寫
第126-144 頁
一、心境化的"夢""異"現象類型的側重錶現
第126-132 頁
二、以蔔卦、偈語、化度為總為結
第132-138 頁
三、心境化統領下的多維錶現
第138-142 頁
四、"夢""異"現象藝術錶現的由神化到人化
第142-144 頁
第四節 變形化----《聊齋誌異》中的"夢""異"現象描寫
第144-162 頁
一、夢、幻、仙境、鬼蜮——"夢""異"現象變形的情景設定
第145-151 頁
二、"花鬼狐妖"——"夢""異"現象變形的存在形態
第151-158 頁
三、人間情道——"夢""異"現象變形的目標指嚮
第158-162 頁
第五節 情境現實化——《紅樓夢》中的"夢""異"現象描寫
第162-203 頁
一、潛意識層麵的"夢""異"現象的描寫形成瞭係統
第162-181 頁
二、夢境式的結構和"夢""異"現象在情節上的貫穿
第181-191 頁
三、夢幻本旨的寫作傾嚮
第191-196 頁
四、"夢""異"現象描寫是藝術審美和精神規律結閤的産物
第196-203 頁
第三章 明清小說中"夢""異"現象描寫的成因及其影響
第203-228 頁
第一節 多維、神秘的文化淵源
第203-207 頁
一、巫文化對虛化和生理的"夢""異"現象描寫的影響
第203-204 頁
二、天人感應思想對物化"夢""異"現象描寫的影響
第204-206 頁
三、佛、老思想對"夢""異"現象諸多方麵的影響
第206 頁
四、天命思想對"夢""異"現象描寫思想傾嚮的影響
第206-207 頁
第二節 神性、禁錮的時代背景
第207-210 頁
一、眾神龐雜的明代社會
第207-208 頁
二、禁錮思想的清代社會
第208-210 頁
第三節 奇幻的藝術審美
第210-217 頁
一、奇幻是明代以前小說的審美傳統
第210-212 頁
二、奇幻是眾多明清小說理論傢和作傢的審美共識
第212-214 頁
三、明清戲麯等的奇幻審美對明清小說形成瞭文體間的交叉影響
第214-215 頁
四、"夢""異"現象的奇幻之美應和瞭明清小說的審美傾嚮
第215-217 頁
第四節 "夢""異"現象和作傢個體
第217-223 頁
一、個體潛意識層麵的"夢""異"現象是創作主體精神的客觀存在
第217-218 頁
二、"夢""異"現象是文學藝術主體的審美對象之一
第218-219 頁
三、夢層麵的"夢""異"現象中的直覺靈感是作傢的創作契機
第219-221 頁
四、夢幻人生影響著作傢從"夢""異"現象的虛幻上來關照生活
第221-223 頁
第五節 明清小說中的"夢""異"現象描寫的影響
第223-228 頁
一、對明清小說的敘述空間和人物形象群落形成瞭普遍的影響
第224-225 頁
二、影響並豐富瞭明清小說中對"虛"的美學審視
第225-226 頁
三、促進瞭小說創作中藝術虛構幻化和藝術寫實的融閤恰切
第226-227 頁
四、對後世小說創作的影響
第227-228 頁
結論
第228-230 頁
主要參考文獻
第230-237 頁
後記
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239 頁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