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本名常青。医学博士,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毕业后赴美国读博士后,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参与抗结核药物课题研究一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两年。2002年回国,进行抗肿瘤生物类新药的临床开发。现任职于某跨国制药公司。2006年出版《医事关于医的隐情和智慧》(北京出版社),获2007年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07年出版《协和医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获2007首届COSMO“女性成就梦想”年度作家奖。写过乐评,曾为《周末画报》《时尚健康》《南风窗》《人民文学》专栏作者。散文《第一位病人》,入选2007年随笔排行榜。
《九月里的三十年》以女医生胡琴的视角来写了从大学军训到女友死亡之间她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从中国到美国,从压抑的军训到对音乐的追求喜爱,如一首散文诗般流转。文间有大量的小说、诗歌以及音乐的引用。开头写军训的部分突出了在严格纪律压制下的青春萌动,写出了胡琴那种另类的、不肯屈服的性格,这种叛逆的性格一直主导着胡琴的命运,使得她不甘于在别人眼中“既定”的选择,包括在普世医院毕业后选择不做医生,在美国和大有前途的男友分手。她浓郁的文化性格始终和医学的冷漠格格不入,即使后来进入公司,也始终处于一种游离的地位,以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品格观照着外在的世界。凡阿玲是胡琴军训时结识的好友,她比胡琴更为世俗,始终纠缠在自己的世俗情爱里,她敢于去爱,也屈服于自己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倦怠和疲惫。这使得她在身患重病之后,最终选择了一开始在靶场为她而自杀的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终于,在合上书时,李商隐的这首《锦瑟》已经能写在纸上,在阅读过程当中,徘徊了很久。有人说,李商隐的诗向来是隐晦的,不知是...
评分和讴歌在三里屯附近一家安静的咖啡馆聊完她新出版的小说《九月里的三十年》,我们到外面的小露台抽烟,她突然问我:“其实你应该挺不屑于看女性写的小说吧?!”我坐在椅子上,仰头看着她,我感觉自己像个偷吃了糖果被发现了的小男孩儿,窘迫和有点儿惊慌,只能含糊其辞。 后...
评分《九月里的三十年》,很发人深省的题目,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一直在揣摩这句话的含义,但仍得不出自己满意的答案。后来看了《京华时报》对作者讴歌的专访,才收获了最权威的真意,那就是:人世间的事,百年亦何短,寸阴亦何长。是的,是的快乐的日子总显得那么短暂,而悲伤的日...
评分“大学”多么亲切而又遥远的称呼,似乎每个人都从哪里走过,却无人能留下足迹。多么平凡重复的经历,却也让多少人难以忘记。 书的开始曾一度让我“难以下咽”。收书之时我刚刚检测到自己怀孕,强烈的妊娠反应让我整天萎靡不振,当看到作者深夜从屠宰场捧回两个热乎的猪眼睛冰...
评分我只有两天 我从没有把握 一天用来路过 另一天还是路过 ——许巍《两天》 读完讴歌的《九月里的三十年》的最后一句话,合上书,耳边就响起了许巍这首歌。 “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
出乎我的意料写的相当之好。准确的表达和年轻人独到的活泼用笔让我最终原谅了前面有意无意的掉书袋。有什么关系?只要写得好,掉书袋就是博闻强识(虽然在这里并不适用。)或许是同为长学制医学生,许多关于医科或世俗的或哲学高度的思考都能心有灵犀,看到“拿着200块补贴的博士”便会心一笑,读到“把私卖高价药还不找钱的老教授给打了一顿”时即是辛酸也还有愤怒:毕竟行医有着不可侵犯的尊严——尽管在中国这尊严在患者和医疗系统之外的人都十分低贱,但至少我珍惜着,相信还会有同志之人如斯。
评分文笔极好。可能不是我的那杯茶吧,花了很久才读完。
评分好文笔,自然不做作,偶尔像一把清洌的手术刀。想象那个不沉郁于世俗的姑娘,有张轮廓鲜明的脸和一双不蒙尘的眼,在人群中,一眼就望见。
评分好文笔,自然不做作,偶尔像一把清洌的手术刀。想象那个不沉郁于世俗的姑娘,有张轮廓鲜明的脸和一双不蒙尘的眼,在人群中,一眼就望见。
评分文字极好,故事性还稍弱。虽然是七零后了,但还是脱不了个人的心绪和感受,缺少一种人间的大慈悲和大洞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