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里的三十年》以女医生胡琴的视角来写了从大学军训到女友死亡之间她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从中国到美国,从压抑的军训到对音乐的追求喜爱,如一首散文诗般流转。文间有大量的小说、诗歌以及音乐的引用。开头写军训的部分突出了在严格纪律压制下的青春萌动,写出了胡琴那种另类的、不肯屈服的性格,这种叛逆的性格一直主导着胡琴的命运,使得她不甘于在别人眼中“既定”的选择,包括在普世医院毕业后选择不做医生,在美国和大有前途的男友分手。她浓郁的文化性格始终和医学的冷漠格格不入,即使后来进入公司,也始终处于一种游离的地位,以一种浪漫主义的精神品格观照着外在的世界。凡阿玲是胡琴军训时结识的好友,她比胡琴更为世俗,始终纠缠在自己的世俗情爱里,她敢于去爱,也屈服于自己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倦怠和疲惫。这使得她在身患重病之后,最终选择了一开始在靶场为她而自杀的秦瑟。
讴歌,本名常青。医学博士,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毕业后赴美国读博士后,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参与抗结核药物课题研究一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两年。2002年回国,进行抗肿瘤生物类新药的临床开发。现任职于某跨国制药公司。2006年出版《医事关于医的隐情和智慧》(北京出版社),获2007年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07年出版《协和医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获2007首届COSMO“女性成就梦想”年度作家奖。写过乐评,曾为《周末画报》《时尚健康》《南风窗》《人民文学》专栏作者。散文《第一位病人》,入选2007年随笔排行榜。
三天,抓紧所有的时间,囫囵吞枣似地看完了讴歌女士的新作《九月里的三十年》。读小说,总改不了奢望一眼看到结局而匆匆阅读忽略细节的坏毛病。尽管如此,也为此书优美流畅,饱含摇滚金属气息和手术室消毒水味道的文字所折服。 对讴歌女士的关注已久。大一,在西南大学南区图书...
评分“大学”多么亲切而又遥远的称呼,似乎每个人都从哪里走过,却无人能留下足迹。多么平凡重复的经历,却也让多少人难以忘记。 书的开始曾一度让我“难以下咽”。收书之时我刚刚检测到自己怀孕,强烈的妊娠反应让我整天萎靡不振,当看到作者深夜从屠宰场捧回两个热乎的猪眼睛冰...
评分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周末两天,周六晴空万里,周日阴霾欲雨,反差强烈。在氤氲的玫瑰普洱、贺胜桥的鸡汤、自制的绿豆汤的陪伴下,用两个下午读完了讴歌的这本书,比我预料的时间稍长。 喜欢书中那句“入夜,这就是我的山河,我的宇宙”;如同映照我的生活,远离了白天的工...
评分 评分当年轻树木张贝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有种感同身受。曾经的某一天,当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听民谣的时候,发现自己可以静下来了。我觉得并不一定是老了,而更像是一种沉淀。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阶段,而音乐可以来诠释这些阶段。虽然依然听着摇滚,可是心里已经多了一份安定,...
跟着作者的文字来来回回曲曲折折最后还是放弃,她只想讲一个她自己未完成的故事,和我们这些旁人又有何干?很久没有打过三星,这本书就以一本标准的三星书,对于作者而言,那依然是一段荡气回肠历久弥新的旅行,对于我来说,不过又是一段似曾相识的平凡的青春而已。
评分可能没太懂。mark一句出现过至少两次的话:我们是树,时间是伐树人。
评分如果作者一直按着她的回忆录的路子写,我应该只给她一颗星。甚至在讲到被她改名为白风琴的梅艳芳的八卦往事时,我想降为半颗星。但最终她回到了小说的轨道上,借由凡阿玲的癌症把前面散乱的情节重新绑在了一起,并探讨了死亡这个令人畏惧的主题,所以我最后宽容地给了三星。 华语作家大局观好的真是凤毛麟角啊。
评分目光坚定的怀疑症患者。
评分与成长 现实与道德纠结 死亡 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